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丁震怒":雪啊,仿佛天兵天将挟着巨怒,
# 震怒:大怒,异常愤怒。,天丁:天兵,一说为天上的六丁神。
"掀翻银海":将那银子铺成的大海掀翻,
"散乱珠箔":将那珍珠缀成的帘子拆散打乱。
# 珠箔:即珠帘。
"六出奇花飞滚滚":六角形的雪花滚滚飞舞,
# 六出:雪花六角,因用为雪花的别名。
"平填了、":填成一片平坦、
"山中丘壑":山中的丘壑起伏。
"皓虎颠狂":这雪又像癫狂不已的白虎,
# 皓虎:白色的老虎。
"素麟猖獗":以及猖獗横行的白麒麟,
# 素麟:白色的麒麟。
"掣断真珠索":一齐扯断了珍珠绳索。
# 真珠索:一作“珍珠索”。
"玉龙酣战":还宛如鏖战的玉龙,
"鳞甲满天飘落":打得鳞甲满天飘散。
"谁念万里关山":谁曾想起那雄关山岭上,
"征夫僵立":将士在寒风中伫立,
# 僵立:因寒冷而冻得僵硬直立。
"缟带占旗脚":雪白的衣带紧粘着战旗的一角。
# 占旗脚:一作“占旗脚”。,缟带:白色的衣带。
"色映戈矛":戈矛泛着炫目的颜色,
"光摇剑戟":剑戟摇曳着凛冽的寒光,
"杀气横戎幕":军帐中腾腾杀气萦绕。
# 戎幕:行军作战时的营帐。
"貔虎豪雄":兵士们如貔虎野兽般雄壮,
# 貔虎:比喻勇猛的军队。
"偏裨真勇":将佐们个个英勇,
# 偏裨:偏将与裨将,古时将佐的通称。
"非与谈兵略":都在一起论略谈韬。
# 兵略:即战略。
"须拚一醉":此情此景下,应当一醉方休,
"看取碧空寥廓":用醉眼看那一片宽旷的碧空高高。
金朝第四位皇帝
完颜亮(1122~1161),即海陵王。金朝第四位皇帝。本名迪古乃,字元功,女真族。金太祖之孙,完颜宗干次子。熙宗时任丞相,皇统九年,杀熙宗自立,改元天德。在位期间杀戮众多,迁都燕京,率军攻宋。正隆六年在扬州被部将刺杀,后世宗时被降封海陵郡王,又再降为海陵庶人。完颜亮早年受到良好的汉文化教育,好为诗词,造诣颇深,史称“一吟一咏,冠绝当时”。其作品既体现了雄健踔厉的气概,也不失清新婉媚的韵致。有代表词作《待月》,另有作品《书壁述怀》《咏道驿竹》《过汝阴作》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念奴娇·天丁震怒》是一首咏物词,以边塞雪景为题材,全词突破传统咏雪词的婉约范式,以帝王之姿展露金源文学的雄健骨力,在“银海珠箔”的瑰丽想象与“碧空寥廓”的壮阔胸襟中,完成了一阕独具女真气质的塞外雪歌。
2. 写作手法
比喻:“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真珠索。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把雪比作“皓虎”、“素麟”,“掣断”的“珍珠索”,“酣战”的“玉龙”,“满天”的“鳞甲”。这种比喻的手法,把北国风雪的磅礴气象形象的展现出来,给读者带来寒气扑面、天地震荡的感觉。
3. 分段赏析
上阕“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以一种磅礴的气势开篇,将漫天飞雪想象为天神震怒倾覆银海的壮阔景象,瞬间营造出摄人心魄的意境。随后“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以动态笔法展现大雪封山的磅礴气势。下面五句,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形容雪势。“皓虎”、 “素麟”,“掣断”的“珍珠索”,“酣战”的“玉龙”,“满天”的“鳞甲”。将雪势比作猛兽搏斗、珍珠倾泻、龙战鳞飞,使北国豪雪的雄浑气象跃然纸上。这种"大笔挥洒"的表现手法,完全跳脱了传统咏雪诗词"剪水作飞花"的纤巧意境,展现出金源文学特有的粗犷豪放之美。下阕笔锋陡转,从自然景观过渡到人文情怀。“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沾旗脚”三句,引出边关将士顶风冒雪的英姿,巧妙完成从景到情的转换。随后描绘的“剑戟生寒”、“军营肃杀”等场景,既是对戍边生活的真实写照,又暗含词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结句“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尤为精妙,雪中豪饮,一醉方休,且看取雪后初晴的寥廓碧空。在铁血肃杀中注入浪漫主义色彩,既展现了女真民族尚武精神,又透露出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笔力纵横,墨涌惊涛,将天界之威、人间之景、山河之势、风雪之狂与将士豪情熔铸一炉,以雷霆之笔勾勒出这幅气吞万里的北国雪战图,堪称咏雪词中独步千古的绝唱。
# 单题着大雪,壮那胸中杀气。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 《念奴娇》一词出自小说《水浒传》,是否为完颜亮所作尚难定论,但词中掀海填壑的气势与万里关山的词境,与完颜亮词的内在精神一脉相承……作者以战场喻雪景,轻柔飘逸的雪花在词人笔下顿然化为刀光剑影,势撼山河,此类境界足可媲美于盛唐诗人岑参的《白雪歌》、《走马川行》等边塞诗章。
不详文学评论家赵敏俐、吴思敬《中国诗歌通史》
# 海陵词极尽雄豪怒张之势,在宋词中是找不到类似的词人的。这自然是由他的个性所生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同时,也不妨视为北方文学刚健之风的极端化。如他写雪:“天丁震怒……掣断真珠索。”(《念奴娇》上阙)如此狂放怒张,只可视为词人心态的外化。
不详文学评论家张晶
上一篇:金·边元鼎《阅见一十首 其九》
下一篇:金·李俊民《乙未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