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如镜":众多的河流如同镜子一般平静清澈,
"天地爽且明":天地间清爽而明亮。
"云冲气举":云朵翻腾,雾气升腾,
"德盛在素精":高尚的品德在于纯净的精神。
"木叶初下":树叶开始飘落,
"洞庭始扬波":洞庭湖开始泛起波浪。
"夜光彻地":月光照亮大地,
"翻霜照悬河":如霜的月光映照在银河上。
"庶类收成":万物都已成熟收获,
"岁功行欲宁":一年的农事即将结束趋于安宁。
"浃地奉渥":大地都承受着上天的恩泽,
"罄宇承秋灵":整个宇宙都承载着秋天的神灵之气。
# 罄宇承秋灵:《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二。《文选》补遗三十四。广《文选》十一。《诗纪》五十五。又《类聚》四十三引明、精二韵。
南朝刘宋辞赋家、诗人
谢庄(421~466),南朝刘宋辞赋家、诗人。字希逸,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吏部尚书,明帝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他要求收复北方,反对与北魏议和,又主张不限门阀,广泛任用人才。谢庄能文章,善诗赋。其中辞赋代表作《月赋》,拟托曹植在清夜怀念亡友,抒情气氛十分浓郁。其杂言诗介于诗赋之间,在诗体演变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如《怀园引》抒写其怀念中原地区、欲归不得的悲愁,寄寓着对于元嘉北伐失败的哀痛。另有《北宅秘园》也为佳作。明人辑有《谢光禄集》。
1. 分段赏析
“百川如镜,天地爽且明”: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广阔而纯净的画面。“百川如镜”运用比喻手法,将众多河流比作镜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流的清澈与平静,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天地爽且明”进一步强调天地间清爽宜人、一片澄澈,“爽”字写出气候的宜人及精神上的愉悦,“明”字与“百川如镜”相呼应,共同展现出一个清晰、明亮的世界。“云冲气举,德盛在素精”:“云冲气举”描绘了云层在天空中升腾、云气涌动的动态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德盛在素精”则将自然景象与道德相联系,暗示高尚的品德如同这清气升腾,纯净而深远,体现了古人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木叶初下,洞庭始扬波”:这两句诗描绘了秋季的典型景象,“木叶初下”写树叶开始飘落,展现出一种静态的美,寓意着生命的轮回与不息。“洞庭始扬波”描绘了洞庭湖开始泛起波澜,动态的湖水与静态的落叶相互映衬,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夜光彻地,翻霜照悬河”:“夜光彻地”写月光照亮大地,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翻霜照悬河”中,“翻霜”形象地写出了霜的洁白和闪烁,仿佛是月光将霜翻起,照亮了银河,此句通过对月光、霜和银河的描写,创造出一种奇幻而美丽的意境。“庶类收成,岁功行欲宁”:这句诗表达了万物丰收的景象,“庶类收成”体现了农作物和各种生物的成熟收获,展现了大自然的恩赐。“岁功行欲宁”则表达了一年的劳作即将结束,人们即将迎来安宁的生活,体现了古人对农业丰收的喜悦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浃地奉渥,罄宇承秋灵”:“浃地奉渥”意思是大地都承受着上天的恩泽,“浃地”强调了恩泽的广泛,“奉渥”突出了上天对万物的滋润与关怀。“罄宇承秋灵”指整个宇宙都承载着秋天的神灵之气,“罄宇”表示整个天地,“承秋灵”则将秋天的神灵之气赋予了整个宇宙,使诗歌充满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敬畏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