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óng
jūn
xíng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顾况浏览量:1
jié
jié
zhēng
lóng
chéng
chán
jìn
wéi
fēng
suì
jīng
cháng
gōng
wǎn
mǎn
yuè
jiàn
huá
shuāng
xuě
míng
yuǎn
dào
bǎi
cǎo
yǔn
qiào
jué
hán
fēng
shēng
fēng
hán
biān
zhēng
nài
qiú
ǎo
qīng
huí
shǒu
jiā
jiàn
hòu
yàn
kōng
zhōng
míng
jiā
zòu
āi
yán
chéng
sài
wài
yōng
xiū
héng
xíng
shào
nián
dǎn
hào
yǒng
wàn
rén
zhàng
jiàn
chū
mén
sān
biān
zhèng
jiān
è
shí
wàn
jiē
shā
rén
péng
qīng
zǒu
hàn
xuè
chǒu
qīng
tiān
shān
zuò
níng
yǒu
fēng
hóu
xiàng
yōu
bìng

译文

停下车马集结同伴,迅速奔赴龙城作战。敌军首领近期企图突围,烽火台多次在夜里报警。拉开长弓如满月般紧绷,宝剑寒光像霜雪一样明亮。远行路上百草凋零,陡感寒风凛冽而生。寒风似要扎入肌肤,无奈身上皮衣太过轻薄。回头望故乡已看不见,迁徙的大雁在空中哀鸣。胡笳吹奏声纷杂哀伤,队伍整肃奔赴紧迫行程。寄语塞外敌军,不要倚仗骑兵肆意横行。少年胆子大、气概粗豪,喜好勇力可敌万人。手持宝剑出门奔赴前线,边疆正处于艰难危急中。怒目圆睁偶尔一声呼喊,敌军万骑都惊慌退避。杀人如砍蓬草般轻松,战马奔驰得汗血滴落。丑恶敌人不值一提,让天山就此安宁平静。若没有封侯的命运,就白白辜负了幽并之地的豪侠之名。

