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àn
wén
nán
yuè
wáng
zhào
tuó
shū

朝代:汉作者:刘恒浏览量:2
huáng
jǐn
wèn
nán
yuè
wáng
shèn
xīn
láo
zhèn
gāo
shì
zhī
wài
fèng
fān
dài
dào
liáo
yuǎn
yōng
wèi
cháng
zhì
shū
gāo
huáng
qún
chén
xiào
huì
huáng
shì
gāo
hòu
lín
shì
xìng
yǒu
zhū
shàn
quán
wéi
biàn
néng
zhì
nǎi
xìng
wèi
xiào
huì
huáng
lài
zōng
miào
zhī
líng
gōng
chén
zhī
zhū
zhī
zhèn
wáng
hóu
shì
zhī
jīn
wèi
nǎi
zhě
wén
wáng
jiāng
jūn
lóng
hóu
shū
qiú
qīn
kūn
qǐng
cháng
shā
liǎng
jiāng
jūn
zhèn
wáng
shū
jiāng
jūn
yáng
hóu
qīn
kūn
zài
zhēn
dìng
zhě
qiǎn
rén
cún
wèn
xiū
zhì
xiān
rén
zhǒng
qián
wén
wáng
bīng
biān
wèi
kòu
zāi
zhǐ
cháng
shā
zhī
nán
jùn
yóu
shèn
suī
wáng
zhī
guó
yōng
duō
shā
shì
shāng
liáng
jiàng
guǎ
rén
zhī
rén
zhī
rén
wáng
shí
zhèn
rěn
wéi
zhī
zhèn
dìng
quǎn
zhī
xiāng
zhì
zhě
wèn
yuē
gāo
huáng
suǒ
jiè
cháng
shā
zhě
wáng
zhī
shàn
biàn
yān
jīn
wáng
zhī
wéi
wáng
zhī
cái
wéi
lǐng
nán
wáng
zhì
zhī
suī
rán
wáng
zhī
hào
wéi
liǎng
bìng
wáng
shèng
zhī
shǐ
使
tōng
dào
shì
zhēng
zhēng
ér
ràng
rén
zhě
wéi
yuàn
wáng
fēn
qián
è
zhōng
jīn
lái
tōng
shǐ
使
shǐ
使
jiǎ
wǎng
chí
gào
wáng
zhèn
běn
wáng
shòu
zhī
wéi
zāi
yīn
shàng
chǔ
shí
zhōng
chǔ
sān
shí
xià
chǔ
èr
shí
wèi
wáng
yuàn
wáng
tīng
yuè
xiāo
yōu
cún
wèn
lín
guó

译文

皇帝恭敬地问候南越王,您为国家事务费心操劳了。我,是高帝侧室所生之子,被安置在外地,在代地奉行藩王职责。因路途遥远,我见识浅薄、愚钝不通,未曾给您写信。高皇帝去世后,孝惠皇帝也相继离世,高后临朝处理政事,不幸患病,诸吕擅自揽权,制造叛乱,高后无法独自控制局面,便立其他姓氏的孩子,为孝惠皇帝的继承人。幸赖宗庙神灵庇佑,以及功臣之力,叛乱已被彻底平定。我因王侯们的推举,不得不即皇帝位,直至今日。些时候,听说大王您给将军隆虑侯写信,请求寻找您的同宗兄弟,并希望撤去长沙国的两位将军。我依照大王信中的请求,已撤去将军博阳侯。您在真定的同宗兄弟,我已派人前去慰问,并修缮了您先人的坟墓。前些日子听说大王您在边境发兵,不断侵扰为害,长沙国深受其苦,南郡尤其严重。即便在大王您的封国,难道就能独得好处吗?战争必定会大量伤亡士卒,损伤良将官吏,使许多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亲,父母失去儿子,得不偿失,我实在不忍心看到这种情况发生。我本想确定犬牙交错地区的疆界,为此询问官员。官员说:‘这是高皇帝当初用来划分长沙国边界的地方,也是大王您的封地,不能擅自更改。’如今就算得到大王您的土地,也不足以使汉朝变得更广大,得到大王您的财物,也不足以使汉朝变得更富有。大庾岭以南的地区,大王您自行治理,虽然大王您称帝,但两个皇帝并立,却没有一辆使者的车子往来沟通,这就会引发争端。有争端却互不相让,这不是有仁德者会做的事。我希望与大王您一起摒弃以前的嫌隙,从今往后像过去一样互通使者。所以派陆贾前去快速传达我的本意,希望大王您能接受,不要再挑起战祸。随信送上上等丝绵衣服五十套,中等丝绵衣服三十套,下等丝绵衣服二十套,敬赠给大王,希望大王能欣赏音乐,消解忧愁,同时也请您慰问邻国。

