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èi
zhǎn
jiāo

朝代:唐作者:钱珝浏览量:3
lěng
zhú
yān
绿
gān
fāng
xīn
yóu
juǎn
qiè
chūn
hán
jiān
shū
zhá
cáng
shì
huì
bèi
dōng
fēng
àn
chāi
kàn

译文

未展开的芭蕉像挺立的绿色蜡烛无焰无烟,蕉心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害怕料峭春寒。有如一卷书札,真不知她内心蕴藏了多少心事,风儿会捷足先登知道芭蕉满腹的心思。

逐句剖析

"冷烛无烟绿蜡干":未展开的芭蕉像挺立的绿色蜡烛无焰无烟,

# 冷烛无烟绿蜡干:绿蜡形容芭蕉的心,叶子卷卷的未曾展开,像绿色的蜡烛一样,但是不能点,不生烟。无烟:不生烟。绿蜡干:像绿色的蜡烛。

"芳心犹卷怯春寒":蕉心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害怕料峭春寒。

# 怯:害怕。

"一缄书札藏何事":有如一卷书札,真不知她内心蕴藏了多少心事,

# 书札:即书信。,缄:量词。用于信件等装封套之物。

"会被东风暗拆看":风儿会捷足先登知道芭蕉满腹的心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未展芭蕉》是唐代诗人钱珝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鲜活的芭蕉图景,并巧妙联想到含情未展的少女的情感与气质,塑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形象。全诗语言含蓄凝练,想象丰富奇巧,画面色彩鲜润明丽,情思婉转深挚、沁人心脾,读来韵味悠长,极具艺术美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钱珝(?~?),唐代诗人。字瑞文,吴兴(今属浙江)人。钱起曾孙,广明元年进士,历任太常博士、蓝田尉,乾宁间官至中书舍人。钱珝能文章,今存多制诰之作。他工诗,尤擅绝句,贬官时作《江行无题一百首》,抒发情怀,传诵颇广。代表作品有《春恨》《未展芭蕉》等。著有《舟中录》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绘了未展芭蕉在春寒中如冷烛绿蜡般卷缩的形态,将其比作芳心怯寒的少女,并以“书札藏事”“东风暗拆”的想象赋予其生命感。全诗通过细腻刻画芭蕉的形象,既展现了春日植物的柔婉生机,又含蓄表达了对朦胧情愫的期待,意境含蓄温婉。

2. 写作手法

比喻:首句“冷烛无烟绿蜡干”将未展芭蕉比作“冷烛”“绿蜡”,突破传统蜡烛“红暖”的固有印象,以“绿”“冷”二字赋予芭蕉独特的视觉与触觉感受,既写出其卷缩如烛的形态,又暗合早春寒意。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物在环境压力下的共情,体现出对生命细微状态的珍视。拟人:“芳心犹卷怯春寒”将蕉心称为“芳心”,直接赋予芭蕉以少女的情感——“怯”字拟人化地描绘其因春寒而蜷缩的姿态,含蓄表达了诗人对世间含蓄、隐秘情感的理解与尊重。

3. 分段赏析

首两句从形态与色泽角度为未展芭蕉设喻。以蜡烛喻未展芭蕉的形状虽非独创,“无烟”“干”的形容也属平常,但“冷烛”“绿蜡”之喻却独具匠心:蜡烛本是红亮温暖的意象,此处着一“绿”字、“冷”字,既打破常规认知,又传递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绿蜡”让人联想到翠脂凝绿的温润质感,“冷烛”则勾勒出芭蕉卷缩之态上笼罩的早春寒意。“芳心犹卷怯春寒”一句更见巧思:诗人别出心裁地将蕉心称作“芳心”,暗喻未展芭蕉为芳心未展的少女。此句与首句看似意象跳跃,实则一脉相承——“蜡烛有心还惜别”的古典意象中,“有心”蜡烛本就与多情少女相勾连,而“绿蜡”的亭亭玉立之态,亦常象征美丽女性。在诗人笔下,这卷缩于料峭春寒中的芭蕉,宛如含情脉脉的少女,因环境束缚而暂将情怀深藏心底。“犹”字既写当下“芳心未展”之态,又暗寓未来舒展之姿,与末句“会被东风暗拆”形成呼应;“怯”字则既描摹出芭蕉卷缩不舒的形态与柔弱身姿,又赋予其拟人化的情感,诗人的怜惜之情亦隐然其间。三、四两句另辟新喻,以“书札”喻未展芭蕉——古代书札常卷成圆筒形,与芭蕉形态相似,而“藏”字成为联结前后意象的关键:书札封缄,恰似少女“芳心犹卷”,均有深藏不露之意。上句侧重客观环境对“芳心”的束缚,此句则聚焦主观上的隐秘含蓄。“藏何事”的设问与“会被东风暗拆看”的想象,进一步拓展意境:诗人将未展芭蕉比作封存着美好情愫的少女书札,既严守秘密,又终将在东风吹拂下自然舒展。“会”字轻描淡写,却暗合自然规律;“暗”字则细腻勾勒出变化的悄然无息。两句未直接点明情感,却通过意象的递进与想象的延伸,暗示出对禁锢打破、美好绽放的期待,于含蓄中见深意。

4. 作品点评

诗意的想象与联想,归根结底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深刻体悟。倘若钱珝对生活中受环境束缚、心灵遭禁锢的少女缺乏理解与共情,便断难生发出上述一系列富有诗意的联想,更无法从单调的未展芭蕉身上,发掘出含情未展的少女般的情感与气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结语较辛稼轩“芭蕉渐展山公启”尤为风韵。若路延德(《芭蕉》)诗:“叶如斜界纸,心似倒抽书。”未免近俗焉。

清宋长白《柳亭诗话》

# 韵极(末二句下)。徐文长曰:贺知章《咏柳》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与此诗后二句相似。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丰富而优美的联想,往往是诗歌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咏物诗,诗意的联想更显得重要。

不详《唐诗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行路难·其三》

下一篇:唐·刘禹锡《蜀先主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