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竞芳":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
"五色凌素":绚烂的色彩掩盖了素洁的颜色,
# 五色凌素:绚丽色彩掩盖住原本洁白的颜色。凌:侵犯、欺压,在此作掩盖、遮住、占据之意。
"琴尚在御":琴声依旧在奏响,
# 御:使用。
"而新声代故":但已经不是原来的人在弹奏了!
"锦水有鸳":锦江中有相伴游泳的鸳鸯,
# 锦水:河名,自四川郫县西分岷江东流,到华阳县南汇合为郫江。
"汉宫有木":汉宫中有交援伸展的枝条,
"彼物而新":他们都不曾离弃伴侣,
"嗟世之人兮":慨叹世上的人,
"瞀于淫而不悟":却迷惑于美色,喜新厌旧!
# 瞀于淫而不悟:沉迷于荒诞淫乱中不能醒。
"朱弦断":朱弦断,知音绝,
# 断:《古代家书选》(漓江山版社,1984年版)作“啮”,咬断。
"明镜缺":明镜缺,夫妻分,
"朝露晞":朝露晞,缘分尽,
# 晞:干。
"芳时歇":芳时歇,人分离,
"白头吟":白头吟,
"伤离别":伤离别,
"努力加餐勿念妾":希望您吃得好好的不要挂念我,
"锦水汤汤":对着浩浩荡荡的锦水发誓,
# 汤汤:指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
"与君长诀":从今以后和你永远诀别!
西汉诗人
卓文君(前175?~前121?),西汉诗人。原名文后,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善鼓琴,通音律。幼年与一户官宦子弟定亲,十七岁时成婚,婚后不久郎君去世,回到家中独居。后与司马相如相爱,私奔成都。不久又同返临邛,曾亲自当垆卖酒。后来相如进京赶考,官场颇为得意,遂生抛弃结发之妻的念头,卓文君气愤之下写了一首《怨郎诗》,司马相如读后,羞愧难言,与卓文君和好如初。她的故事流行民间,被诸多小说、戏曲取材,后人多把她当作追求幸福生活,反对封建礼教的典型人物。代表作有《白头吟》《诀别书》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诗。全诗以哀戚直白的笔触,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礼赞,更饱含对时光变迁、人心易变的痛心批判,鲜明表达出与负心人决裂的坚定态度。
2. 写作手法
比喻:“春华竞芳”比喻年轻貌美的姑娘,“五色凌素”比喻诗人自己,琴尚在御,”开头一连串比喻,通过颜色与姿态,既突出容貌差异,又暗喻情感“质朴”与“坚贞”。意象组合:连续使用“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四个递进意象,形成情感高潮,增强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两句描绘春天百花争奇斗艳,缤纷色彩超越了素白之美。诗人以春日繁花盛开的绚烂景象起笔,用“竞芳”赋予花朵动态之感,展现出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然而这热闹场景却与后文情感形成反差,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中,“琴尚在御”本是夫妻和谐的象征,可如今却有新声取代旧曲。诗人借琴音的新旧更替,隐喻丈夫感情的变化,委婉地表达出被冷落、被抛弃的哀怨,以物喻情,生动形象且含蓄。“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前两句写锦水有鸳鸯成双,汉宫有树木常青,这些事物都能保持新鲜美好;后两句则感叹世人沉迷于淫乐而不知醒悟。诗人通过对比物的美好与人心的易变,对负心之人进行批判,“嗟”字饱含痛心与无奈,深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连续使用四个意象,朱弦断象征着夫妻感情的破裂,明镜缺暗示美好的事物已不再完整,朝露晞寓意短暂易逝,芳时歇表示青春与美好时光的消逝。这组意象层层递进,渲染出浓重的悲伤氛围,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失落展现得淋漓尽致。“白头吟,伤离别”,“白头吟”化用典故,表达诗人渴望与爱人白头偕老的心愿,可如今却要面对离别,一个“伤”字直抒胸臆,点明了诗歌离别的主题,凸显出诗人的悲伤之情。“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努力加餐”看似是对对方的关怀,实则饱含无奈与决绝;“锦水汤汤”以滚滚流水象征情感的汹涌与不可挽回;“与君长诀”则坚定地表明了诗人与负心人决裂的态度,情感由哀转决,铿锵有力,余韵悠长。
上一篇:汉·曹植《妾薄命行·其一》
下一篇:汉·司马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