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小家女":碧玉我生在清贫的人家,出落戍待字阎中的少女,
# 小家女:言出身低微。
"不敢攀贵德":也曾希望高贵的佳公子垂青,可又担心婚姻无法持续。
"感郎千金意":如今你有着显赫的门庭,却用你的真情使我欣喜,
"惭无倾城色":我愿把一切奉献给你,只惭愧自己不是绝色的佳丽。
# 倾城色:美艳无比的容颜。语出汉·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爱情诗。这首诗通过一位出身寒微的少女自述口吻,展现了她在面对贵族男子追求时的复杂心理:既感激对方真挚深厚的情意,又因门第悬殊与容貌自谦而心生怯意。诗人以简练含蓄的笔触,生动塑造了一个谦卑真诚的平民女子形象,
2. 分段赏析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首句以“碧玉”代指身份低微的女子,“小家女”三字点明其平民出身,与后文“贵德”形成鲜明对比。“不敢攀”三字看似自谦,实则暗含魏晋门阀制度下“士庶不婚”的社会现实。据史料记载,东晋士族与庶族通婚被视为有辱门风,如东海王家与庶族联姻曾引发轩然大波。诗中女子的“不敢”既是对自身身份的清醒认知,也是对森严等级制度的无奈妥协。“贵德”二字在此非单纯指品德高尚,更指向汝南王的显贵身份,这一称谓巧妙融合了门第与德行的双重标准,凸显出女子对这段关系的敬畏与距离感。“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次句以“感”字承接上文,转折处展现女子复杂心理。“千金意”用夸张手法形容男子情意之重,与首句“不敢攀”形成情感张力。“惭无倾城色”则以“惭”字收束,将女子的自卑推向极致。值得注意的是,“倾城色”并非单纯指容貌,而是暗含对士族审美标准的认同——在魏晋玄学“重神轻形”的思潮下,容貌往往被赋予道德象征意义。女子的“惭”既是对自身容貌的不满,更是对士族文化价值体系的内化。这种矛盾心理在孙绰笔下被凝练为“感”与“惭”的对比,既符合民歌直白的表达方式,又折射出士族文人的审美自觉。
下一篇:魏晋·曹植《吁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