逐句剖析

"皇帝谨问":皇帝恭敬地问候南越王,

"南越王甚苦心劳意":您为国家事务费心操劳了。

"朕":我,

"高帝侧室之子也":是高帝侧室所生之子,

"弃外":被安置在外地,

"奉藩于代":在代地奉行藩王职责。

"道里辽远":因路途遥远,

"壅蔽朴愚":我见识浅薄、愚钝不通,

"未尝致书":未曾给您写信。

"高皇帝弃群臣":高皇帝去世后,

"孝惠皇帝即世":孝惠皇帝也相继离世,

"高后自临事":高后临朝处理政事,

"不幸有疾":不幸患病,

"诸吕擅权为变":诸吕擅自揽权,制造叛乱,

"不能独制":高后无法独自控制局面,

"乃取他姓子":便立其他姓氏的孩子,

"为孝惠皇帝嗣":为孝惠皇帝的继承人。

"赖宗庙之灵":幸赖宗庙神灵庇佑,

"功臣之力":以及功臣之力,

"诛之已毕":叛乱已被彻底平定。

"朕以王侯不释之故":我因王侯们的推举,

"不得不立":不得不即皇帝位,

"今即位":直至今日。

"乃者闻王遗将军隆虑侯书":些时候,听说大王您给将军隆虑侯写信,

"求亲昆弟":请求寻找您的同宗兄弟,

"请罢长沙两将军":并希望撤去长沙国的两位将军。

"朕以王书":我依照大王信中的请求,

"罢将军博阳侯":已撤去将军博阳侯。

"其亲昆弟在真定者":您在真定的同宗兄弟,

"已遣人存问":我已派人前去慰问,

"修治先人冢":并修缮了您先人的坟墓。

"前日闻王发兵于边":前些日子听说大王您在边境发兵,

"为寇灾不止":不断侵扰为害,

"长沙苦之":长沙国深受其苦,

"南郡尤甚":南郡尤其严重。

"虽王之国":即便在大王您的封国,

"庸独利乎":难道就能独得好处吗?

"必多杀士卒":战争必定会大量伤亡士卒,

"伤良将吏":损伤良将官吏,

"寡人之妻":使许多妻子失去丈夫,

"孤人之子":孩子失去父亲,

"独人父母":父母失去儿子,

"得一亡十":得不偿失,

"朕不忍为之也":我实在不忍心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朕欲定地犬牙之相制者":我本想确定犬牙交错地区的疆界,

"以问吏":为此询问官员。

"吏曰":官员说:

"‘":‘

"高皇帝所以界长沙者":这是高皇帝当初用来划分长沙国边界的地方,

"王之地也":也是大王您的封地,

"不得擅变焉":不能擅自更改。

"’":’

"今也得王之地":如今就算得到大王您的土地,

"不足以为大":也不足以使汉朝变得更广大,

"得王之财":得到大王您的财物,

"不足以为富":也不足以使汉朝变得更富有。

"服岭以南":大庾岭以南的地区,

"王自治之":大王您自行治理,

"虽然王之号为帝":虽然大王您称帝,

"两帝并立":但两个皇帝并立,

"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却没有一辆使者的车子往来沟通,

"是争也":这就会引发争端。

"争而不让":有争端却互不相让,

"仁者不为也":这不是有仁德者会做的事。

"愿与王分弃前悪":我希望与大王您一起摒弃以前的嫌隙,

"终今以来通使如故":从今往后像过去一样互通使者。

"故使陆贾往驰谕告王以朕本意":所以派陆贾前去快速传达我的本意,

"王亦受之":希望大王您能接受,

"毋为灾矣":不要再挑起战祸。

"因以上褚五十衣":随信送上上等丝绵衣服五十套,

"中褚三十衣":中等丝绵衣服三十套,

"下褚二十衣遗王":下等丝绵衣服二十套,敬赠给大王,

"愿王听乐消忧":希望大王能欣赏音乐,消解忧愁,

"存问邻国":同时也请您慰问邻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汉文帝赐南越王赵佗书》作者为汉文帝刘恒,出自汉代官方文书往来。此信围绕汉朝与南越关系展开,刘恒先自述身份即位缘由,示以亲和;再应赵佗所求,表诚意;又指边境争端危害,陈利弊;最后提议弃嫌通使,赠物示好,旨在和平解决汉与南越矛盾,维护稳定。开篇自叙拉近关系;回应请求显诚意;剖析利害明立场;提出愿景给方案;结尾馈赠暖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西汉第五位皇帝

