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xià
mén
xíng

朝代:魏晋作者:曹叡浏览量:2
chū
xià
mén
dōng
dēng
shǒu
yáng
shān
jiē
zāi
shū
zhòng
chēng
xián
jūn
tuì
退
ràng
xiǎo
rén
zhēng
xiān
wéi
èr
jīn
chēng
chuán
lín
zhōng
shòu
xiè
jié
gǎi
shí
qiān
yuè
shuí
jiǔ
cún
shàn
zāi
shū
shàn
xián
qíng
shāng
fēng
bēi
qiū
chán
biàn
xíng
suí
fēng
dōng
西
nǎi
juàn
西
yún
xiāng
lián
dān
xiá
cǎi
hóng
dài
tiān
ruò
shuǐ
chán
chán
luò
piān
piān
qín
shī
qún
bēi
míng
jiān
shàn
zāi
shū
shàn
bēi
míng
zài
jiān
zhāo
yóu
qīng
líng
jiē
guī
què
nán
fēi
rào
shù
sān
zhī
féng
fēng
shù
zhé
zhī
cuī
xióng
lái
jīng
chóu
shī
qún
bēi
míng
pái
huái
péng
péng
jīng
shēng
mián
mián
gǎn
fēng
rén
chóu
chàng
lián
yuè
yíng
chōng
huá
zài
fán
lái
zhī
shuō
jiē
zāi
yán

译文

走出夏门城门,向东登上首阳山。可叹伯夷叔齐,孔子曾称赞圣贤。君子懂得退让,小人争相抢先。唯有这两位贤士,至今被人称颂传扬。林钟乐律承接暑气消歇,节气改变时光迁移。日月不停运转,谁能长久留存。好啊真是好,弦歌奏响乐情绵长。秋风在傍晚兴起,为那秋蝉悲鸣感伤。秋蝉形体变色,随着风飘向东方西方。回首向西眺望,云雾层层相连。丹霞遮蔽日光,彩虹如带用带子捆扎天空。弱水流淌潺潺,落叶翩翩飞旋。孤禽失去群体,悲鸣回荡在其间。好啊真是好,悲鸣回荡在其间。清晨游历清冷水边,黄昏慨叹将归。暮色迫近夕阳西下,乌鸦和喜鹊向南飞翔。绕树飞了三圈,哪根树枝可作依傍。突然遭遇风雨,大树被吹折枝桠。雄鸟飞来惊动雌鸟,雌鸟独自忧愁栖息。夜晚失去伴侣,悲鸣着徘徊不已。荆棘生长繁茂,葛藤绵延遍地。感动那古代采集民歌风俗等以观民风的官员,惆怅中自我怜惜。月亮盈满便会亏缺,荣华不再繁茂。古人的说法,嗟叹只在这一言之中。

