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nán

朝代:汉作者:汉乐府浏览量:1
jiāng
nán
cǎi
lián
lián
tián
tián
lián
jiān
lián
dōng
lián
西
lián
nán
lián
běi

译文

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逐句剖析

"江南可采莲":江南水上可以采莲,

# 莲:草本植物,又叫荷,生长在浅水中。叶叫荷叶、莲叶,大而圆,花主要为粉红、白色两种。种子叫莲子,包在倒圆锥形的花托内,合称莲蓬。地下茎叫藕。种子和地下茎都可以吃。,可:课文中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莲叶何田田":莲叶多么茂盛。

# 田田:形容荷叶挺立水面、饱满劲秀的样子。,何:表示感叹,惊讶,在本课中可以理解为“多么”。

"鱼戏莲叶间":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 鱼戏莲叶间:鱼戏”四句:形容鱼在荷叶下面往来游动,生动描绘了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情景。戏:玩耍。

"鱼戏莲叶东":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

"鱼戏莲叶西":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

"鱼戏莲叶南":鱼在莲叶的南边游戏,

"鱼戏莲叶北":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 鱼戏莲叶北:《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二十六。《文选》补遗三十四。《诗纪》六。又《类聚》八十二作古诗。引莲、田、间、西四韵。《白帖》三十作古诗。引鱼戏莲下一句。《御览》九百九十九作古诗。引莲、田二韵。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南》是汉乐府诗中的一首相和歌,是一首歌唱江南劳动人民采莲时愉快情景的民歌。诗歌前三句点明采莲地点和季节,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述,表现出人们采莲时的欢快心情,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并列,描绘了鱼儿嬉戏的情景。全诗语言清新活泼,诗歌通过运用比拟、移情和复沓等手法,赞美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劳动生活的热爱。从文化学视角观之,我们还可发现此为一首情歌,其中暗含着青年男女相戏相恋、追逐情愫的意趣。于莲叶间穿梭游弋的鱼儿,恰似北方青纱帐里的曼丽少女。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江南》是汉代的一首采莲歌。关于这首诗诗的创作背景,学界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这是一首情歌,“鱼戏莲叶”有暗喻男女欢爱的意思;也有人说是描绘江南地区采莲风光的民间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采莲歌,全诗通过吟咏江南劳动人民采莲时的愉快情景,赞美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也有人说是一首情歌,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2. 写作手法

复沓​​: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用相同句式重复,仅替换方位词。增强节奏感和音乐性,模仿鱼儿游动的反复姿态,强化了动态画面感,同时暗示莲叶的广阔无边。拟人:“鱼戏莲叶间”中的“戏”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鱼群游动的自然现象转化为“人类游戏”的生动场景,既增强了画面的鲜活感,又含蓄传递了采莲时的愉悦氛围。移情:“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四句,“戏”字通常用于人,比如游戏、嬉戏,是人的行为。诗人用来描述鱼,就是把人的情感和动作投射到鱼身上。鱼本来是无情感的动物,但通过“戏”这个动词,赋予了它们像人一样的快乐、活泼的情感,仿佛鱼在莲叶间开心地玩耍,诗人将自己的愉悦之情转移到鱼身上,让鱼成为情感的载体,从而更生动地表达出江南水乡的生机和人们的欢乐。

