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双白鹄":多让人羡慕的一对白鹄,
# 可怜:可羡。
"双双绝尘氛":远离尘埃,双双高飞。
# 尘氛:尘埃。
"连翩弄光景":翅靠翅抚弄光影,
"交颈游青云":颈挨颈遨游青云。
"逢罗复逢缴":遇到罗网又遭箭射,
# 缴:指箭。,罗:罗网。
"雌雄一旦分":一死一生,雌雄被活活分离。
"哀声流海曲":哀声传到海滨,
# 海曲:海边。
"孤叫出江濆":孤叫出现在江边。
# 江濆:江边。
"岂不慕前侣":怎不羡慕飞到前面的同伴,
# 前侣:前面的同伴。
"为尔不及群":为了寻找你才没有跟上队。
# 尔:你。
"步步一零泪":步步皆流泪,
"千里犹待君":千里仍等着你。
# 君:亦指雌鹄。
"乐哉新相知":快乐啊,初恋的时刻,
# 乐哉新相知:“乐哉”二句:原辞《艳歌何尝行》也有这两句,出之于《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后演化成熟语,意思偏重于悲。
"悲来生别离":悲呀,生离死别。
"持此百年命":原指望白头偕老,
# 百年:指一生。
"共逐寸阴移":共度美好时光。
# 寸阴:时光。,逐:度过。
"譬如空山草":如今竞如空山草一样,
"零落心自知":零落的滋味我自己知道。
南朝宋诗人
吴迈远(?~474),男,汉族,约宋明帝大明末前后在世。好为篇章。代表作品有《长相思》、《长别离》等。
1. 分段赏析
开篇“可怜双白鹄,双双绝尘氛”,诗人一连运用三个“双”字,将双白鹄形影相随、亲密无间的状态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感受到它们之间深厚的情谊。“连翩弄光景,交颈游青云”,这两句则细致地描绘了双白鹄在高空中嬉戏遨游的场景。它们或一前一后,或一左一右,相互追逐,彼此亲昵,那欢快的模样,尽显它们生活的幸福与自在。然而,命运的转折突如其来。“逢罗复逢缴,雌雄一旦分”,双白鹄遭遇了人类的伤害,被罗网和弓箭所困,曾经的恩爱伴侣就此分离。“雌雄一旦分”虽未明确指出哪一方遭害,但依据原辞可知,受害的应是雌鹄。而两个“逢”字的运用,更是深刻地揭示出人世的险恶,仿佛这世间容不下它们的美好,非要将它们拆散不可。这一情节的突变,使诗歌的情感基调从开篇的“可怜”转变为“可哀”,让人不禁为双鹄的命运叹息。“哀声流海曲,孤叫出江濆”,此句着重刻画了雄鹄的悲哀。失去伴侣的它,发出痛苦的哀鸣,那声音在大海之畔、江河之滨回荡。“流”与“出”两个字,不仅形象地表现出雄鹄哀鸣声的传播范围之广,更凸显出它为寻觅雌鹄而四处奔波的行动轨迹。诗的后十句是雄白鹄的内心独白,犹如它对亡鹄深情的倾诉,极具感染力。“岂不慕前侣?为尔不及群”,雄鹄表达了自己并非不想追随同伴,只是因为对雌鹄的深情眷恋,才选择独自留下,不愿离群而去。此时的它,已然成为一只孤独的失群之鹄,那声声“孤叫”,便是它内心孤独与痛苦的写照。“步步一零泪,千里犹待君”,进一步展现了雄鹄对雌鹄的不舍与执着。它每走一步,都忍不住流下泪水,即便相隔千里,它依然在等待着雌鹄的归来。这一描写将雄鹄的情感表现得更加细腻、动人,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乐哉新相知,悲来生别离”,这两句再次强化了雄鹄内心的极度悲哀。曾经与雌鹄相识相知的快乐时光,如今却化作了生离死别的痛苦,这种强烈的反差,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它的悲痛。“持此百年命,共逐寸阴移”,描绘了雄鹄原本的美好愿望。它本希望能与爱侣携手共度一生,珍惜每一寸时光,在岁月的流逝中相互陪伴。然而,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泡影。最后“譬如空山草,零落心自知”,雄鹄以空山草木自比,感慨雌鹄的伤亡让自己的生命也失去了意义。就如同那空山之中的草木,无人问津,说零落便零落了,其内心的绝望与哀伤跃然纸上。《飞来双白鹄》这首诗的前八句是故事的叙述部分,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双鹄命运的画卷。开篇“可怜双白鹄,双双绝尘氛”,诗人一连运用三个“双”字,将双白鹄形影相随、亲密无间的状态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感受到它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2. 作品点评
吴迈远在创作《飞来双白鹄》时,对原有乐府古辞进行大胆革新,将夹杂四言句式的旧作改写成纯粹的五言乐府诗,使文字表达更为流畅自然;同时,他删去古辞中人物出场告白的部分,让诗歌结构更加紧凑凝练。从诗歌创作的专业角度来看,无论是故事诗所要求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统一性,还是寓言诗强调的寓体和本体的同一性,《飞来双白鹄》都展现出了极高的完成度。与古辞相比,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更胜一筹,彰显出文辞的精妙与构思的高妙。在情节设定上,吴迈远对故事进行了创造性改编。古辞中雌鹄的离去源于“被病”,而在《飞来双白鹄》里,则是因为遭受罗网和弓箭的伤害,这一改动意义深远。它将雌雄双鹄的分离归结于外在势力的破坏,赋予故事“社会”悲剧的色彩,使作品主题得到了深度升华。在以禽鸟为主人公的寓言诗领域,民间作品虽偶有佳作,但文人创作却寥寥无几。吴迈远的《飞来双白鹄》与杜甫的《义鹘行》,凭借其精湛的艺术水准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为后世展现了寓言诗创作的独特魅力与无限可能。
# 这首诗,首层叙事。诗人将双白鸽连翩奋飞,“绝尘氛”、“游青云”,直至逢凶罹难的生动形象,像电影的特写镜头一样,映示人们眼前,形象奇伟,意境高远,给人以海阔天空之感。二层一转,折人抒情,将上面刻画的形象,加以深化,使其感人至深。三层则是由上面推导出的关于人生哲理的议论,扩大诗的思想意义。诗人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浑然天成之感。
不详成都民航飞行学院古典文学教研室副教授陈君慧《古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