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谷风起":虎啸,山谷的风跟着吹起,
# 虎啸谷风起:《周易·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春秋元命苞》:“猛虎啸,谷风起。”《淮南子·天文训》:“虎啸而谷风至,龙举而景云属。”啸:兽类长声吼叫。谷:山谷。
"龙跃景云浮":龙跃,吉祥的云随之浮现。
# 浮:飘动,出现。,景云:亦有作卿云,庆云,一种彩云,古代迷信的说法,以为是太平的征兆。
"同声好相应":因为相同的声音相呼应,
# 同声好相应:《周易·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声:声音相同。 相应:互相呼应。
"同气自相求":因为相同的气息而投缘。
# 相求:互相追求。,同气:气质相同。
"我情与子亲":我们两人的感情亲密无间,
# 子:您,指妻子。
"譬如影追躯":就像一个人的影子追随身体一般。
"食共并根穗":吃着同一根生长的谷物,
# 并根穗:一作同根穗,同根长出的两个谷穗。
"饮共连理杯":用着相连在一起的杯子。
# 连理杯:相连的一对杯子。
"衣共双丝绢":穿着用双丝织成的丝绢,
# 双丝绢:双丝织成的绢。
"寝共无缝裯":盖着那没有接缝的被单。
# 无缝裯:无缝的被单。裯:单被。一作“绹”。
"居愿接膝坐":坐着彼此能够膝碰着膝,
# 居:坐。
"行愿携手趋":走路也双双牵手紧紧相连。
# 趋:快步而行。
"子静我不动":静居的时候,我为你停留不动,
# 静:静止。
"子游我不留":出去时二人并肩远走他乡。
# 游:行走。
"齐彼同心鸟":像同心鸟一样齐心协力,
# 彼:那。,齐:相同,等同。
"譬此比目鱼":像比目鱼一样恩爱永远。
# 譬:比如,好比。
"情至断金石":情深就可以使金石中断,
"胶漆未为牢":胶漆的牢固也没有办法相比拟。
"但愿长无别":但愿咱俩永远不会分离,
"合形作一躯":两个人合成一体不分开。
# 合形:形体合在一起。
"生为并身物":生时要合二为一在一起,
# 并身物:两个相连在一起的物体。
"死为同棺灰":死了相依相伴躯体同棺。
# 同棺灰:一个棺材里的尸体。灰:指尸体。
"秦氏自言至":秦嘉伉俪已是情深之至,
# 秦氏:指汉代诗人秦嘉。秦氏临时奉公出差,不及与爱妻徐淑面别,特写《赠妇诗》三首。
"我情不可俦":但与我俩相比可能还要差得远呢。
# 俦:匹敌,比得上。
"《诗纪》别后三首为杂诗":《诗纪》中把(合欢诗五首)后面的三首归为杂诗。
"注云":并在注释中说。
"乐府通前为合欢诗":(如果)把乐府诗和前面的诗合起来就是《合欢诗》。
"今从玉台":现在依据《玉台新咏》(的编排)。
"逯案":逯钦立先生案语。
"冯氏所据本当如此":冯氏(冯惟讷)所依据的版本应该是这样的。
"今所见明本玉台正作合欢诗五首":如今看到的是明代版本的《玉台新咏》里的《合欢诗》五首。
东晋时期人物、诗人
杨方,东晋会稽人,字公回。初为小吏。为诸葛恢所识,荐郡功曹主簿。王导辟为掾,迁司徒参军事。求补远郡,欲闲居著述,补高梁太守。以年老,弃郡归。卒于家。有《五经钩沈》、《吴越春秋》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抒情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象征意义的物象与生活中的日常用品相结合,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描述和比喻来衬托夫妻间永不分离的情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铺展描绘,细腻而生动地展现出夫妻之间的深情厚意以及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2. 写作手法
比喻:“我情与子亲,譬如影追躯”:以影子追随身体比喻亲密关系。“齐彼同心鸟,譬此比目鱼”:以同心鸟、比目鱼比喻恋人形影不离。这两个比喻生动地描绘出诗人与爱人之间感情的和谐、默契以及相互陪伴的状态。夸张:“合形作一躯”:夸张表达希望与爱人合为一体的愿望。"生为并身物,死为同棺灰”:通过生死同归的极端描述强化情感深度。“情至断金石”:夸大情感力量可摧毁坚硬之物。这种夸张的表达将诗人渴望与爱人永不分离的情感推向了极致,深刻地展现出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执着追求。
3. 分段赏析
“虎啸谷风起,龙跃景云浮”,诗人描绘了老虎在山谷中呼啸,引发山谷中的风声涌起;蛟龙腾跃而起,使得天空中的景云随之漂浮的壮观景象。这两句诗营造出一种宏大、神秘且充满生机的氛围。“同声好相应,同气自相求”则由自然现象引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指出声音相同的事物会相互呼应,气息相同的事物会自然地相互寻求。这两句为下文表达诗人与爱人之间的情感共鸣和相互吸引奠定了基础。开篇以自然之景引出人事之情,使诗歌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神秘色彩。这种宏大的景象描写,暗示了诗人爱情的热烈与深沉,如同虎啸龙跃般具有强大的力量。“我情与子亲,譬如影追躯”,诗人直接表达自己与爱人之间感情的亲密无间,就像影子追逐着身体一样,形影不离。这种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两人之间情感的紧密联系,强调了彼此之间的依赖和陪伴。“食共并根穗,饮共连理杯”,进一步描述了诗人与爱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亲密细节。“并根穗”象征着共同的生活基础,“连理杯”则寓意着两人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情感。这两句诗通过对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珍视。