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è
shī

朝代:魏晋作者:谢混浏览量:2
nán
shǐ
yuē
hùn
fēng
gāo
jùn
shào
suǒ
jiāo
wéi
líng
yùn
zhān
huì
yào
wén
shǎng
huì
cháng
zài
xiàng
wèi
zhī
zhī
yóu
yīn
guī
yǐn
zhī
wéi
yùn
jiǎng
quàn
líng
yùn
děng
yuē
kāng
dàn
tōng
shí
yǒu
míng
jiā
yùn
ruò
jiā
shéng
rǎn
gōng
pōu
yíng
nǎi
qióng
jǐn
xuān
míng
yuǎn
shí
yǐng
qiě
shěn
juàn
ruò
néng
fāng
zhí
sān
cái
shùn
ā
duō
biāo
jiě
ruò
guàn
zuǎn
huá
yìn
zhì
shèng
jiè
wén
shàng
yòu
néng
jùn
tōng
yuǎn
huái
怀
qīng
cǎi
cǎi
biāo
lán
xùn
zhí
pèi
xiǎn
zhì
yòng
jiě
piān
lìn
wēi
wēi
shàng
juàn
yóu
lìn
qīng
kuì
shǎo
jìn
wǎng
qiān
rèn
shù
miǎn
zhī
zāi
fēng
liú
yóu
ěr
zhèn
fàn
suǒ
zhī
wài
suǒ
shèn

译文

《南史》记载:谢混风度品格高尚严正。很少与人交往结交。只和同族子弟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等人因文章义理相聚赏玩。他们曾住在乌衣巷。所以被称为“乌衣之游”。谢混趁饮酒聚会之余。写下这首韵文来勉励他们。灵运等人(的特点)是:康乐(谢灵运)天生通达旷放,确实有名门世家的气韵。如果能加以规范熏陶的功夫,打磨光亮后就会像美玉般珍贵。宣明(谢瞻)有深远的见识,聪明通达且沉稳隽永。如果能去除固执拘泥的态度,就能恭谨和顺地顺应天、地、人三才之道。阿多(谢曜)有独特的见解,年轻时就继承了美好的家族传承。他的质朴超过文采,需警惕文饰不足,而根基和追求又能保持高远。通远(谢晦)心怀清明的悟性,风采焕发如兰花般有美好的声名。直行不转弯往往容易跌倒,当用谦逊抑制来解除偏执吝啬。微子(当指同族中另一人)的志向虽尚细微,但能不懈怠是因为仰慕贤才(如蔺相如)。不要轻视一筐土的微薄,持续进取必定能达到极高的成就。你们这几位要努力啊,家族的风流文采要靠你们来振兴。如果能不违背所知晓的道理准则,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需要顾虑的了。

逐句剖析

"南史曰":《南史》记载:

"混风格高峻":谢混风度品格高尚严正。

"少所交纳":很少与人交往结交。

"惟与族子灵运、":只和同族子弟谢灵运、

"瞻、":谢瞻、

"晦、":谢晦、

"曜以文义赏会":谢曜等人因文章义理相聚赏玩。

"尝居在乌衣巷":他们曾住在乌衣巷。

"故谓之乌衣之游":所以被称为“乌衣之游”。

"因归饮之余":谢混趁饮酒聚会之余。

"为韵语以奖劝":写下这首韵文来勉励他们。

"灵运等曰":灵运等人(的特点)是:

