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来好文耻学武":我从小喜爱文学,以学武为耻,
"世上功名不解取":不懂得去谋取世间的功名。
"虽沾寸禄已后时":虽得到些许俸禄,却已错过了最佳时机,
"徒欲出身事明主":白白地想献身来侍奉明主。
"柏梁赋诗不及宴":没有机会像在柏梁台赋诗那样参与盛宴,
"长楸走马谁相数":在长楸道上骑马驰骋又有谁来关注我呢。
"敛迹俯眉心自甘":我收敛行迹,低首下心,内心也甘愿如此,
"高歌击节声半苦":但高歌击节时声音中仍透着悲苦。
"由是蹉跎一老夫":就这样虚度岁月成了一个老头子,
"养鸡牧豕东城隅":在东城角落养鸡养猪。
"空歌汉代萧相国":白白地歌颂汉代的萧相国,
"肯事霍家冯子都":我怎肯去侍奉霍光家的冯子都那样的权贵。
"徒尔当年声籍籍":当年徒有声名显赫,
"滥作词林两京客":空在两京的文坛里枉担虚名。
"故人斗酒安陵桥":曾与老朋友在安陵桥饮酒作乐,
"黄鸟春风洛阳陌":看黄鸟在春风中的洛阳街头穿梭。
"吾家令弟才不羁":我家贤能的堂弟才华超群,
"五言破的人共推":所作五言诗精妙,被众人推崇。
"兴来逸气如涛涌":他兴致来时,豪迈的气概如波涛翻涌,
"千里长江归海时":恰似千里长江奔流入海。
"别离短景何萧索":离别后白昼短暂,景象是多么萧条,
"佳句相思能间作":只能不时写下佳句寄托相思。
"举头遥望鲁阳山":抬头遥望鲁阳山,
"木叶纷纷向人落":树叶纷纷飘落,仿佛对着人飘零。
盛唐诗人
李颀(?~753?),唐代诗人,家居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开元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长期隐居嵩山、少室山一带的“东川别业”。交游广泛,与盛唐时一些著名诗人,都有诗作往还。其所作边塞诗,风格豪壮奔放、慷慨深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寄赠友人之作,刻画人物形貌神情颇为生动。笃信道教,相关作品亦多。代表作品有《送魏万之京》。有《李颀集》。
1. 分段赏析
开篇至“滥作词林两京客”:“小来好文耻学武,世上功名不解取。虽沾寸禄已后时,徒欲出身事明主”,诗人开篇即言自己从小喜爱文学而羞于学武,不懂得在世上谋取功名,虽获得微薄俸禄却已错过时机,空有侍奉明主之心。这几句直接道出人生遗憾,奠定了感慨身世的基调。“柏梁赋诗不及宴,长楸走马谁相数。敛迹俯眉心自甘,高歌击节声半苦”,诗人以“柏梁赋诗”典故,感慨自己未能参与盛事,在长楸道上驰骋也无人关注,只能收敛行迹、低头顺从,虽高歌击节却难掩悲苦。“由是蹉跎一老夫,养鸡牧豕东城隅。空歌汉代萧相国,肯事霍家冯子都”,进一步讲述自己蹉跎成老夫,在东城隅从事养鸡牧猪之事,虽赞赏汉代萧何,却不愿像冯子都依附权贵,表明自身志趣。“徒尔当年声籍籍,滥作词林两京客”,反思当年虽名声在外,却在文坛徒有虚名,充满无奈与自嘲。此部分通过叙事与抒情,细腻展现诗人坎坷经历与复杂心境。“故人斗酒安陵桥”至结尾:“故人斗酒安陵桥,黄鸟春风洛阳陌”,描绘与故人在安陵桥饮酒,黄鸟在春风中于洛阳街头啼鸣的场景,营造出欢快氛围,为引出对从弟的描述做铺垫。“吾家令弟才不羁,五言破的人共推。兴来逸气如涛涌,千里长江归海时”,高度赞扬从弟墨卿才华横溢,五言诗极为出色,众人推崇,且兴致来时逸气如同涛涌,恰似千里长江奔流入海,形象生动地展现从弟才情。“别离短景何萧索,佳句相思能间作。举头遥望鲁阳山,木叶纷纷向人落”,写与从弟别离后时光萧索,只能凭借诗句寄托相思,抬头遥望鲁阳山,木叶纷纷飘落,借景抒情,将伤怀惜别之情与时光流逝之感融入其中,情感真挚深沉。这部分从欢快场景过渡到对从弟的赞美与思念,情感表达丰富而细腻。
上一篇:唐·苏芸《岭南诗句》
下一篇:唐·张谓《官舍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