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āng
mén
shì

朝代:唐作者:柳公权浏览量:1
gēng
zhào
zhú
lóu
chuán
chūn
cǎo
qīng
qīng
wàn
qǐng
tián
shì
shàng
mén
kuī
jùn
guō
qīng
míng
chù
yǒu
xīn
yān

译文

耕作的农民都被召去打仗了,无数田地无人耕种一片荒芜。试着登上城楼眺望郡城的郊野,清明时节,只有寥寥几处人家燃起新烟。

逐句剖析

"耕夫召募逐楼船":耕作的农民都被召去打仗了,

# 逐楼船:一说爱楼船。楼船,古代战舰。逐楼船,从军。逐:追随,指从军。楼船:战船。,召:一作占。,耕夫:农民。

"春草青青万顷田":无数田地无人耕种一片荒芜。

# 春草青青:本是美景,但长在农田里,就是荒芜颓败之景了。

"试上吴门窥郡郭":试着登上城楼眺望郡城的郊野,

# 郡郭:城外为郭,郭外为郡,指郊区。,窥:望。,吴门:即阊门。,试上:请上。

"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时节,只有寥寥几处人家燃起新烟。

# 新烟:古代风俗,每年冬至后第一百零六日(即清明前一日),不烧火,吃冷饭菜,叫寒食,又名禁火或禁烟。过了这天,再重新生火,称为新火或新烟。据说,这种风俗起源于纪念春秋时代晋国一位名叫介之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阊门即事》是唐代张继创作的七言绝句。诗中描绘清明时节,因战乱农民被征召从军,致使田园荒芜,仅有寥寥几处升起新烟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饱受战乱之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写作上,运用对比,以春草繁茂与田地荒芜形成反差;采用以小见大,借清明新烟细节反映社会惨状。首句直陈征夫事实,次句以乐景衬哀情,三句过渡自然,末句以细节深化主题。全诗内容深广,感慨深沉,是反映战乱现实的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柳公权(778~865),唐代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人。元和初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夏州书记,后官至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太子太保,封河东郡公。柳公权工书,初学王羲之,得力于颜真卿、欧阳询,以楷书最著,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𫖯并称“楷书四大家”。其楷书骨力遒健,结构劲紧,自成面目,号称“柳体”。其与颜真卿并称“颜柳”,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代表作品有《玄秘塔碑》《金刚经刻石》《送梨帖跋》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阊门即事》由中唐诗人张继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客游苏州时创作。当时,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虽未直接波及江淮以南,但上元元年唐肃宗疑忌李铣、刘展并杀李铣,刘展遂反,连陷江淮多地,其部将占据苏州。次年正月朝廷派平卢军平乱,却又纵兵“大掠十余日”,江浙百姓深受其害。张继目睹劫后苏州的景象,有感而发写下此诗,以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创伤。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反映战争题材的诗,描绘战乱后苏州田地荒芜、清明冷清景象,表达对战乱中百姓的同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境放在一起比较,以突出差异,增强表达效果。诗中把“春草青青”的美好春景与“万顷田”无人耕种的荒凉相对比,“春草青青万顷田”,美好的春色与荒芜的田地形成鲜明反差,更深刻地展现出战乱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以小见大:通过描写个别、局部的事物,来反映整体、普遍的社会现象或问题。“清明几处有新烟”,诗人选取清明时城中几处新烟的细节,从这一小小的生活场景,折射出因战乱百姓离散、人烟稀少的整体社会状况,深刻揭示战乱对民生的影响。

3. 分段赏析

第一句“耕夫召募逐楼船”,此句直叙事实,点明农民被官府征召,随战船出征。简单的表述,直接揭示战乱背景下百姓被征调的无奈,为全诗奠定沉重基调,是后续景象的根源,反映出诗人对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的愤慨。第二句“春草青青万顷田”,描绘出春草繁茂覆盖万顷农田的画面。将“春草青青”的美好春景与田地无人耕种的荒芜相对比,强烈反差中,深刻展现出战乱对农业生产的严重破坏,以乐景衬哀情,强化了悲凉之感。第三句“试上吴门窥郡郭”,诗人登上吴门向城郭眺望。此句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到对城内景象的观察,为尾句的特写埋下伏笔,也让读者跟随诗人视角,一同感受战后城市的氛围。第四句“清明几处有新烟”,运用以小见大手法。清明本应烟火处处,如今却仅几处有新烟。这一细节,从小小的生活场景,折射出因战乱百姓离散、人烟稀少的惨状,深刻揭示战乱对民生的巨大影响,饱含诗人对百姓的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极写乱时情景,与“试向城楼高处望”二句同意。

清小说家邹弢《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 此诗因登城眺望,见田野荒芜,人民流散,皆因募农民为水兵也。“春草”句言田园荒芜,“清明”句言人民流散。……唐自天宝乱后,兵源缺乏,募民为兵,以致人民逃亡者多,故当清明之时,举火之户甚少,故曰“清明几处有新烟”。

近代文学家、学者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卢殷《月夜》

下一篇:唐·李绅《灵蛇见少林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