逐句剖析

"步出夏门":走出夏门城门,

# 夏门:地名不详。

"东登首阳山":向东登上首阳山。

# 首阳山:陕西周至有首阳山,河南偃师有首阳山。均有传说,商周交兵时,商朝上大夫伯夷、叔齐阻拦周武王大军未果,遂南行入山隐居,采薇而食,义不食周粟。每天清晨迎来第一束朝阳,叹曰:“奇哉美哉首阳山”,故首阳山而得名。

"嗟哉夷叔":可叹伯夷叔齐,

# 夷叔:伯夷与叔齐。,嗟哉:嗟叹啊。

"仲尼称贤":孔子曾称赞圣贤。

# 仲尼:孔子的名。

"君子退让":君子懂得退让,

# 君子:有德之君王或君子。

"小人争先":小人争相抢先。

# 小人:识见浅狭的人。

"惟斯二子":唯有这两位贤士,

# 二子:二君子。,惟斯:唯有此。

"于今称传":至今被人称颂传扬。

# 称传:称赞传颂。,于今:至今。

"林钟受谢":林钟乐律承接暑气消歇,

# 受谢:接受凋谢。喻四季交替。,林钟:树林钟集。树林钟秀。指农历六月。

"节改时迁":节气改变时光迁移。

# 节改时迁:节气改变四时迁移。

"日月不居":日月不停运转,

# 不居:不停留。

"谁得久存":谁能长久留存。

# 久存:长久生存。长生不老。,谁得:谁得到。

"善哉殊复善":好啊真是好,

# 殊复善:很再善良。,善哉:善良啊。

"弦歌乐情":弦歌奏响乐情绵长。

# 乐情:娱乐性情。,弦歌:弦乐歌唱。

"商风夕起":秋风在傍晚兴起,

# 夕起:傍晚兴起。,商风:秋风,西风。商调对应西方秋天,故称西风为商风。

"悲彼秋蝉":为那秋蝉悲鸣感伤。

# 秋蝉:秋天的鸣蝉。,悲彼:悲伤那。

"变形易色":秋蝉形体变色,

# 易色:更易颜色。

"随风东西":随着风飘向东方西方。

"乃眷西顾":回首向西眺望,

# 西顾:四下环顾。西:一作四。,乃眷:于是眷恋。《诗·大雅·皇矣》:“乃眷西顾。”郑玄笺:“乃眷然运视西顾。”后以“乃眷”喻关怀。

"云雾相连":云雾层层相连。

"丹霞蔽日":丹霞遮蔽日光,

# 蔽日:遮蔽太阳。,丹霞:红霞。

"彩虹带天":彩虹如带用带子捆扎天空。

# 带天:用带子捆扎天空。

"弱水潺潺":弱水流淌潺潺,

# 潺潺:水缓缓流动。,弱水:古水名。由于水道水浅或当地人民不习惯造船而不通舟楫,只用皮筏济渡的,古人往往认为是水弱不能载舟,因称弱水。

"叶落翩翩":落叶翩翩飞旋。

# 翩翩:飞行轻快貌,飘动舞蹈貌。

"孤禽失群":孤禽失去群体,

# 孤禽:孤独的禽鸟。

"悲鸣其间":悲鸣回荡在其间。

# 悲鸣:悲伤地鸣叫。

"善哉殊复善":好啊真是好,

"悲鸣在其间":悲鸣回荡在其间。

"朝游清泠":清晨游历清冷水边,

# 清泠:一作青冷。青山冷水。,朝游:早晨游览。

"日暮嗟归":黄昏慨叹将归。

# 嗟归:嗟叹而归。,日暮: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天色晚。

"䠞迫日暮":暮色迫近夕阳西下,

# 䠞迫:促迫。逼迫。急迫。困窘,窘迫。䠞:一作蹙。

"乌鹊南飞":乌鸦和喜鹊向南飞翔。

# 乌鹊:乌鸦和喜鹊。指乌鸦,乌鸟。

"绕树三匝":绕树飞了三圈,

# 三匝:三周。三圈。

"何枝可依":哪根树枝可作依傍。

# 何枝:哪个树枝。

"卒逢风雨":突然遭遇风雨,

# 卒逢:突然逢遇。

"树折枝摧":大树被吹折枝桠。

"雄来惊雌":雄鸟飞来惊动雌鸟,

"雌独愁栖":雌鸟独自忧愁栖息。

# 愁栖:发愁栖止之处。

"夜失群侣":夜晚失去伴侣,

"悲鸣徘徊":悲鸣着徘徊不已。

"芃芃荆棘":荆棘生长繁茂,

# 荆棘:两者常丛生为从莽。也泛指丛生于山野间的带棘小灌木。荆,荆条,无刺。棘,酸枣,有刺。,芃芃:茂盛貌。《诗·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葛生绵绵":葛藤绵延遍地。

# 绵绵:绵长貌。,葛:葛藤。

"感彼风人":感动那古代采集民歌风俗等以观民风的官员,

# 风人:指古代采集民歌风俗等以观民风的官员。诗人。,感彼:感动那。

"惆怅自怜":惆怅中自我怜惜。

"月盈则冲":月亮盈满便会亏缺,

# 冲:冲虚。,月盈:月满。明月充盈。

"华不再繁":荣华不再繁茂。

# 华不再繁:荣华不再繁茂。

"古来之说":古人的说法,

"嗟哉一言":嗟叹只在这一言之中。

# 一言:一讲。,嗟哉:嗟叹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步出夏门行》是三国曹魏明帝曹叡所作的一组杂言古诗,被收录在《乐府诗集》里。这组诗借用乐府旧题,由三首诗组成,既延续建安文学风格,又融入诗人个人思考,将咏史、写景与抒情融合。第一首表达对伯夷、叔齐高尚品德的敬仰,第二首借秋蝉孤鸟诉说人生孤寂,最后一首以乌鹊绕树、月亮圆缺暗示乱世中人们的命运。诗中巧妙运用《诗经》意象和历史故事,通过首阳山怀古、秋天景色等画面交织,抒发对生命短暂、世事多变的感慨,语言平实却蕴含深刻道理。组诗里“乌鹊南飞”等句子与曹操的诗相互呼应,展现出魏晋乐府诗一脉相承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文学家

曹叡(204?~239),即魏明帝。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文学家。字元仲,庙号烈祖,谥号明皇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丕之子。黄初二年,被封为齐公,后改封平原王。黄初七年,曹丕病重,曹叡被立为皇太子,后曹丕驾崩,曹叡即皇帝位。曹叡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但其文学成就远不及曹操、曹丕。其诗感怀抒情,哀婉沉挚。现存诗十余首,皆为乐府诗歌。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其诗文较完备。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步出夏门行》是三国曹魏明帝曹叡所写,大概创作于他在位期间(226-239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杂言古诗,也是一组出游抒怀诗。诗歌描绘了诗人步出夏门、登临首阳山的游历过程,借秋蝉、孤禽、乌鹊等景象,以及丹霞蔽日、弱水潺潺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通过追慕伯夷、叔齐的高洁品德,暗含对君子退让、小人争先的世态思考。

