文章解析

yǒng
huò
jiāng
jūn
běi

朝代:南北朝作者:虞羲浏览量:2
yōng
máo
wéi
hàn
jiàng
hàn
chū
cháng
chéng
cháng
chéng
shì
xiǎn
wàn
yún
píng
liáng
qiū
jiǔ
yuè
yōu
bīng
fēi
bái
wǎn
hàn
hǎi
chóu
yún
shēng
shū
shí
duàn
jué
diāo
dǒu
zhòu
jīng
chéng
yōng
huī
bǎo
jiàn
yǐn
gāo
jīng
yún
tún
cuì
shì
liù
jùn
bīng
jiā
guān
xià
qiāng
lǒng
tóu
míng
xiān
zhé
zhú
wáng
jīng
mén
chì
hòu
jiǎ
shǐ
xiū
yíng
wèi
dēng
wàn
gōng
bǎi
xíng
chéng
tiān
cháng
jiǔ
rén
dào
yǒu
kuī
yíng
wèi
qióng
chǔ
yuè
jiàn
gāo
tái
qīng
dāng
lìng
lín
shàng
qiān
zǎi
yǒu
xióng
míng

译文

霍将军手持符节统汉军,霍将军乘骑高大的汗血马,率部北伐,远出长城。长城地势险要,长城之外万里荒漠,远远望去,似乎要与云天相连。秋高气爽的八、九月,胡地草肥,胡骑马壮,正是胡人侵犯、骚扰汉朝的大好时机,敌骑南侵幽、并二州,严重地威胁着西汉边地。战云密布,日色格外昏暗,瀚海兵事迭起,云雾阴霾如愁而生。羽书不时断绝,军情不达,刁斗昼夜兼用,常为敌军所惊。霍将军登城挥剑指挥作战,宝剑所向,旌旗遮天蔽日。在霍将军的英明指挥下,汉军兵多将广,如云屯聚,上下齐心,阵容整齐,势如破竹。匈奴将士在胡笳关的关隘之下思绪万千,那羌笛的声音在陇头之地鸣响着。匈奴的骨都侯们首先自己就恐惧害怕了,而那些日逐王们也依次丧失了往日的精气神。在玉门关一带停止了侦察瞭望的活动,现在才可以提起修建府第之事。地位得以高升,就如同粮食积聚达到万庾那样丰厚。功勋能够建立,要依靠众多品行的修养得以成就。虽然天长地久,但是人生短暂。还没尽情享受那楚歌曲之乐,却已经看到高耸的楼台崩塌倾倒了。应当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麒麟阁之上,这样千年之后也依然能留存那英雄的美名啊。

