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shǐ
shī
·
·
ē
páng
gōng

朝代:唐作者:胡曾浏览量:1
xīn
jiàn
ē
páng
wèi
gān
pèi
gōng
bīng
cháng
ān
wáng
jié
shēng
líng
shā
bēng
nán

译文

新建的阿房宫墙壁还没有干,沛公刘邦的军队就攻进了秦的首都。帝王们榨干了百姓的血汗,但他们的政权就像沙漠中的宫殿很快就会倒塌。

逐句剖析

"新建阿房壁未干":新建的阿房宫墙壁还没有干,

"沛公兵已入长安":沛公刘邦的军队就攻进了秦的首都。

# 沛公:刘邦。

"帝王苦竭生灵力":帝王们榨干了百姓的血汗,

# 生灵:指百姓。

"大业沙崩固不难":但他们的政权就像沙漠中的宫殿很快就会倒塌。

# 大业:国家基业。诗中指出秦亡国的原因在于苦竭百姓之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史诗·阿房宫》是唐代胡曾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阿房宫为叙事核心,选取楚汉争霸的历史片段,深刻揭露秦朝因骄奢残暴而覆灭的命运。开篇两句以凝练笔触勾勒秦朝急速衰亡的图景,后两句则进一步渲染秦皇基业瞬间崩塌的戏剧性。从王朝倾覆之“速”到帝业瓦解之“易”,究其根源,皆因统治者无度压榨百姓、耗尽民力,最终自食恶果,为后人敲响了“失民心者失天下”的历史警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胡曾(?~?),唐代诗人。号秋田,邵阳(今属湖南)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后入蜀,为路岩、高骈诸人幕僚。其诗托古讽今,意存劝戒,通俗明快,以咏史诗见长。他依据儒家正统思想评述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所作《咏史诗》3卷,收150首,皆七绝,常被后来讲史小说所引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史诗。诗中描绘了阿房宫新建不久,墙壁尚未干燥,沛公刘邦的军队就已攻入长安的历史场景,体现了帝王为修建宫殿耗尽百姓力量,最终致使大业如沙崩般轻易覆灭,表达了对帝王劳民伤财行径的批判,以及对王朝兴衰无常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新建阿房壁未乾,沛公兵已入长安”开篇描绘了阿房宫刚建成,墙壁还未干透,刘邦的军队就已攻入长安这一戏剧性的历史场景。这种强烈的对比,突出了秦朝统治的脆弱和短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同时,也为后文的议论和抒情做了铺垫,引发读者对秦朝灭亡原因的思考。“帝王苦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诗人进一步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原因。他指出秦始皇为了建造阿房宫等浩大工程,耗尽了百姓的劳动力,“苦竭”一词深刻地揭示了秦朝统治者的暴政。“大业沙崩固不难”则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秦朝的大业比作沙堆,形象地说明了暴政之下大业的脆弱和容易崩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秦朝暴政的批判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深化了主题。

3. 作品点评

这首咏史诗借阿房宫的兴建与荒废,深刻剖析朝代兴亡规律,以小见大,意味深长。全诗语言质朴晓畅,却蕴含深刻哲理,堪称咏史佳作,至今仍能引发人们对治国理政、民生疾苦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来鹄《句》

下一篇:唐·唐彦谦《黄子陂荷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