2. 写作手法

象征:“孤禽失群,悲鸣其间”一句中,“孤禽”象征诗人自身的孤独处境与功业难成的惆怅。失群的禽鸟独自悲鸣,恰如诗人在世事变幻中孤立无援,借禽鸟形象将内心的孤寂与迷茫具象化,引发读者共鸣。化用:“䠞迫日暮,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化用曹操《短歌行》诗句。原句写人才寻觅归宿,此诗改换“月明星稀”为“䠞迫日暮”,既保留原句的彷徨感,又融入时光紧迫之意,借此抒发自身理想无托的苦闷。比喻:“雄来惊雌,雌独愁栖”以雌雄鸟的遭遇作比,将风雨中鸟的分离,比作人生突如其来的变故。用雌鸟失伴后的愁苦栖息,暗喻人在困境中孤立无援的凄凉,生动展现命运无常带来的悲怆。用典:“嗟哉夷叔,仲尼称贤”巧用伯夷、叔齐的典故。该典故原指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的高洁事迹,孔子曾称赞他们的贤德。作者在诗中借这一典故,既点明自己“东登首阳山”的缘由,又通过歌颂夷、叔二人的君子退让之举,对比“小人争先”的世态,表达对高尚品德的追慕,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3. 分段赏析

《步出夏门行》首解以伯夷、叔齐于首阳山采薇的典故为切入点,通过歌咏二人“不食周粟”的高洁品格,将读者带入悠远的历史情境之中。从“步出夏门,东登首阳山”起笔,以简洁而苍劲的笔触勾勒出登山怀古的画面,至“惟斯二子,于今称传”,完成了对古人事迹的叙述铺陈,为后文抒情埋下伏笔。其后笔锋一转,诗人从二子成名的历史典故中生发出对时光流逝的焦灼之感。在古代,“立德、立功、立言”被视为人生至高追求,隐士虽能以品格流芳百世,却难以在当世实现治世抱负。这种矛盾的心境,让诗人在崇尚隐居超逸的同时,又被功名之心紧紧攫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张力。隐士身死名留的结局,与诗人身处尘世却功业未就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看似突兀的情感转变,实则是封建文人内心矛盾与挣扎的真实写照,合乎情理。次解中,诗人将目光投向自然界,以绚烂而转瞬即逝的秋景为喻,含蓄地表达出自身虽处高位,却难有作为的深沉遗憾。“秋蝉”与“孤禽”两个核心物象,不仅渲染出秋夜的萧瑟孤寂,更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回顾曹丕的诗作,《短歌行》里以鹿鸟携雏的温馨场景反衬自身失怙后的孤独无依;《善哉行》中失群孤禽的夜半哀鸣,直白地倾诉着内心的愁苦;《丹霞蔽日行》里“孤禽失群,悲鸣云间”的描写,更是将命运无常归于天命。魏明帝在此不仅化用曹丕诗句,将“垂”改为“带”、“谷”改为“弱”等,在文字细微处见匠心,更延续了曹丕诗中对命运无常的慨叹。此解与首解情感紧密呼应,首解中急于建功的豪情壮志,在此被现实打磨成无奈与苦闷。诗人面对时光如白驹过隙,深感孤立无援,难以实现心中抱负,而这种功业难成的怅惘,贯穿始终,成为了诗人情感抒发的主线。末解作为全诗的“趋”,即尾声部分,巧妙地化用曹丕《丹霞蔽日行》后半段与曹操《短歌行》中的经典诗句,通过对旧辞的重新组合,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䠞迫日暮,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修改后的诗句在保留原作神韵的同时,更添几分紧迫感与沧桑感。此解内容与次解一脉相承,依旧围绕时光流逝、功业难成的主题,字里行间弥漫着“惆怅自怜”的情绪。“感彼风人”一句,援引《诗经·唐风·葛生》,这首最早的悼亡诗以“树折枝摧”喻指失去依托的悲凉,以“雄来惊雌,雌独愁栖”描绘孤苦无依的境遇,与本诗追怀亡者、思念先帝的主旨高度契合。作为宫廷歌辞,《步出夏门行》杂糅先代成句,既是对先祖功绩的歌颂与缅怀,也在诗歌创作上展现出魏氏父子一脉相承的诗风。

4. 作品点评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祭礼时伴奏的歌词。从第一解“日月不居,谁得久存”,到二解“商风夕起,悲彼秋蝉”(一夜秋风刮起,耐寒力差的秋蝉生命终结),再到三解(趋)“月盈则冲,华不再繁”,意思连贯,都表达了人寿短暂的感叹。尤其是结尾“趋”的部分,明确表明与古代写悼亡诗的“风人”有相同情怀,主旨十分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钟惺云:冷冷细响,如出端懒,诉得动人。“随风东西”。生感。“悲鸣其间”:写来不堪。“日暮嗟归”:嗟归二字感深。

明钟惺《古诗归》

# 王夫之云:兴比杂用,有如冗然,正是其酣畅动人处,乐府正自以动人为至。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 陈祚明云:“卒逢”以下情迫辞衰,校无枝可依,不胜平陂之异,非境有真感,必不能为是语。

明末清初王夫之《船山古诗评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佚名《思治诗》

下一篇:魏晋·傅玄《印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