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作者:杨炎浏览量:1
译文
今日遭到贬谪,一走就是一万里,人人都知道去了很难再回来。崖州在什么地方呢,需要活着度过鬼门关才能到达。
逐句剖析
"一去一万里":今日遭到贬谪,一走就是一万里,
"千知千不还":人人都知道去了很难再回来。
# 知:明知。
"崖州何处在":崖州在什么地方呢,
"生度鬼门关":需要活着度过鬼门关才能到达。
# 鬼门关:位于北流、玉林两市间。有两峰对峙,其间阔30步,俗号鬼门关。古代为通往钦、廉、雷、琼和交趾的交通冲要,汉伏波将军马援征交趾,经此勒石,残碑尚存。因其瘴疠尤多,去者罕有生还。“鬼门关,十人去,九不还。”故名“鬼门关”。唐宋诗人迁谪蛮荒,经此而死者迭相踵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流崖州至鬼门关作》是唐朝中期政治家杨炎所作的五言绝句。诗中开篇“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以夸张与重复的手法,直陈被贬路途遥远、归期无望,将诗人远离故土的孤寂无奈与对命运的绝望展露无遗;后两句“崖州何处在?生度鬼门关”,以设问起笔,凸显对未知贬谪之地的迷茫惶恐,借“鬼门关”这一阴森意象,道出前路艰险,“生度”二字饱含对生存的渴望与忧虑。全诗语言简洁凝练,通过巧妙的修辞和独特意象,深刻表达了杨炎被贬时孤独失意、无奈悲叹的复杂心境,尽显贬谪文学的深沉厚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德宗时宰相
杨炎,中国常用人名,比较著名的有唐代宰相杨炎、国际标准舞选手杨炎和梁羽生小说中的杨炎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流崖州至鬼门关作》是唐朝中期政治家杨炎所作。杨炎被贬为崖州司马,由于崖州在当时地处海南岛,是极为严厉的贬谪之地,他预感到厄运难逃。在赴任途中经过名为“鬼门关”的地方时,满怀感慨写下此诗,抒发内心的复杂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流崖州至鬼门关作》首句“一去一万里”,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一去”与“一万里”相互呼应,极言被贬之地路途的遥远,生动地展现出杨炎远离故土、前往荒僻崖州的孤寂与无奈,在语言上简洁直白却极具冲击力,瞬间营造出一种前途渺茫的氛围;“千知千不还”,再次以重复强调的方式,强化了有去无回的悲怆之感,暗含着他对自身命运的绝望,一个“知”字,道尽了他明知前路艰险却无法抗拒的凄凉心境。“崖州何处在?”以设问的修辞,将诗人内心对未知贬谪之地的迷茫与惶恐直接呈现,在形象上刻画出一位满心忧虑、不知归处的贬谪官员形象;“生度鬼门关”中,“鬼门关”这一意象阴森可怖,暗示了前路的凶险难测,“生度”二字更是饱含着他对能够活着抵达崖州的强烈渴望,同时也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与不安,全诗通过简洁凝练的语言、巧妙的修辞和独特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杨炎被贬谪时孤独、失意、无奈与对命运的悲叹之情,展现出贬谪文学特有的深沉与厚重。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