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入层城":山色映入层层叠叠的城池,
"钟声临复岫":钟声回荡在重叠的山峦之间。
"乘闲息边事":趁着闲暇停下边疆的事务,
"探异怜春候":探寻奇异景致,怜惜这春日的时节。
"曲阁下重阶":曲折的楼阁位于重重台阶之下,
"回廊遥对霤":回旋的长廊远远对着滴水的屋檐。
# 霤:屋檐。
"石间花遍落":石头缝隙间花朵纷纷落下,
"草上云时覆":草地上云彩不时地遮盖。
"钻火见樵人":钻木取火的场景见到樵夫,
"饮泉逢野兽":饮水的地方遇见野生的兽类。
"道情亲法侣":对修道的情怀亲近佛门的朋友,
# 法侣:道友。南朝~梁武帝《金刚般若忏文》:“恒沙众生,皆为法侣。”
"时望登朝右":时常仰望那些身居高位的朝廷官员。
# 朝右:位列朝班之右。指朝廷大官。
"执宪纠奸邪":执行法律纠正奸恶邪恶之事,
"刊书正讹谬":编纂书籍订正错误的文字。
"茂才当时选":才华横溢的人是当时被选拔出来的,
# 茂才:即秀才,唐时对未及第进士的称谓。此句指王秀才。
"公子生人秀":年轻的公子生来就超凡脱俗。
"赠答继篇章":互相赠答延续着诗文篇章,
"欢娱重朋旧":欢乐地重新聚首旧日的朋友。
"垂帘独衰疾":我独自一人因病垂帘而居,
"击缶酬金奏":敲击瓦缶以回应那美妙的音乐演奏。
# 金奏:敲击钟镈以奏乐。常用以指庙堂音乐。,缶:盛酒浆的瓦器。亦有用铜制造者。亦指瓦质的打击乐器。
唐代文学家
崔元翰(729?~795),唐代文学家。名鹏,字元翰,博陵安平(今河北)人。早年被杨炎引荐,德宗建中二年状元及第,先后参加博学宏词科、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试,成绩均为甲第,名动天下。后历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崔元翰通经史、工诗文。其论文主张载道与复古,师法班固、蔡邕,文思精密,为时所称。《全唐诗》存其诗7首,《全唐文》存其文13篇。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描绘了开化寺及周边山色延绵、钟声悠扬、落花覆草的清幽秀丽春景,展现了友人在寺中探奇、吟诗赠答的欢愉场景,同时通过描写自身因病卧床、垂帘独处的处境,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赞美、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无法同游的遗憾与孤寂之情。
2. 分段赏析
首联“山色入层城,钟声临复岫”,开篇便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山色入层城”描绘出城市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画面,层层叠叠的城市建筑间,山峦的青葱之色渗透其中,给人以开阔又不失清幽之感。而“钟声临复岫”则引入听觉元素,悠扬的钟声在重叠的山峦间回荡,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静谧。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开化寺周边环境的优美宁静,也透露出诗人对这种宁静氛围的喜爱,为全诗奠定了舒缓的基调。第二联“乘闲息边事,探异怜春候”,此联体现了诗人当下的心境与出游目的。“乘闲”表明诗人暂时从繁忙的事务中抽身,“息边事”意味着放下紧张的工作,享受这片刻的悠闲。“探异”突出了诗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探索精神,“怜春候”则直接抒发了对春日的喜爱。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诗人珍惜这美好的时光,趁着闲暇去探寻春日的奇妙之处,为下文的游历描写做了铺垫。第三联“曲阁下重阶,回廊遥对霤”,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开化寺的建筑特色。“曲阁”和“回廊”展现出建筑的曲折蜿蜒,错落有致。“下重阶”和“遥对霤”进一步刻画了建筑的布局与空间关系,给人一种精致、典雅的美感。诗人运用白描手法,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景物形态,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开化寺建筑的独特魅力,同时也烘托出一种宁静雅致的氛围。第四联“石间花遍落,草上云时覆”,继续描绘寺院中的自然景色。“石间花遍落”描绘了花朵纷纷飘落于石头缝隙间的景象,给人一种凄美、静谧之感,暗示着春日美好时光的悄然流逝。“草上云时覆”则写出了云朵不时遮盖草地的动态画面,增添了灵动与变幻之美。诗人通过对这些细微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知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惆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第五联“钻火见樵人,饮泉逢野兽”,描绘了诗人在游玩过程中遇到的人间烟火与自然生灵。“钻火见樵人”展现了樵夫钻木取火的劳动场景,体现了生活的质朴与真实。“饮泉逢野兽”描绘了野兽在泉边饮水的画面,给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感觉。这两句将自然景观与人类活动相结合,丰富了诗歌内容,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第六联“道情亲法侣,时望登朝右”,体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与志向。“道情亲法侣”表达了诗人对佛道修行之人的亲近之情,反映出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时望登朝右”则表明诗人虽向往宁静生活,但内心深处仍怀揣着对仕途的期待,渴望跻身朝廷高位,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使他的形象更加立体真实。第七联“执宪纠奸邪,刊书正讹谬”,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理想抱负。“执宪纠奸邪”体现了诗人秉持正义、打击邪恶势力的决心。“刊书正讹谬”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的责任感,希望修订书籍、纠正错误,弘扬正确的思想文化。这两句塑造了一个正直、有责任感且有理想抱负的诗人形象,让读者对诗人的品格和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第八联“茂才当时选,公子生人秀”,对一同出游的友人进行赞美。“茂才”指有才华之人,“当时选”表明他们是当时被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公子生人秀”夸赞了友人的出众风采与才华。通过对友人的赞美,营造出欢快、融洽的氛围,为下文描写他们的欢聚和赠答做铺垫。第九联“赠答继篇章,欢娱重朋旧”,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欢乐场景。“赠答继篇章”体现了他们以诗歌相互唱和、交流的情景,展现了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和深厚情谊。“欢娱重朋旧”直接表达了他们在相聚时的欢乐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这两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突出了友情的重要性和欢乐氛围。尾联“垂帘独衰疾,击缶酬金奏”,与前文的欢聚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因病垂帘独卧,无法参与友人的欢聚,流露出遗憾之情。然而,“击缶酬金奏”表明即便身处困境,他仍试图以敲击瓦缶的方式应和美妙音乐,表达了对友情的执着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一结尾深化了全诗主题,无论身处何种境地,诗人始终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使诗歌更具内涵与感染力。
上一篇:唐·颜真卿《五言夜集联句》
下一篇:唐·金真德《太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