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坐悲君亦自悲":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
# 悲:悲伤。
"百年都是几多时":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
# 几多时:多长时间。,都是:一作“多时”。,百年:指短促的人生。
"邓攸无子寻知命":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
# 邓攸无子寻知命:晋邓攸,字伯道,官河东太守,战乱中舍子保侄,后终无子,时人乃有“天道无知,使伯道无儿”之语。寻知命:即将到知命之年。作者于五十岁时,始由继室裴氏生一子,名道护。寻:随即。知命,指五十岁。
"潘岳悼亡犹费词":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 潘岳悼亡犹费词:晋潘岳,字安仁,妻死,作《悼亡》三首,为世传诵。犹费辞:意谓潘岳即使写了那么悲痛的诗,对死者也等于白说。实是说自己。悼亡:哀悼死者。悼,悲伤。费词:徒费言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
# 同穴窅冥何所望:意谓死后纵合葬一处,但洞穴冥,也难望哀情相通。同穴:指夫妻合葬。穴,墓穴。窅(yǎo)冥:深远难见的样子,形容死后无知。何所望:有什么指望。望,指死后重聚。
"他生缘会更难期":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 难期:企望。期:期待,等待。,缘会:指结为夫妇。缘,缘分。会,会合。,他生:再世,来生。
"惟将终夜常开眼":唯有以彻夜不眠、辗转反侧的思念,
# 常:一作长。,惟:只能。
"报答平生未展眉":报答你生前为我奔波劳累的苦心。
# 未展眉:皱起眉头。指韦丛生前操劳忧虑而心情忧郁。未:没有。展,开。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悼亡诗。描绘元稹在妻子韦丛早逝后的沉痛,以“报恩”回顾贫贱夫妻的相濡以沫,引出愧疚,反复咏叹欲报而不得的遗憾,营造痴情凄恻氛围,表达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与追悔,感人至深。
2. 写作手法
用典:颔联“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诗人引用邓攸、潘岳典故,以邓攸善良却无子的命运,潘岳虽有悼亡佳作却难抚亡者的无奈,自比当下境遇,借前人之事,衬自身丧妻无子的悲哀,使情感表达更蕴藉深沉,引发读者对命运无常、生死离别的感慨。对比:颈联将寄望的死后同葬、来生续缘的虚幻希望,与冷静后深知的绝望现实相对比,突出希望破灭后的极度痛苦,强化悲伤氛围,让人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煎熬。承上启下:首联“闲坐悲君亦自悲”,“悲君”承接前两首对妻子早逝的哀痛,是情感的延续与汇总;“自悲”则开启下文对自身命运、人生无常的喟叹,以及由无子、丧妻引发的深沉悲哀,宛如纽带,使诗意连贯,自然引出后续层层铺展的情感抒发。直抒胸臆:首联“闲坐悲君亦自悲”,直接道出闲坐时对亡妻的悲悼与自我感伤,毫无保留地宣泄内心悲痛;颔联借邓攸、潘岳典故,坦言无子、悼亡的悲哀,情感直白;颈联“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将对死后同穴、来生再聚的绝望与期望坦诚相告;尾联“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向亡妻倾诉以彻夜不眠报答其一生愁苦,句句真情,直击人心。
3. 分段赏析
首联“闲坐悲君亦自悲”,宛如一条纽带,紧密地串联起整首诗的情感脉络,既承接了前两首对亡妻的追思缅怀,以“悲君”二字概括那无尽的哀思,又以“自悲”为引,开启后续个人内心的沉痛抒发。彼时,元稹独坐沉思,爱妻的早逝如同一把利刃,划开了他对生命无常的体悟,不禁喟叹“百年都是几多时”,人生匆匆,不过须臾,而妻子却过早离去,这想法让悲伤如潮水般汹涌,将他彻底淹没。颔联“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诗人巧妙地援引邓攸、潘岳二人的典故,宛如打开了一扇通往深沉哀愁的大门。邓攸一生心地纯善,救济危难,却无奈命中无子,这是命运无情的捉弄;潘岳文采斐然,写下千古悼亡诗篇,可即便辞藻再华丽,对于已逝之人而言,又有何实际慰藉呢?元稹以他们自喻,表面上佯装豁达,似乎看透一切,可那字里行间渗透出的,分明是无子的遗憾、丧妻的悲恸,这种深沉的悲哀如暗潮涌动,直击人心。颈联“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情感在此陡然一转,恰似在黑暗中寻得一丝微光,诗人燃起死后同葬、来生再续前缘的期许。然而,当理智回笼,残酷的现实如冷水泼下,这不过是缥缈虚幻的美梦罢了。生死相隔,阴阳两界,过去的甜蜜与遗憾都已定格,再也无法追回,绝望之感愈发浓烈,如乌云蔽日,让诗人深陷痛苦的泥沼,无法自拔。尾联“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诗人仿若直面亡妻,倾诉着自己的肺腑之言。在这万籁俱寂的长夜,他愿以彻夜不眠、睁眼凝望黑暗的方式,去偿还妻子生前为生活操劳、为家庭忧心,眉头从未舒展的恩情。这份痴情如同燃烧的火焰,炽热而执着,读来让人为之动容,只觉哀痛如决堤洪水,奔涌而出,绵绵不绝。
4. 作品点评
《遣悲怀三首》以“悲”为线索一以贯之,那悲痛之感恰似长风鼓浪,层层翻涌,逐首递深。诗人既伤悼亡妻,又悲悯自身,从当下的孤苦延伸至对未来的怅惘。诗作通篇采用如同“昵昵儿女语”般亲昵的口吻,情真意切,每个字皆源自肺腑。元稹还擅长把众人内心都有却难以言说的情愫,用极为质朴、直击人心的语言表达出来,令人读来感同身受,尽显深情。
# 四句极写“百事乖”(其一首四句下)。以反映收,语意沉痛(其一末二句下)。……真镂肝擢肾之语(其三末二句下)。第一首生时,第二首亡后,第三首自悲,层次即章法。末篇末句“未展眉”即回绕首篇之“百事乖”,天然关锁。
清毛张健《唐体馀编》
# 微之诗云:“潘岳悼亡犹费词”,安仁《悼亡》诗诚不高洁,然未至如微之之陋也。“自嫁黔娄百事乖”,元九岂黔娄哉!“也曾因梦送钱财”,直可配村笛山歌耳。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 字字真挚,声与泪俱。骑省悼亡之后,仅见此制。
清周咏棠《唐贤小三昧续集》
# 悼亡之作,此为绝唱。元、白并称,其实元去白甚远,唯言情诸篇传诵至今,如脱于口耳。
清陈世镕《求志居唐诗选》
# 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忽以浅近忽之。
清孙洙《唐诗三百首》
# 夫微之悼亡诗中其最为世所传诵者,莫若《三遣悲怀》之七律三首。……悼亡诸诗,所以特为佳作者,直以韦氏之不好虚荣,微之之尚未富贵。贫贱夫妻,关系纯洁,因能措意遣同,悉为真实之故。夫唯真实,遂造诺独绝欤?
现代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上一篇:唐·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