"康乐诞通度":康乐(谢灵运)天生通达旷放,

"实有名家韵":确实有名门世家的气韵。

"若加绳染功":如果能加以规范熏陶的功夫,

"剖莹乃琼瑾":打磨光亮后就会像美玉般珍贵。

"宣明体远识":宣明(谢瞻)有深远的见识,

"颖达且沈隽":聪明通达且沉稳隽永。

"若能去方执":如果能去除固执拘泥的态度,

"穆穆三才顺":就能恭谨和顺地顺应天、地、人三才之道。

"阿多标独解":阿多(谢曜)有独特的见解,

"弱冠纂华胤":年轻时就继承了美好的家族传承。

"质胜诫无文":他的质朴超过文采,需警惕文饰不足,

"基尚又能峻":而根基和追求又能保持高远。

"通远怀清悟":通远(谢晦)心怀清明的悟性,

"采采标兰讯":风采焕发如兰花般有美好的声名。

"直辔鲜不踬":直行不转弯往往容易跌倒,

"抑用解偏吝":当用谦逊抑制来解除偏执吝啬。

"微子基微尚":微子(当指同族中另一人)的志向虽尚细微,

"无倦由慕蔺":但能不懈怠是因为仰慕贤才(如蔺相如)。

"勿轻一篑少":不要轻视一筐土的微薄,

"进往必千仞":持续进取必定能达到极高的成就。

"数子勉之哉":你们这几位要努力啊,

"风流由尔振":家族的风流文采要靠你们来振兴。

"如不犯所知":如果能不违背所知晓的道理准则,

"此外无所慎":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需要顾虑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诫族子诗》是东晋诗人谢混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收录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谢混出身陈郡谢氏,是太保谢安的孙子。元兴三年(404)到义熙年间,他在健康乌衣巷和族子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弘微等人有过“乌衣之游”,这首诗就是当时创作的,用来训诫后辈子弟。全诗用“康乐诞通度”“宣明体远识”这类品评的语句,点出每个人的特点,还给出劝勉的话,最后以“数子勉之哉”收尾。此诗把口头清谈和书面创作结合起来,是六朝“题目之诗”的例子之一,诗题是明代冯惟讷拟定的。诗里能看出谢氏家族对后辈品格的重视,也体现出谢混“风华为江左第一”的文学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晋著名诗人,山水诗先驱。

谢混(?—412),字叔源,又字益寿,东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娶晋孝武帝女,历任中书令,中领军、尚书左仆射、扬州刺史。晋末依附刘毅,被刘裕所杀。擅长五言诗,诗作清新婉媚,被认为是南朝山水诗的先声,今存诗三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谢混来自陈郡谢氏家族,是太保谢安的孙子。元兴三年(404年)到义熙年间,他在京城建康的乌衣巷,常和族中子弟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弘微等人相聚,这便是人们所说的“乌衣之游”。这首诗就是他在这段时间里写的,目的是训诫这些后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哲理诗。描写了长辈对后辈的训诫与期望,表现了对族子们的天赋才情与家族底蕴的肯定,再针对性提出劝勉,指出可改进之处,传递出谢氏家族对后辈品格、才学与家族责任感的重视。

2. 分段赏析

“康乐诞通度,实有名家韵。若加绳染功,剖莹乃琼瑾。”前两句赞其天赋,“诞通度”点出谢灵运天生通达旷放的性情,“名家韵”强调其自带名门世家的气韵,既肯定其才情本真,也暗合谢氏家族的文化底蕴。后两句劝勉,“绳染功”以“绳墨规范、染色熏陶”为喻,劝其需加以品行与学识的锤炼;“剖莹乃琼瑾”用美玉需雕琢方能晶莹作比,寄望他通过自我约束,将天赋打磨成如琼玉般珍贵的才德,既切中其率性不羁的特点,又含殷切期许。“宣明体远识,颖达且沈隽。若能去方执,穆穆三才顺。”前两句赞其见识,“体远识”言其有深远的洞察力,“颖达沈隽”概括其聪明通达又沉稳隽永的特质,突出其理性与内涵兼具的优势。后两句劝勉,“去方执”直指其可能存在的固执拘泥,“穆穆三才顺”则以“恭谨和顺顺应天地人之道”为目标,劝其放下偏执、圆融处世,既贴合其“远识”的基础,又指向更成熟的人格修养。“阿多标独解,弱冠纂华胤。质胜诫无文,基尚又能峻。”前两句赞其独特,“标独解”点出谢曜有独到见解的过人之处,“弱冠纂华胤”称其年轻时便继承了家族美好的传承,既赞其早慧,也强调家族责任感。后两句劝勉,“质胜诫无文”针对其“质朴有余而文饰不足”的特点,提醒需注重文采修养;“基尚又能峻”则肯定其根基与追求的高远,暗含“质文平衡方为全才”的期许,褒贬相济,切中其特质。“通远怀清悟,采采标兰讯。直辔鲜不踬,抑用解偏吝。”前两句赞其灵气,“怀清悟”言其心怀清明的悟性,“采采标兰讯”以“兰花芬芳”喻其风采焕发、声名美好,突出其聪慧与外在风度的统一。后两句劝勉,“直辔鲜不踬”以“直行不转弯易跌倒”为喻,点出其可能因刚直而失于偏执;“抑用解偏吝”则劝其以谦逊自抑去除狭隘,既贴合其“清悟”的底色,又指向更圆融的处世之道。“微子基微尚,无倦由慕蔺。勿轻一篑少,进往必千仞。”前两句赞其志向,“基微尚”指其初始志向虽不张扬却纯正,“无倦由慕蔺”以“慕蔺相如之贤”喻其因仰慕贤才而不懈进取,突出其踏实向学的态度。后两句劝勉,“勿轻一篑少”用“积土成山”的典故,鼓励其重视点滴积累;“进往必千仞”则展望其持续努力必能成就高远,既肯定其“无倦”的韧性,又强化“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数子勉之哉,风流由尔振。如不犯所知,此外无所慎。”前两句以“数子勉之”直抒胸臆,将个人成长与“振兴家族风流”相联系,赋予后辈传承家族荣光的责任,语气恳切而庄重。后两句放宽尺度,“不犯所知”强调坚守道义准则的底线,“此外无所慎”则鼓励他们在正道之内放胆作为,既显原则性,又含对后辈的信任,收束全诗,余韵厚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羊权《萼绿华赠诗 其一》

下一篇:魏晋·王鉴《蠡湖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