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ěng
shì
hòu
wàng
chūn
gōng

朝代:唐作者:林宽浏览量:1
huáng
chū
fèng
niǎn
chū
shēn
gōng
gāo
píng
lóu
tái
shàng
yáo
zhān
chǎn
zhōng
zhàng
níng
shuāng
cǎi
bái
páo
yìng
huá
hóng
liǔ
yǎn
fāng
kāi
dòng
yīng
shēng
jiàn
zhuǎn
fēng
gōu
chuān
穿
duàn
ǎi
xiù
zhào
xié
kōng
shí
jiàn
chén
yóu
xìng
yīn
guān
jià
gōng

译文

皇都刚刚做过腊月祭祀,帝王的凤辇便出了深宫。从高高的楼台凭栏远眺,灞水浐水俱在一望之中。近处的仪仗在凝霜泛白,来往的衣袍被阳光映红。雾气散开才见柳芽新绿,莺声渐细只因消失于风。远处的御沟穿过了雾霭,巍峨的骊山斜倚着天空。这时看见圣上游兴正旺,因为巡视庄稼可望年丰。

逐句剖析

"皇都初度腊":皇都刚刚做过腊月祭祀,

# 腊:古代祭名。指每年阴历十二月祭祀众神。

"凤辇出深宫":帝王的凤辇便出了深宫。

"高凭楼台上":从高高的楼台凭栏远眺,

"遥瞻灞浐中":灞水浐水俱在一望之中。

# 灞浐:灞水和浐水,古长安东的两条河。

"仗凝霜彩白":近处的仪仗在凝霜泛白,

"袍映日华红":来往的衣袍被阳光映红。

"柳眼方开冻":雾气散开才见柳芽新绿,

"莺声渐转风":莺声渐细只因消失于风。

"御沟穿断霭":远处的御沟穿过了雾霭,

# 御沟:流入宫内的河道。

"骊岫照斜空":巍峨的骊山斜倚着天空。

# 骊岫:即骊山。

"时见宸游兴":这时看见圣上游兴正旺,

# 宸:北极星所在为宸,借用为帝王所居,引伸为帝王。

"因观稼穑功":因为巡视庄稼可望年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省试腊后望春宫》是唐末诗人林宽所作的五言排律。诗歌描绘了皇帝在腊日后出宫巡游的情景。开篇点明皇都腊日后皇帝乘车出宫巡游;接着写诗人登高远眺灞浐,描绘宫廷仪仗肃穆华丽,“仗凝霜彩白,袍映日华红”对仗工整,尽显皇家威严;随后以“柳眼方开冻,莺声渐转风”刻画初春生机,再绘御沟云雾、骊山斜阳之景;最后表明皇帝出游兼具赏兴与观农之意。全诗围绕宫廷腊后出游,将皇家威仪与初春景致融合,通过细腻描写和工整对仗,既展现了皇家气派,又呈现出春日的蓬勃气象,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家活动与初春景象的赞美,体现出唐末宫廷诗在景物与主题表达上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末期诗人

林宽(?~?),唐代诗人。籍贯侯官(今福建闽侯)。早年入太学,游边塞,后登进士第。林宽工近体诗。其诗多律、绝,尤以七绝《终南山》《歌风台》为出色。所作古诗《苦雨》,颇受韩愈险峻深奥诗风影响。今传《林宽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宫廷题材诗。描绘了皇帝腊日后出宫巡游的场景,展现了宫廷仪仗的威严、初春的自然景色,体现了皇家的威仪与皇帝对农事的关注,表达了对皇家和初春景象的赞美之情。

2. 分段赏析

“皇都初度腊,凤辇出深宫”:点明时间与事件,“初度腊”表明皇都刚度过腊日,“凤辇出深宫”则直接道出皇帝乘车出宫巡游,简洁地交代背景,为全诗定下描写皇家活动的基调。“高凭楼台上,遥瞻灞浐中”:诗人登上楼台,居高临下,向远处的灞水和浐水眺望。“高凭”“遥瞻”不仅描绘出诗人的动作,更展现出视野的开阔,由近及远,自然地引出下文对所见之景的细致刻画。“仗凝霜彩白,袍映日华红”:此联聚焦宫廷仪仗,白色的仪仗在霜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肃穆,官员们的袍服在阳光的照耀下鲜艳夺目。通过“霜彩白”与“日华红”的色彩对比,生动地展现出皇家仪仗的威严与华丽,凸显出宫廷活动的隆重。“柳眼方开冻,莺声渐转风”:诗人将目光转向自然景物,初春时节,柳树刚刚开始抽芽,仿佛睡眼初睁;黄莺的啼叫声随着微风渐渐传来。“柳眼”“莺声”细腻地捕捉到初春万物复苏的典型特征,赋予景物以灵动的生命力,营造出充满生机的氛围。“御沟穿断霭,骊岫照斜空”:画面再次转换,御沟蜿蜒,穿过层层云雾;骊山在斜阳的映照下,矗立在天空之下。“穿”“照”两个动词,使得静态的景物富有动态感,勾勒出一幅宏大而优美的画面,进一步渲染出开阔而静谧的环境氛围。“时见宸游兴,因观稼穑功”:点明皇帝出游的兴致,同时说明皇帝借出游之机关注农事。既展现出皇帝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又体现出其对民生的关怀,升华了诗歌主题,使整首诗在描绘景象之外,更蕴含了对皇家德政的赞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曲江》

下一篇:唐·皮日休《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石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