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g
fèi

朝代:唐作者:顾况浏览量:1
zhī
shì
jiè
yǒu
chù
nán
cháo
shí
rén
sǎo
sōng
mén
bèi
huǒ
shāo
duàn
fān
yóu
guà
chà
bǎn
shàng
zhī
qiáo
shù
juàn
cán
jīng
zài
duō
nián
xiāo

译文

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有些景象仿佛像南朝。石阶小路无人打扫,松木山门被火烧过。断裂的幡旗还挂在寺塔上,旧木板仍然支撑着小桥。几卷残缺的佛经还在,历经多年字迹快要消失。

逐句剖析

"不知何世界":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有处似南朝":有些景象仿佛像南朝。

# 南:一作前。

"石路无人扫":石阶小路无人打扫,

"松门被火烧":松木山门被火烧过。

"断幡犹挂刹":断裂的幡旗还挂在寺塔上,

"故板尚支桥":旧木板仍然支撑着小桥。

"数卷残经在":几卷残缺的佛经还在,

"多年字欲销":历经多年字迹快要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经废寺》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一座荒废寺庙为描写对象,通过石路、松门、断幡、残经等典型意象,勾勒出佛寺衰败的凄凉景象。诗人以冷静客观的笔触呈现眼前所见,却在“似南朝”“字欲销”等细节中暗含历史沧桑之感,将空间上的荒芜与时间上的流逝自然融合。全诗不作直接抒情,而是借助物象的残存状态传递怅惘情绪,在简练平实的语言中展现出唐代咏废寺题材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顾况(727?~806?),唐代诗人。字逋翁,又号悲翁,祖籍云阳(今江苏丹阳),迁家海盐(今属浙江)衡山。早年曾读书山林。至德进士及第,曾官著作佐郎,因嘲诮权贵,被贬饶州司户参军。后隐居茅山,自号华阳真逸。顾况的诗,题材广泛,注意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形式多样,尤长于歌行。其诗风不拘一格,语言平易,不避俚俗。代表作品有《露青竹杖歌》《李供奉弹箜篌歌》。著有《华阳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不知何世界,有处似南朝”:开篇以困惑语气勾勒出陌生场景。诗人行走于荒芜废寺,恍惚间竟生出虚实交叠之感,仿佛置身南朝佛寺兴盛之地,暗示此地曾有的宗教繁华与当下衰败形成强烈反差。“石路无人扫,松门被火烧”:镜头聚焦荒芜细节。青石小径积满落叶无人清理,松木山门残留焦痕,以“无人”“被烧”写人迹断绝,自然侵蚀与人为破坏交织,强化寺庙废弃的萧瑟感。“断幡犹挂刹,故板尚支桥”:捕捉衰败中的倔强存在。残破经幡仍在佛塔上飘荡,朽烂木板勉强支撑着桥体,“犹”“尚”二字凸显物是人非的坚持,赋予废墟以苍凉的生命力。“数卷残经在,多年字欲销”:收束于文化消亡的叹息。零散佛经虽存却已残缺,经文字迹在漫长岁月中逐渐消散,既写物质载体的朽坏,更暗喻佛教教义在乱世中的传承断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陈子昂《庆云章》

下一篇:唐·李白《赠秋浦柳少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