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园中葵":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
#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朝露待日晞":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 晞:指阳光照耀。,朝露:清晨的露水。
"阳春布德泽":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
# 阳春布德泽:这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阳春:指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德泽:恩惠。
"万物生光辉":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秋节至":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
# 秋节至:秋天到来。秋节:秋季。
"焜黄华叶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华:同“花”。,焜黄:形容草木凋零枯的样子。
"百川东到海":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
# 百川:“百川”二句:以河中流水比喻光阴和人的年龄,都是一去不返。百川:大河流。
"何时复西归":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壮不努力":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
# 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老大徒伤悲":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 徒:白白地。,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汉乐府诗,也是一首劝诫惜时诗。介绍了园中葵菜青青、朝露易晞、阳春万物生辉、秋节叶黄衰落、百川东流入海等自然景象,通过“朝露易干、秋叶飞落、百川东去”等意象,由景及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其中,激励人们珍惜青春年华,趁少壮发奋努力有所作为。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以“葵菜”的茂盛“青青”象征青春的蓬勃生机,“朝露”的晶莹易逝“待日晞”则隐喻青春的短暂,如同清晨的露珠,稍纵即逝,来不及挽留。以景结情:“以景结情”并非单纯的结尾写景,而是以景物描写为起点,逐步引出情感与哲理。诗的前八句通过“园中葵”“朝露”“阳春”“秋节”“焜黄花叶”“百川”等一系列自然意象,将自然规律与人生历程紧密关联。比喻:“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是全诗最具哲理性的比喻:江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以此比喻时间的不可逆转,时光如同流水,一旦流逝便无法追回,强调了珍惜当下的紧迫性。起兴:诗的开篇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起兴,描绘了春日清晨园中葵菜的鲜活景象“青青”写其色泽浓绿,“朝露”写其湿润晶莹,“待日晞”则暗示露水在阳光下的短暂易逝。这里的“园中葵”并非单纯的植物描写,而是暗喻青春年华:如同葵菜在春天蓬勃生长,青春是人生中最具活力与希望的阶段;而“朝露待日晞”则以露水的转瞬即逝,隐喻青春的短暂,为后文“惜时”的主旨埋下伏笔。对比:诗中“青青园中葵”的蓬勃生机与“焜黄华叶衰”的凋零衰败形成强烈反差。“青青”二字,不仅描绘了葵菜的颜色,更象征青春的活力与美好。“焜黄”二字,则刻画了花叶枯萎的状态,象征生命的衰退与无力。这种对比并非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通过“生命状态的变化”,提醒人们:青春如同“青青园中葵”,若不及时“滋养”(努力),终将像秋天的花叶一样“衰亡”。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此段以“托物起兴”手法开篇,借园中葵清晨带露、向阳生长的景象起笔。“青青”状葵叶生机,“朝露待日晞”以露珠转瞬即逝暗喻时光短暂,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则将春日阳光雨露比作自然恩赐,由个体草木推及万物蓬勃。写法上“兴而比”,表面礼赞春天,实则以植物青春喻人生青春,将自然生机与生命活力勾连,为后文感慨时光埋下伏笔,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青春价值的隐性肯定。第二段转笔写秋来万物凋零,以“常恐”二字直抒对时序更替的忧虑,“秋节至”隐喻青春逝去。“焜黄华叶衰”用草木枯黄的视觉意象,具象化生命由盛转衰的必然。此段与上段形成季节对照,通过“春生夏长”到“秋衰”的自然法则,类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过程,“恐”字既写对自然规律的无奈,亦暗含对青春易逝的痛惜,借物候变化传递生命紧迫感,为下文哲理升华做铺垫。第三段以“百川东到海”的自然现象作比,用“不复回”的不可逆性喻时光一去不返,形成强大的情感张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以警策之语收束,前句从反面假设,后句直陈后果,“徒”字强调虚度光阴的悔恨。此段将自然规律与人生哲理深度结合,通过“万物有实—人生需努力”的类比推理,避免直白说教,而以“洪钟长鸣”式的结论引发共鸣,既强调奋斗的必要性,又以“伤悲”的情感落点强化劝诫力度,体现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质。
4. 作品点评
这首乐府民歌是在鼓励人们要趁早努力、积极向上。它的语言很朴实,说起来不难懂,却能让人明白一些实在的道理;内容也挺有深意,读过之后总让人反复琢磨,特别能触动人心。
# 言荣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
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
# 全于时光短处写长。人有一日之时,有一年之时,有一生之时。一日之时在朝,一年之时在春,一生之时在少壮。之三时者,以为甚长而玩愒则短,以为甚短而勤修则长也。……苟自甘暴弃,谓今日不修而有来日,今年不修而有来年,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冉冉老至,恰如逝水赴海,岂有复西之日哉!轻弃重宝,那不悲伤!
清吴淇《六朝选诗定论》
# 长歌、短歌,言人寿命长短,各有定分,不可妄求。
宋郭茂倩、崔豹《古今注》
# 春和布泽,万物俱生光辉;殆秋节至而华叶衰,其色焜黄矣。人生盛年之难再,不犹是乎!故又以百川东逝、不复西归为比,而叹少壮蹉跎,至老大而自伤者,真徒然耳。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 劝学之语,千古至言。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上一篇:魏晋·邯郸淳《赠吴处玄诗》
下一篇:汉·刘邦《大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