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夜抛人何处去":漫漫长夜你撇下我远走到哪里?
# 抛:撇下。,永夜:长夜。
"绝来音":没有一点音讯。
# 绝:没有。
"香阁掩":香阁门儿关上,
"眉敛":眉儿紧紧皱起,
# 眉敛:指皱眉愁苦之状。
"月将沉":月亮就要西沉。
"争忍不相寻":怎么忍心不把你追寻?
# 争忍:怎忍。
"怨孤衾":怨恨这孤眠独寝。
# 孤衾:喻独宿。,怨:怨恨。
"换我心":只有换我的心,
"为你心":变作你的心,
# 为:变动。
"始知相忆深":你才会知道这相思有多么深。
# 相忆:相思。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闺怨题材的词,借长夜独守、香阁空闭、孤枕难眠等景象,写出了痴情女子对负心情郎的深切思念、无尽哀怨,以及渴望以心换心却求而不得的痛苦,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古代女子在爱情中的无奈与深情。
2. 写作手法
白描:“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直抒独守长夜、音信断绝的哀怨;“香阁掩,眉敛,月将沉”简笔勾勒女子闭门蹙眉、独对残月的落寞姿态;“争忍不相寻?怨孤衾”用口语化的质问与独白,道出孤枕难眠的思念与嗔怨;“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更是以质朴直白的倾诉,将相思之深推向高潮。反衬:以静衬动,词中“香阁掩,眉敛,月将沉”描绘了香阁紧闭、女子蹙眉、月亮西沉的静谧夜景,以寂静冷清的环境反衬出女子内心的焦灼不安与孤寂怨怼;“月将沉”的自然景象,更凸显出漫漫长夜中她等待的漫长与煎熬,强化了情感的浓度。反问:“争忍不相寻?”以反问语气强化情感,表面是质问“怎能忍心不来寻找”,实则暗含对爱人的牵挂与不舍。这种反问未直接说“我盼你寻我”,却比陈述句更强烈地流露怨中带爱的复杂心绪——既有对冷落的委屈,又有不忍深责的温柔,让情感表达更显真切动人。烘托:“绝来音”以“断绝音讯”的细节烘托孤寂。所爱之人深夜不归,连一点消息都未留下,这种刻意的冷落让空闺中的女子失去了任何慰藉。无声的“绝音”与“永夜抛人”的情境相呼应,在寂静的长夜中更显空旷,层层烘托出她无人陪伴的孤独与被冷落的失落,强化了内心的愁苦。
3. 分段赏析
上片:“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开篇如泣如诉,以诘问破空而来,将女子在漫漫长夜中的焦灼与哀怨倾泻而出。“永夜”二字,既点明时间的漫长难捱,又暗喻女子内心的孤寂无涯;“抛”字更是神来之笔,将女子被爱人弃置不顾的凄凉处境刻画得入木三分,字字含悲,声声带怨。紧接着“绝来音”三字,如重锤击心,彻底切断了女子对爱人归来的最后一丝幻想,不仅渲染出夜的死寂,更将女子在漫长等待中从期待到失望、从焦虑到绝望的心路历程展露无遗。在这寂静的深夜里,她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侧耳倾听,渴望捕捉到那熟悉的脚步声,然而等来的却只有无尽的沉默,徒留她在黑暗中独自咀嚼苦涩与失落。“香阁掩,眉敛,月将沉。”当所有的期盼都化为泡影,女子终于绝望地关上了香阁之门。“香阁掩”,这一动作看似决绝,实则饱含无奈与不舍,她并非真的想要将爱人拒之门外,不过是满心失望后的自我保护,那扇紧闭的门里,藏着的是她对爱人深深的眷恋与期待落空的哀伤。“眉敛”二字,细腻地勾勒出女子紧锁的愁眉,无需言语,那份难以言说的怨怼与悲戚便跃然纸上。而“月将沈”不仅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从深夜即将破晓,更以月之西沉象征女子心境的黯淡无光。清冷的月光曾给予她一丝慰藉,如今却只剩下清冷孤寂,漫长的夜晚,她辗转难眠,往昔与爱人相处的甜蜜回忆不断在脑海中闪现,更衬得此刻的孤枕难眠格外凄清,也暗示了她在思念与痛苦中度过了整整一夜。下片:“争忍不相寻,怨孤衾。”女子的情感在此处达到高潮,一声反问“争忍不相寻”,道尽了她内心的纠结与矛盾。她怨,怨爱人的薄情寡义;她恨,恨自己的痴心错付,但即便如此,她依然无法割舍对爱人的那份深情,“争忍”二字,将她怨中带爱、欲罢不能的复杂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现实的残酷却让她无处可寻,闺阁之中,四下无人,唯有自己形单影只。“怨孤衾”三字,简洁而有力,一个“怨”字,将她所有的委屈、痛苦、不满都宣泄而出,孤衾相伴的漫漫长夜,承载了她太多的寂寞与心酸,也凸显了她对爱人陪伴的极度渴望以及求而不得的深深痛苦。“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在情感的极致爆发后,女子发出了这震撼人心的痴语。她多么希望能够与爱人互换真心,让对方真切体会到自己相思之深、眷恋之切。这看似天真的幻想,实则饱含着她对爱情的执着与深情,以及对爱人不能同等珍视自己的无奈与悲哀。在这段感情中,她倾尽所有,却得不到应有的回应,只能通过这样近乎绝望的祈求,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即便明知爱人或许早已变心,难以回头,但她依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这份深沉而炽热的爱,令人动容,也将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与坚守展现得淋漓尽致,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此词以层层递进的笔法,将闺中女子的深情与哀怨刻画得入木三分。从长夜苦盼的焦灼,到希望破灭的绝望,再到痴求“换心”的执着,生动展现出女子在爱情中的卑微与热烈。寥寥数语,便将其爱恨交织的复杂心绪和盘托出,以直白质朴的语言道尽痴情人的至真至性,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 亦是对面写照。有嘲有怨,放刁放娇,《诗》所谓“无庶予子僧”,正是一种意。
清王闿运《湘绮楼词选》
# 元人小曲,往往脱胎于此。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评》
# 要到换心田地,换与他也未必好。
明汤显祖《评花间集》
# 顾太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自是透骨情语。徐山民(照)“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全袭此。然已为柳七滥觞。
清王士祯《花草蒙拾》
上一篇:唐·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下一篇:唐·张旭《山行留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