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dòng

朝代:唐作者:王铎浏览量:1
zhuāng
zhōu
dié
fēi
shuō
zhuó
shì
zhǐ
guài
shān
zhōng
dié
dòng
xiān
jiā
zǒng
chūn
shí

译文

庄周早已和蝴蝶一起飞舞在虚幻与现实之间,说起那些与他相关的遗衣传说,实在让人觉得可疑。只能惊叹于山中那神奇的蝴蝶洞,仿佛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一年四季总是如同春天一般。

逐句剖析

"庄周已与蝶俱飞":庄周早已和蝴蝶一起飞舞在虚幻与现实之间,

"说著遗衣事可疑":说起那些与他相关的遗衣传说,实在让人觉得可疑。

"只怪山中蝴蝶洞":只能惊叹于山中那神奇的蝴蝶洞,

"仙家四季总春时":仿佛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一年四季总是如同春天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蝴蝶洞》是王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借庄周梦蝶的典故起笔,“庄周已与蝶俱飞”以浪漫笔触重现庄子化蝶的奇幻场景,“说著遗衣事可疑”则对相关传说提出疑问,增添了神秘色彩与哲学思辨意味;后两句聚焦蝴蝶洞本身,“只怪”二字饱含惊奇之意,生动地描绘出蝴蝶洞宛如仙家秘境,四季皆春的独特景象,将现实景观与神话仙境相融合。全诗以虚实相生的笔法,将哲学典故与自然奇景交织,以空灵飘逸的语言,展现出蝴蝶洞的奇幻美妙,富有神秘浪漫的艺术气息与深邃的文化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末清初书法家

王铎(1592~1652),明末清初书法家。字觉斯、觉之,号十樵、嵩樵,谥文安,河南孟津人。天启进士,授编修,历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明亡入清,官至礼部尚书。王铎受董其昌书法影响,追求俊骨逸韵,行书、草书师法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繇,行书、草书均有很高成就。笔力雄健,长于布白,兼画山水、兰竹。传世墨迹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庄周已与蝶俱飞”一句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庄子曾在梦中幻化为蝶,醒来后不知是自己化为蝶,还是蝶化为自己,这一典故充满了对现实与虚幻界限的哲思。诗人在此用“已与蝶俱飞”,简洁地重现了庄周与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的奇妙情境,为诗歌增添了神秘而浪漫的色彩,同时也引发读者对梦境与现实、物我关系的思考 。“说著遗衣事可疑”承接上句,针对与庄周梦蝶相关的传说提出质疑。这里的“遗衣事”可能是指与庄周化蝶传说相关的衍生故事或遗迹。诗人用“可疑”二字,以理性的态度对这些传说的真实性进行审视,打破了上句营造的奇幻氛围,将诗歌从虚幻拉回现实层面,使读者意识到传说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增添了诗歌的思辨意味 。“只怪山中蝴蝶洞”一句将笔触转向现实中的景物——蝴蝶洞。“只怪”二字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色彩,表现出诗人对蝴蝶洞独特景致的惊叹与好奇。这一表述使读者的注意力迅速聚焦于蝴蝶洞,同时也暗示了蝴蝶洞有着令人诧异、不同寻常之处,为下句对其景色的描写做铺垫 。“仙家四季总春时”具体描绘蝴蝶洞的奇妙景象。诗人将蝴蝶洞比作仙家之地,用“四季总春时”说明这里四季都如同春天一般,温暖和煦、生机盎然。此句以夸张的手法,将蝴蝶洞的自然环境进行美化与神化,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宛如仙境的氛围,既展现出蝴蝶洞景色的迷人,也表达出诗人对这一神奇之地的向往与赞美之情 。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贾岛《山中道士》

下一篇:唐·宋之问《经梧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