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jiāng
xiān
·
·
qiào
cēn
shí
èr
fēng

朝代:唐作者:牛希济浏览量:1
qiào
cēn
shí
èr
fēng
lěng
yān
hán
shù
chóng
chóng
yáo
gōng
diàn
殿
shì
xiān
zōng
jīn
zhū
zhàng
xiāng
ǎi
zhòu
piān
nóng
chǔ
wáng
jīng
mèng
duàn
rén
jiān
xiāng
féng
zhì
jīn
yún
dài
chóu
róng
yuè
xié
jiāng
shàng
zhēng
zhào
dòng
chén
zhōng

译文

巫山上峭壁参差,矗立着十二座山峰,寒烟笼罩,树木重重叠叠。这里是神女瑶姬宫殿的所在,有金炉、珠帐,白昼里香雾依然浓郁。自从楚王从惊梦中醒来,与神女在人间再无相逢之路。至今那巫峡的云雨仿佛还带着愁容,江上月儿西斜,远行的船儿在晨钟声中启程。

逐句剖析

"峭碧参差十二峰":巫山上峭壁参差,矗立着十二座山峰,

# 碧:一作壁。

"冷烟寒树重重":寒烟笼罩,树木重重叠叠。

"瑶姬宫殿是仙踪":这里是神女瑶姬宫殿的所在,

# 瑶姬:神女。

"金炉珠帐":有金炉、珠帐,

# 炉:一作垆。

"香霭昼偏浓":白昼里香雾依然浓郁。

# 霭:云气,烟雾。这里指香炉的熏烟。

"一自楚王惊梦断":自从楚王从惊梦中醒来,

# 楚王惊梦:即楚王与巫山神女相遇之事。

"人间无路相逢":与神女在人间再无相逢之路。

"至今云雨带愁容":至今那巫峡的云雨仿佛还带着愁容,

"月斜江上":江上月儿西斜,

"征棹动晨钟":远行的船儿在晨钟声中启程。

# 征棹:即征帆。谓远行之舟。棹:摇船的用具,这里指舟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临江仙·峭壁参差十二峰》是五代牛希济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围绕楚王与神女相遇的神话故事展开,上片描绘巫山十二峰的险峻与神女宫殿的神秘清幽,以景渲染出仙境氛围。下片则触景生情,由楚王梦断,抒发人间难再逢的惆怅,借斜月、征棹、晨钟等意象,将离情别绪与神话情思相融合。分段来看,上片写景为下片抒情铺垫,下片抒情深化主题。该词以神话为题材咏古抒怀,突破传统艳情藩篱,为词的题材拓展和情感表达创新做出贡献,艺术上情景交融,语言清婉,具有审美价值与文学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五代词人

牛希济(?~?),五代词人。狄道(今甘肃临洮)人。遇乱入蜀,仕前蜀王建为起居郎。后主王衍时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明宗时拜雍州节度副使。牛希济以诗词擅名。其传世之词,多写男女之情,用笔清俊,长于白描,与牛峤之艳丽不同。写别情的《生查子》为其名篇,其中“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含蓄情长,最为人称道。作品收于《花间集》及《唐五代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峭碧参差十二峰,冷烟寒树重重”,开篇两句从视觉角度,描绘出巫山十二峰错落有致、高耸险峻之态,“冷烟寒树重重”则渲染出一种清冷、幽寂的氛围,为神女的居所增添了神秘色彩。“冷”“寒”二字,不仅勾勒出景物的色调,更传递出一种孤寂之感,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瑶姬宫殿是仙踪。金炉珠帐,香霭昼偏浓”,此三句点明这里是神女瑶姬的宫殿所在,想象宫殿内金炉焚香、珠帐垂挂,白昼间香气浓郁缭绕。通过对宫殿内奢华且神秘场景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仙境的美妙与缥缈,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虚幻的神话世界中,同时也为下片抒情做了铺垫。下片“一自楚王惊梦断,人间无路相逢”,这两句承接上片的神话背景,讲述楚王与神女梦中相遇后梦断,从此人间再无相逢之路。“惊梦断”三字,简洁有力地传达出美好易逝的遗憾与怅惘,将神话故事中的哀怨情感精准点出,引发读者对这段爱情悲剧的感慨。“至今云雨带愁容,月斜江上,征棹动晨钟”,“云雨”既呼应了巫山神女的典故,又暗喻男女之情,如今“带愁容”,将自然景象赋予了人的情感色彩。“月斜江上,征棹动晨钟”,描绘出一幅清晨江上残月西斜,行船出发,晨钟敲响的画面。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孤寂、惆怅的氛围,将词人对神话故事的感慨以及自身的离情别绪融入其中,借景抒情,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悠远,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思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希济素以诗词擅名。所撰《临江仙》有云:“月斜江上,征棹动晨钟。”持为词家之隽。为时人称道。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

# 希济《临江仙》,芊绵温丽极矣!自有凭吊凄怆之意,得咏史体裁。

不详不详《花间集评注》引仇山村

# 全词咏巫山女事,妙在结二句,使实处俱化空灵矣。

五代十国栩庄《栩庄漫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钱起《九日登玉山》

下一篇:唐·李咸用《短歌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