逐句剖析

"拥旄为汉将":霍将军手持符节统汉军,

"汗马出长城":霍将军乘骑高大的汗血马,率部北伐,远出长城。

# 汗马:有人将汗马释为战功,似不确。据诗意,汗马当是西域名贵汗血马的省称。将军乘骑高大的汗血马、拥旄使节,军威何其雄壮!

"长城地势险":长城地势险要,

"万里与云平":长城之外万里荒漠,远远望去,似乎要与云天相连。

"凉秋八九月":秋高气爽的八、九月,胡地草肥,胡骑马壮,正是胡人侵犯、骚扰汉朝的大好时机,

"虏骑入幽并":敌骑南侵幽、并二州,严重地威胁着西汉边地。

# 幽并:即幽州和并州,古代燕赵之地。,虏骑:《宣统固原州志》和《民国固原县志》作“胡骑”,此据其他版本改。

"飞狐白日晚":战云密布,日色格外昏暗,

# 飞狐:塞名,其地约在今河北蔚县东南。

"瀚海愁云生":瀚海兵事迭起,云雾阴霾如愁而生。

# 瀚海:又写作翰海,一般认为在今蒙古高原。此诗所用地名均为泛指,不必坐实。

"羽书时断绝":羽书不时断绝,军情不达,

# 羽书:古时征调军队的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速递。

"刁斗昼夜惊":刁斗昼夜兼用,常为敌军所惊。

# 刁斗:古代军中用具。铜质,有柄,能容一斗。军中白天用来煮饭,夜则以巡更。

"乘墉挥宝剑":霍将军登城挥剑指挥作战,

# 乘墉:墉,城墙。乘墉,登上城墙。

"蔽日引高旍":宝剑所向,旌旗遮天蔽日。

# 旍:同“旌”,旗帜。

"云屯七萃士":在霍将军的英明指挥下,汉军兵多将广,如云屯聚,

# 七萃士:周代禁军,此指勇士。,云屯:如云屯聚,一状士多将广,二形容全军上下凝聚一心。

"鱼丽六郡兵":上下齐心,阵容整齐,势如破竹。

# 六郡兵:六郡,指汉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多出名将。,鱼丽:古代车战的一种阵法。

"胡笳关下思":匈奴将士在胡笳关的关隘之下思绪万千,

"羌笛陇头鸣":那羌笛的声音在陇头之地鸣响着。

"骨都先自詟":匈奴的骨都侯们首先自己就恐惧害怕了,

# 自詟:詟,“慑”的异体字。自詟,自惊慑。,骨都:指匈奴官名骨都侯,冒顿单于设置。

"日逐次亡精":而那些日逐王们也依次丧失了往日的精气神。

# 亡精:丧精亡魄,丢魂失胆。,日逐:匈奴王号,也为官名。

"玉门罢斥候":在玉门关一带停止了侦察瞭望的活动,

# 斥候:亦作“斥堠”,侦察;候望。亦指侦察敌情的士兵。,玉门:指玉门关,汉武帝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甲第始修营":现在才可以提起修建府第之事。

# 甲第:本谓封侯者的住宅。

"位登万庾积":地位得以高升,就如同粮食积聚达到万庾那样丰厚。

# 万庾积:上万处堆积在露天的谷物。言其位尊禄厚。

"功立百行成":功勋能够建立,要依靠众多品行的修养得以成就。

# 百行成:百行,多方面的品行。言其才高望重。

"天长地自久":虽然天长地久,

"人道有亏盈":但是人生短暂。

"未穷激楚乐":还没尽情享受那楚歌曲之乐,

# 激楚:楚歌曲。

"已见高台倾":却已经看到高耸的楼台崩塌倾倒了。

# 高台倾:指霍去病之死。霍去病虽然功成名就,但享福未多,年仅24岁就去世了。

"当令麟阁上":应当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麒麟阁之上,

# 麟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武帝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于阁,遂名为麒麟阁。

"千载有雄名":这样千年之后也依然能留存那英雄的美名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霍将军北伐》是南朝文学家虞羲创作的乐府诗。此诗开篇塑造汉代霍将军(以霍去病为原型)持旄率军出塞的英武形象,继而以“长城地势险”“瀚海愁云生”等壮阔场景,渲染北伐战场的雄浑与肃杀;“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勾勒战事的紧张危急,“云屯七萃士”“鱼丽六郡兵”则展现军队的严整强盛。诗中“胡笳”“羌笛”的边地声响,既烘托征人思绪,又以“骨都先自詟”“日逐次亡精”的铺陈,凸显敌军溃败、凯旋班师的结局。末段“天长地自久”以下陡转,由“玉门罢斥候”的胜利图景,转向“高台倾”的历史慨叹,最终以“麟阁留名”的期许收束,在时空的纵深中深化了对功名不朽的思考。全诗以劲健的笔力,融合边塞风光的描绘、战争场面的渲染与人生哲理的咏叹,既展现了南朝文人对汉代北伐功业的追慕,借古题寄寓对当世北伐的期待,又通过“人道有亏盈”的嗟叹,暗含对历史兴衰的理性观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齐梁间诗人

虞羲,南朝齐梁间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阳(李善《文选注》引《虞羲集序》),一说字士光(《南史·江淹任昉传》)。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市)人。虞羲的诗以《文选》所录《咏霍将军北伐》最为有名。这首诗写沙场烽火,如“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飞狐白日晚,瀚海愁云生。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颇有气势。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西汉名将霍去病(前140-前117)为大将军卫青姊子,年十八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初从卫青击匈奴即屡立战功而封冠军侯,三年后任骠骑将军,曾与卫青共击匈奴主力、为安定边界立下卓绝贡献;此诗咏霍将军北伐,与齐梁之际南北对峙形势相关,如南齐武帝欲北伐多次临琅邪城讲武、公元505年(天监四年)梁武帝命中军将军临川王萧宏率众北伐等,然诗歌具体作年难考,诗人借咏霍去病击败匈奴事抒发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尽管以当时南方政权国力希冀北伐成功不易,但诗歌所表现的进取精神在时代中难能可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霍将军北伐的五言古诗,诗人以西汉名将霍去病为主角,着重颂扬了他受汉武帝指令,先后六次成功击败匈奴,筑牢汉朝边境安全防线的卓著功绩。同时,巧妙地吐露自己内心那份炽热且坚定的报国情怀,表达诗人自己愿意为国效命、马革裹尸的壮志豪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如“当令麟阁上,千载有雄名!”一句巧用“麟阁”典故。该典故原指汉宣帝为表彰霍光等十一位功臣,将其画像陈列于未央宫麒麟阁之事,后世遂以“麟阁”代指卓越功勋与不朽功名。作者在此句中,以“麟阁”呼应霍去病北伐匈奴的赫赫功业,借汉宣帝图画功臣的历史意象,将霍去病的军事成就与“千载雄名”相联结,既含蓄点明其功绩当载于史册,又曲折表达了对功名不朽、青史留名的价值追求,使诗歌在咏史之中寄寓了鲜明的理想情怀。