3. 分段赏析

这首采莲曲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将它们的欢乐之情充分流露了出来。诗的前三句是主体,后四句实则敷演第三句“鱼戏莲叶间”,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主体部分的三句,描绘江南采莲风光,实则着重于表现采莲人的快乐。开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首先将读者引入一个碧叶鲜丽、小舟穿行的画面。“可”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遍地都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田田”是形容莲叶圆润鲜碧的样子,一说是形容莲叶饱满劲秀、挺立水面。“何田田”就是“何其田田”,是表达极度赞美的语气。虽然没有写人,人已在其中。如此良辰美景,旖旎风光,采莲人自然不免嬉闹追逐。何况,采莲的活儿,习惯上总由年轻女子承担,她们素日拘束,如今似鸟出笼,更兼结伴成群,而欣喜活泼,自是如水荡漾。然而诗在此稍作停顿,却不再续写,转笔落到“鱼戏莲叶间”。写鱼在莲叶间游动,恰似在游戏一般。“戏”字写鱼在水中的迅捷欢乐神态,非常形象。这里既在写鱼,也有以鱼喻人之意。本来开头两句之后,该有人的“戏”,作者却将它转化为鱼的“戏”。此为移情的表现。但虽是写鱼,“戏”的情绪却是从上二句流贯而来的。采莲人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互相追逐嬉戏,宛如鱼儿在水中游动,其划船动作之娴熟,船行之轻快,采莲人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自然浮现在我们眼前。至此,诗意本已完足。后四句只是将“鱼戏莲叶间”依序铺展为鱼戏莲叶之东、西、南、北。然而缺此四句,全诗即索然无味。因为诗的功效,主要在于给读者以美的感动。而“鱼戏莲叶间”一句,叙述的意味重于描写,又是孤零零一句,实在无法营造足以感动读者的浓郁气氛,有待于后四句的铺排渲染。这四句诗稚拙而又神奇。第一,它依序东、西、南、北铺陈,却让读者好像眼见到一群鱼儿倏忽往来、轻灵活泼的样子。第二,这种简单的重复,形成了明快的节奏感。因此诗的形象、情绪,不仅通过语言的意义作用呈现出来,而且在语言的节奏中流泻出来。第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旋律,经过歌唱、诵咏,会在人的感觉中形成自我重复,长久地萦回不息。所以,有了这四句,鱼群,也是采莲人的活泼轻快,才表现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此诗归于乐府《相和歌辞》,“相和歌”原指两人对唱或一唱众和的形式,因此“鱼戏莲叶东”四句,或为和声部分。由此推测,诗的前两句可能是男歌者领唱;第三句转为众男女合唱;后四句则可能是男女分组应和。这般结构下,采莲场景更显鲜活生动,亦更能体会此歌表现手法之精妙。诗中“东”“西”“南”“北”四向并置,若处理不当易显板滞,而此歌这般铺陈,反使文势跌宕,生机盎然,更凸显了歌曲回环咏叹、余韵悠长的妙趣。从表现手法来看,当诗人将采莲人的欢悦提炼为“鱼乐”之境时,这份快乐便跳出了具体的人事背景,化作一种纯粹空灵的情绪,最终抵达物我两忘的境地。作品虽未正面刻画具体人物,但透过字句间的留白与场景描绘,仍能触发读者的想象,窥见歌者的心境。这种含蓄蕴藉的表现手法,更显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江南曲》古词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又云:“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盖美其芳晨丽景,嬉游得时。若梁简文“桂楫晚应旋”,唯歌游戏也。又有《采菱曲》等,疑皆出于此。

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

# 钟云:章法奇。

明钟惺、谭元春《古诗归》卷五

# 汉诗韵最奇,《焦仲卿妻》诗多至二十余韵,有隔句用韵;至《江南可采莲》、《上陵》、《蜀国刺》乃无韵,不可不知。

清费锡璜、沈用济《汉诗总说》

# 奇格。

清沈德潜《古诗源》

# 此采莲曲也。前三,叙事。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鱼戏叶间,更有以鱼比己意,诗旨已尽。后四,忽接上“间”字,平排衍出东、西、南、北四句,转见古趣。

清张玉穀《古诗赏析》卷五

# 笺曰:刺游荡无节,宛邱、东门之旨也。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永叹之。孔子曰:“书之重,词之复,呜呼,不可不察。其中必有美者焉。”是之谓也。

清陈沆《诗比兴笺》卷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刘邦《大风歌》

下一篇:汉·司马相如《凤求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