这几句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对爱人的深情厚意。同时,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感和感染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爱情的甜蜜与温馨。“衣共双丝绢,寝共无缝裯”,继续描绘诗人与爱人在生活中的亲密无间。“双丝绢”和“无缝裯”象征着两人之间毫无隔阂、相互交融的关系,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居愿接膝坐,行愿携手趋”,表达了诗人与爱人在日常生活中希望时刻相伴的心愿。“接膝坐”和“携手趋”这两个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和默契。“子静我不动,子游我不留”,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爱人的顺从和陪伴。无论爱人安静还是外出,诗人都愿意默默地陪伴在身边,不离不弃。这几句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诗人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爱人的深情,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们之间爱情的纯真和美好。同时,这种对生活愿景的描绘,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齐彼同心鸟,譬此比目鱼”,诗人再次运用比喻手法,将诗人与爱人比作同心鸟和比目鱼,进一步强调了两人之间感情的和谐与默契。同心鸟象征着心意相通,比目鱼则代表着相互依存,这两个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两人之间爱情的美好和珍贵。“情至断金石,胶漆未为牢”,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坚定信念。他认为,即使是最坚硬的金石,也能被他们的爱情所折断;而胶漆虽然紧密相连,但也不如他们的感情牢固。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突出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但愿长无别,合形作一躯”,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希望与爱人永远相伴、永不分离的愿望。“合形作一躯”则进一步强调了两人之间感情的深度和融合程度,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极致追求。这几句通过比喻、夸张等手法,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诗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们之间爱情的伟大和神圣。同时,这种情感的升华也使诗歌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生为并身物,死为同棺灰”,诗人表达了与爱人生死相随的决心。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要与爱人紧密相连,永不分离。这种生死相随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坚定信念。“秦氏自言至,我情不可俦”,诗人以秦氏自比,强调自己的感情无人能及。这种自信的表达,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最后几句通过对生死相随的描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极致。诗人用坚定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们之间爱情的力量和伟大。同时,这种生死相随的情感也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让读者为之动容。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在艺术上独具特色。与一般爱情诗借助具体情节来展现深厚感情不同,像杨方所欣赏的《赠妇诗》,讲述了派人迎接爱人,结果空车而返,致使主人公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的情节,以此表达离别之苦与思念之深。但《合欢诗五首(其一)》中,全诗没有设置任何具体情节,却极为深刻地展现了夫妇间深沉、真挚且生死不渝的爱情。诗人运用了一连串夸张的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地呈现出来。他在诗中从吃、喝、穿衣、就寝、日常起居、行动等各个方面,巧妙运用比喻。虽然这些比喻带有夸张色彩,却让人觉得合情合理。比如“食共并根穗,饮共连理杯”,虽有夸张成分,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两人在生活中同甘共苦、亲密无间的状态,着实令人心生敬佩。又如用“生为并身物,死为同棺灰”来表达他们感情的坚贞不二、生死与共。虽为夸张表述,但这何尝不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理想追求。整首诗里,诗人对夸张手法的运用十分精妙,值得人们深入思考,能让感情经历相似的人产生共鸣,也让还未达到这种情感境界的人心生向往,想要努力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