3. 分段赏析

诗中首四句叙写出征场景,勾勒长城地势之险峻。霍将军持节拥旄,肩负家国重任,率部北伐,跨乘西域汗血宝马,军威雄浑壮伟。“万里与云平”承“地势险”而来,既状长城气势之雄浑、塞外疆域之广袤,更营造出悲壮苍凉的时空氛围。“凉秋八九月”六句追溯出塞缘由:秋高马肥之际,匈奴铁骑南侵幽、并二州,威胁西汉边境。飞狐塞战云密布,日光昏暗;翰海畔兵戈纷起,愁云凝滞。“白日晚”“愁云生”以边地萧杀之景烘战事之急,引出“羽书断绝”“刁斗惊夜”的危局——军报受阻、警报昼夜不绝,足见敌势之凶、军情之迫。霍将军于千钧一发之际临危受命,其肩担家国安危之重可想而知。“乘墉挥宝剑”八句笔锋转向破敌场景,慷慨激昂。霍将军登城指挥若定,宝剑挥舞间,旌旗蔽日,勇士如云屯聚,阵法严整如“鱼丽”,将士皆来自六郡良家,精锐冠绝一时。“胡笳关下思,羌笛陇头鸣”以边地乐器之声穿插战事,既衬出征人苦寒中的乡思,更显其忠勇气节。行文张弛有度,于紧张战局中注入人性温度。“骨都”“日逐”等匈奴贵族“自詟”“亡精”,则以敌军溃败之态,反衬霍将军用兵如神的军事韬略。“玉门罢斥候”以下笔锋转至战后:玉门关外,战火息止,朝廷为霍将军修建甲第,然其“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壮语犹萦耳畔。“万庾积”“百行成”极写其位尊功显,却以“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陡然转折——天地永恒,而人生短暂,将军正值盛年却英年早逝(年仅二十四岁),“激楚乐未穷,高台已倾颓”的慨叹中,蕴含着对英雄早凋的深沉悲慨。结句“当令麟阁上,千载有雄名”振起全篇,以麒麟阁留名的期许收束,既慰英雄之魂,更将个体生命升华至青史留名的永恒维度,格调慷慨悲壮,余韵悠长。全诗以历史为经纬,融战争叙事、边塞风光与人生哲思于一体,既重现了汉代北伐的壮阔图景,塑造了霍去病的英雄形象,更通过“匈奴未灭”的忠勇精神与“千载雄名”的价值追问,构建起对家国情怀与生命意义的双重观照。其雄浑的笔力、深沉的史思,在南朝诗坛柔靡风气中别开生面,实为乐府边塞诗的先驱之作,泽被后世深远。

4. 作品点评

虞羲诗作的文学史价值及其《咏史诗》析论虞羲现存诗作虽少,却在南齐诗坛独树一帜。其作品以“清拔”风格著称,深得永明体代表诗人谢朓称赏。后世评其诗“高壮开唐人之先,已稍洗尔时纤卑习气”(《采菽堂古诗选》)、“不为纤靡之习所困,居然杰作”(《古诗源》),精准概括了其突破齐梁诗风纤弱窠臼、追求高壮气势的艺术特质。在齐梁诗坛普遍沉溺于风月艳情的背景下,虞羲的诗作因结合时事、寄寓壮志而尤为可贵。以《文选》归入“咏史”类的代表作而言,此诗突破了咏史诗平铺直叙的传统范式。何焯评其“妙在起伏,非徒铺叙为工”(《义门读书记》),诗人通过巧妙的结构剪裁,使叙事张弛有度、跌宕生姿。诗中对边塞场景的刻画尤为出彩,如“胡风动地起,沙砾自飘扬”等句,以苍凉意象勾勒出边疆的雄浑壮阔;“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等用典,则将个人抱负与家国情怀熔于一炉。这些语词与典故既具历史纵深感,又为后世边塞诗提供了艺术范式,部分意象如“陇水”“孤城”等更成为唐代边塞诗的常见母题。在边塞诗发展脉络中,虞羲上承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的刚健风骨,下启唐代边塞诗的蓬勃气象。尽管其情调尚未臻于唐人“大漠孤烟直”的俊快刚健,但其对边塞风光的宏观描摹、对将士壮志的深情咏叹,实为杜甫《前后出塞》等作品的先声。何焯“为杜诗所祖”的论断,揭示了其在文学史链条中的关键作用——既突破齐梁诗风的脂粉气,又以“高壮”的审美取向,为唐代边塞诗的兴盛奠定了重要的艺术基础。虞羲的创作实践,堪称六朝诗坛向盛唐气象过渡的重要津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高壮开唐人之先,已稍洗尔时纤卑习气矣。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吴均《赠杜容成诗》

下一篇:南北朝·谢灵运《行田登海口盘屿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