逐句剖析

"弭节结徒侣":停下车马集结同伴,

# 结徒侣:集结兵众。,弭节:驻节,官员出巡中途停留。节:旌节。

"速征赴龙城":迅速奔赴龙城作战。

# 龙城:汉时匈奴地名,又名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境。泛指边地。

"单于近突围":敌军首领近期企图突围,

# 单于:匈奴的首领。

"烽燧屡夜惊":烽火台多次在夜里报警。

# 烽燧:即烽火,古代边境报警,白天放烟为烽,夜间举火为燧。

"长弓挽满月":拉开长弓如满月般紧绷,

# 挽满月:弓拉得很开,像圆月。

"剑华霜雪明":宝剑寒光像霜雪一样明亮。

# 剑华:剑的光华。

"远道百草殒":远行路上百草凋零,

# 殒:萎落。

"峭觉寒风生":陡感寒风凛冽而生。

# 峭:冷峭。

"风寒欲砭肌":寒风似要扎入肌肤,

# 砭肌:像针扎入肌肤。砭:石针。

"争奈裘袄轻":无奈身上皮衣太过轻薄。

# 争奈:怎奈。

"回首家不见":回头望故乡已看不见,

"候雁空中鸣":迁徙的大雁在空中哀鸣。

"笳奏遝以哀":胡笳吹奏声纷杂哀伤,

# 遝以:杂沓,重叠。以:且。

"肃肃趣严程":队伍整肃奔赴紧迫行程。

# 严程:期限紧迫的行程。,趣:同“趋”,赴。,肃肃:疾速貌。

"寄语塞外胡":寄语塞外敌军,

"拥骑休横行":不要倚仗骑兵肆意横行。

# 拥骑:聚集兵马。

"少年胆气粗":少年胆子大、气概粗豪,

"好勇万人敌":喜好勇力可敌万人。

# 万人敌:敌万人。

"仗剑出门去":手持宝剑出门奔赴前线,

"三边正艰厄":边疆正处于艰难危急中。

# 三边:汉代称匈奴、南越、朝鲜为三边,亦指东、西、北边境。后泛指边疆。

"怒目时一呼":怒目圆睁偶尔一声呼喊,

"万骑皆辟易":敌军万骑都惊慌退避。

# 辟易:惊退。

"杀人蓬麻轻":杀人如砍蓬草般轻松,

"走马汗血滴":战马奔驰得汗血滴落。

# 汗血:汗血马,骏马名,流汗如血,故称。

"丑虏何足清":丑恶敌人不值一提,

# 丑虏:对敌人的蔑称。

"天山坐宁谧":让天山就此安宁平静。

# 坐:非常。,天山:唐时称伊州(今新疆哈密市)、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南的达克阿奴斯城)以北一带山脉为天山。

"不有封侯相":若没有封侯的命运,

"徒负幽并客":就白白辜负了幽并之地的豪侠之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从军行二首》是唐代诗人顾况所作的五言古诗,这组诗聚焦边塞征战,其一写军队赴龙城御敌,借“弭节结侣”“速征赴战”展现行军紧迫,以“长弓满月”“剑华霜明”显战斗气势,又通过“风寒砭肌”“回首家不见”,交织征战艰辛与思乡之情,末句“寄语塞外胡”彰显威慑力;其二塑造胆气豪壮的少年英雄,从“仗剑赴边”到“怒呼辟敌”“杀人如麻”,以夸张、动作描写凸显勇猛,终以“封侯相”“幽并客”关联,暗含功名思考。两首诗质朴刚健语言,展现戍边生活与少年豪侠气概,既有征战艰辛的写实,又有英雄豪迈的抒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顾况(727?~806?),唐代诗人。字逋翁,又号悲翁,祖籍云阳(今江苏丹阳),迁家海盐(今属浙江)衡山。早年曾读书山林。至德进士及第,曾官著作佐郎,因嘲诮权贵,被贬饶州司户参军。后隐居茅山,自号华阳真逸。顾况的诗,题材广泛,注意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形式多样,尤长于歌行。其诗风不拘一格,语言平易,不避俚俗。代表作品有《露青竹杖歌》《李供奉弹箜篌歌》。著有《华阳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其一:前四句“弭节结徒侣,速征赴龙城。单于近突围,烽燧屡夜惊”,以叙事推进,展现军队集结奔赴、敌军突围报警的紧张,为征战开篇造势;“长弓挽满月,剑华霜雪明”聚焦战斗准备,用“挽满月”“霜雪明”凸显气势;“远道百草殒,峭觉寒风生。风寒欲砭肌,争奈裘袄轻。回首家不见,候雁空中鸣”转入边塞环境与情思,以“百草殒”“寒风生”写苦寒,“家不见”“候雁鸣”抒思乡,情景交融,让征战艰辛与乡情牵挂缠绕;末四句“笳奏遝以哀,肃肃趣严程。寄语塞外胡,拥骑休横行”,借胡笳哀音衬行程肃整,以“寄语”显威慑,收束有力。其二:“少年胆气粗,好勇万人敌。仗剑出门去,三边正艰厄”直述性格,塑造胆豪好勇的少年,点明边疆危急的奔赴缘由;“怒目时一呼,万骑皆辟易。杀人蓬麻轻,走马汗血滴”用动作、夸张手法,绘少年怒喝退敌、杀敌如麻、战马疾驰的勇猛,“万骑辟易”“杀人蓬麻轻”强化豪迈;末两句“丑虏何足清,天山坐宁谧。不有封侯相,徒负幽并客”,借议论收束,既显平敌信心,又将英雄与“封侯相”“幽并客”关联,暗含功名与侠义思考,使少年形象更丰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何处堪避暑》

下一篇:唐·章八元《新安江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