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óng
yuǎn
fāng
lái

朝代:南北朝作者:鲍令晖浏览量:2
cóng
yuǎn
fāng
lái
zèng
míng
qín
yǒu
xiāng
wén
xián
yǒu
bié
yīn
zhōng
shēn
zhí
diào
suì
hán
gǎi
xīn
yuàn
zuò
yáng
chūn
gōng
shāng
cháng
xiāng
xún

译文

从那遥远地方来的客人,赠我一张漆饰的鸣琴。琴木上满布相思的花纹,丝弦上弹出别离的声音。一生一世都要弹奏这个曲调,天寒地冻我也不改相爱之心。但愿能作一支高雅悠扬曲子,让音律中常有这美妙的琴音。

逐句剖析

"客从远方来":从那遥远地方来的客人,

# 客从远方来:汉代无名氏所作古诗,写离妇思夫之情。

"赠我漆鸣琴":赠我一张漆饰的鸣琴。

# 漆鸣琴:呜琴,古琴。漆鸣琴,漆饰的古琴。

"木有相思文":琴木上满布相思的花纹,

# 相思文:典出于《述异记》。据《述异记》载:“昔战国时,魏苦秦之难,有以民从征,戍秦久不返,妻思而卒。既葬,冢上生大木,枝叶皆向夫所在而倾,因谓之相思木。”文,木上的纹理。文与纹谐音,此处一语双关。

"弦有别离音":丝弦上弹出别离的声音。

"终身执此调":一生一世都要弹奏这个曲调,

# 此调:指相思的曲调。

"岁寒不改心":天寒地冻我也不改相爱之心。

"愿作阳春曲":但愿能作一支高雅悠扬曲子,

# 阳春曲: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音韵乐理高深的歌曲名,即《阳春》,阳春白雪也。

"宫商长相寻":让音律中常有这美妙的琴音。

# 宫商长相寻:愿如宫商等音阶一样,永远融合在乐曲中。宫商,代五音中前两个紧挨着的音,此处泛指音律。寻,连续、不断而来,与《北史·薛安都传》:“俄而酒馔相寻,刍粟继至”意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拟客从远方来》是南朝宋女诗人鲍令晖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作以“客从远方来,赠我漆鸣琴”开篇,通过远方来客赠琴这一细节,既交代了夫妻分离的现实,又暗含丈夫托人传情的深意。诗人从琴木纹路中读出相思之意,在琴弦声中听出离别之音,将无形的情感寄托于具体可感的琴器之上。“终身执此调,岁寒不改心”直抒胸臆,表明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对爱情的忠贞始终如一。结尾以“阳春曲”喻指高雅爱情,用“宫商相寻”象征夫妻情投意合,在音乐意象中寄托美好期许。全诗借物抒情,将日常的赠琴、抚琴场景与真挚情感自然融合,语言平实而意味深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宋诗人

鲍令晖(?~?),南朝宋诗人。东海(今属山东苍山南)人。鲍照之妹,出身贫寒却能诗文,是南朝宋、齐两代唯一留下著作的女文学家。鲍令晖存世的作品均为拟古乐府诗题之作。其诗多凄婉之辞,真挚感人。钟嵘《诗品》评其诗文风格为:“往往崭绝清巧,拟古尤胜。”代表作品有《拟青青河畔草》《寄行人》《古意赠今人》等。曾有《香茗赋集》传世,今已散佚。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古诗十九首》中有“客从远方来”一篇,此诗为作者拟作。据史书记载,鲍令晖很有才华,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她拟此篇,应是为表现妻子对远方丈夫的坚贞与忠诚。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中通过远方赠琴的日常细节,以琴木纹路喻相思,琴弦声音诉别离,表达了妻子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与坚贞守候。全诗借物传情,将日常场景与真挚情感自然融合。

2. 写作手法

借物抒情:全诗围绕“客从远方来,赠我漆鸣琴”展开,以丈夫所赠漆鸣琴为依托,将妻子对丈夫深切的情爱与忠贞,寄寓于琴中娓娓道来。对比:《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以绮抒怀,鲍令晖诗“客从远方来,赠我漆鸣琴”以琴寄情,二者对比,尽显不同物象承载的相同深情。想象:“木有相思文,弦有别离音”通过想象,赋予制琴木料以相思纹路、琴弦以别离音调,生动展现出妻子心中浓郁的相思与离愁。

3. 分段赏析

“客从远方来,赠我漆鸣琴”开篇以日常场景切入,通过“客来赠琴”的简单叙述,暗含夫妻分离的背景。这里沿用了乐府诗的传统写法,虽然没有明说琴是丈夫所赠,但通过“客从远方来”的特定语境,读者自然能领会这是丈夫托人带来的信物,比直白说明更显含蓄动人。“木有相思文,弦有别离音”从琴的细节生发情感。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典型的“托物言情”手法,将无形的相思之苦寄托在琴木纹路和琴弦声音上。这种写法源自《古诗十九首》中“文彩双鸳鸯”的抒情方式,但鲍令晖将“绮”换作“琴”,赋予了新的情感载体,使表达更加新颖别致。“终身执此调,岁寒不改心”直接表白心迹。这两句看似在说弹琴,实则借琴明志。前句“执此调”用音乐比喻对爱情的坚守,后句“岁寒”以寒冬象征艰难处境,表明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心意始终如一。这种表达既延续了前文“鸣琴”的意象,又将情感推向更深层次。“愿作阳春曲,宫商长相寻”结尾展开美好想象。这里化用《阳春》《白雪》的典故,但赋予新意:不追求曲高和众,只愿与丈夫心意相通。以音乐和谐比喻夫妻情深,既呼应全诗“鸣琴”主题,又巧妙表达了“但求知音”的专一爱情观,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是一首色调独特的爱情诗。语言清丽优美,诗情曲折含蓄,情感炽烈又余味隽永。

不详长安大学教授焦泰平《汉魏六朝诗三百首注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鲍照《数名诗》

下一篇:南北朝·佚名《阻雪连句遥赠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