刘恒(前203?~前157),即汉文帝。西汉皇帝。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汉高祖刘邦第四子,其母为薄姬,初封代王。公元前180年吕后死,周勃、陈平等大臣迎立其为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在位23年,重德治,兴礼仪,励精图治,宽仁节俭,爱民重农,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后世史家将其与景帝统治时期并举,称为“文景之治”。严可均《全汉文》辑录有录制、诏、书等30余篇。《史记·张释之列传》有汉文帝“倚瑟而歌”事,其歌不传。《汉书·艺文志》儒家著录《孝文传》11篇,其内容即“文帝所称及诏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开篇自陈身世与即位缘由,“皇帝谨问,南越王甚苦心劳意。朕,高帝侧室之子也。弃外,奉藩于代。道里辽远,壅蔽朴愚,未尝致书。高皇帝弃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后自临事,不幸有疾,诸吕擅权为变,不能独制,乃取他姓子,为孝惠皇帝嗣,赖宗庙之灵,功臣之力,诛之已毕。朕以王侯不释之故,不得不立,今即位。”汉文帝开篇以“谨问”表恭敬,称赵佗“苦心劳意”示关怀,自谦是高帝侧室之子,在偏远代地为藩王,因见识短浅未通信,姿态放低。接着详述汉朝内部政权变动,从高帝离世、孝惠驾崩、高后患病,诸吕乱政,到依靠宗庙神灵与功臣平定叛乱,最后说明自己因王侯推举即位。这部分为后文沟通铺垫,既让赵佗了解汉朝局势,又展现汉文帝平和谦逊,消弭赵佗戒心。回应赵佗请求“乃者闻王遗将军隆虑侯书,求亲昆弟,请罢长沙两将军。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其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汉文帝提及收到赵佗书信,知晓其请求,随即表明已按其愿罢去博阳侯将军之职,还派人慰问其真定的亲属、修缮先人坟墓。这一系列举动展现出汉文帝对赵佗诉求的重视,以实际行动表达友好与诚意,旨在赢得赵佗信任,为双方进一步和平交流创造条件。指出边境争端危害并表明立场“前日闻王发兵于边,为寇灾不止,长沙苦之,南郡尤甚。虽王之国,庸独利乎。必多杀士卒,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之也。朕欲定地犬牙之相制者,以问吏。吏曰:‘高皇帝所以界长沙者,王之地也。不得擅变焉。’今也得王之地,不足以为大,得王之财,不足以为富,服岭以南,王自治之,虽然王之号为帝,两帝并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争也。争而不让,仁者不为也。”汉文帝先指出赵佗在边境发兵给长沙、南郡带来灾难,反问南越难道能独得好处,进而阐述战争会造成士卒伤亡、百姓家庭破碎,强调自己不忍见此。又说本想确定边界,官员表示是高帝划定不能擅自更改。接着表明汉朝不贪图南越土地财物,南越可自治,但两帝并立、缺乏沟通易起争端,非仁者所为。这部分既点明南越行为不当,又从双方利益角度委婉劝诫,展现出汉文帝处理问题的理性与克制。提出和解愿景并派使赠物“愿与王分弃前悪,终今以来通使如故。故使陆贾往驰谕告王以朕本意,王亦受之,毋为灾矣。因以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遗王,愿王听乐消忧,存问邻国。”汉文帝明确提出愿与赵佗摒弃前嫌,恢复通使,派陆贾传达心意,希望赵佗接受,停止战祸。最后以赠送不同等级衣物结尾,表达关怀,希望赵佗能愉悦生活。此部分体现汉文帝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的决心,以及对南越的安抚,为汉与南越关系改善指明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曹植《朔风诗 其五》

下一篇:汉·蔡邕《酸枣令刘熊碑诗 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