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魏晋作者:顾恺之浏览量:2
译文
高山崩塌,大海枯竭,鱼儿和鸟儿将依靠什么生存呢。
逐句剖析
"山崩溟海竭":高山崩塌,大海枯竭,
"鱼鸟将何依":鱼儿和鸟儿将依靠什么生存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拜宣武墓诗(其一)》是东晋顾恺之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山崩溟海竭”起兴,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又悲壮的氛围。“山崩溟海竭”描绘了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高山崩塌,大海枯竭,象征着巨大的变故和动荡。“鱼鸟将何依”,由自然景象联想到鱼鸟的生存困境,鱼儿失去了大海,鸟儿失去了天空,它们将无处安身。这里诗人可能借鱼鸟的遭遇来暗喻自己在宣武离世后的迷茫和无助,也可能是在感慨世事的沧桑巨变,一切都失去了依靠。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晋时期杰出的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
顾恺之(348年—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首句“山崩溟海竭”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高山崩塌、大海枯竭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悲壮、宏大的氛围。“山崩”和“溟海竭”都是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象征着巨大的变故和动荡。第二句“鱼鸟将何依”,由自然景象联想到鱼鸟的生存困境。鱼儿失去了大海,鸟儿失去了天空,它们将无处安身。这里诗人可能借鱼鸟的遭遇来暗喻自己在宣武离世后的迷茫和无助,也可能是在感慨世事的沧桑巨变,一切都失去了依靠。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痛和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