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ǒ
zhī
cóng
shì
jìn
fān
ǒu
yǒu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郑谷浏览量:1
guān
shè
zhòng
suō
sēng
duì
shēng
zài
jiù
shān
pín
jiǔ
xǐng
cǎo
wén
cán
lòu
huā
luò
chú
sòng
wǎn
chūn
shuǐ
huà
sōng
qīng
shuì
yǎn
yún
xiá
xiān
chǎng
guà
yín
shēn
shuāng
tái
shǒu
guī
qiè
gān
竿
zhú
rén

译文

在官舍中种植莎草,与僧人相对而眠,生涯依旧像在旧日山中般清苦贫寒。酒后醒来草拟文书,听闻残漏声声,花落时节移动厨房,送别晚春时光。水墨绘制的松影清冷,使人睡眼清醒,云霞般的仙氅披在身上,似与诗吟相伴。在御史台低头任职,思归之心深切,切莫为追逐隐逸之人而拿起渔竿。

逐句剖析

"官舍种莎僧对榻":在官舍中种植莎草,与僧人相对而眠,

"生涯如在旧山贫":生涯依旧像在旧日山中般清苦贫寒。

"酒醒草檄闻残漏":酒后醒来草拟文书,听闻残漏声声,

"花落移厨送晚春":花落时节移动厨房,送别晚春时光。

"水墨画松清睡眼":水墨绘制的松影清冷,使人睡眼清醒,

"云霞仙氅挂吟身":云霞般的仙氅披在身上,似与诗吟相伴。

"霜台伏首思归切":在御史台低头任职,思归之心深切,

"莫把渔竿逐逸人":切莫为追逐隐逸之人而拿起渔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所知从事近藩偶有怀寄》是唐代诗人郑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收在《全唐诗》卷六百七十六中。诗里用“官舍种莎僧对榻”“酒醒草檄闻残漏”等意象,描绘出幕府生活的清贫简朴,在“水墨画松”“云霞仙氅”的雅趣里暗含着仕与隐的矛盾。尾联“霜台伏首思归切,莫把渔竿逐逸人”直接抒发了思归心切却又放不下仕途的复杂心情。这首诗集中体现了郑谷“清新通俗”的诗风,是他晚年幕府生活的真实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郑谷(851?~910?),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僖宗时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郑谷与张乔、周繇等合称“咸通十哲”,还被诗僧齐己称为“一字师”。他的诗作,多投赠唱和、写景咏物之作,然屡遭丧乱,能将个人忧愤与时代哀愁融铸其中,声调悲凉。其诗笔调清新,思致婉转,时有警句。《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往往于风调之中独饶思致”,堪为“晚唐之巨擘”。代表作品有《淮上与友人别》《席上贻歌者》《雪中偶题》《鹧鸪》等。著有《云台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经考证,这首诗创作于天祐元年(904年),当时正处于唐末藩镇割据的时期。郑谷那时担任幕府从事,诗中的“近藩”指的就是他任职的藩镇幕府。作者身处于仕途之中,心里却挂念着归隐,通过“旧山贫”“思归切”等词句,展现出唐末文人进退两难的普遍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颈联“水墨画松清睡眼,云霞仙氅挂吟身”中,“水墨画松”的素淡与“云霞仙氅”的绚丽形成色彩对比,既体现文人雅趣,又暗含对出世生活的向往。直抒胸臆:尾联“霜台伏首思归切”,以“思归切”直接道出内心急切的归乡之情,情感直白强烈。白描:“官舍种莎僧对榻”,用简练笔墨勾勒出官舍种莎草、与僧人对榻而眠的场景,不加渲染地展现幕府生活的清贫。对偶:“酒醒草檄闻残漏,花落移厨送晚春”,“酒醒”对“花落”、“草檄”对“移厨”、“残漏”对“晚春”,词性相对,句式工整,增强韵律感。铺陈:“官舍种莎僧对榻”“酒醒草檄闻残漏”“花落移厨送晚春”“水墨画松清睡眼”,这些句子接连铺写官舍种莎、酒醒草檄、花落移厨、画松自赏等生活细节,多角度展现幕府生活的日常景象,使场景更丰富具体,自然呈现清贫中的雅趣。

2. 分段赏析

首联“官舍种莎僧对榻,生涯如在旧山贫”描绘友人的生活环境与状态。“官舍种莎僧对榻”写出友人在官舍中种植莎草,与僧人同榻而居,展现出生活环境的清寂,透着一股超脱世俗的意味;“生涯如在旧山贫”直言其生活清贫,如同在山野之中,简洁地勾勒出友人淡泊名利、甘于清苦的形象。颔联“酒醒草檄闻残漏,花落移厨送晚春”刻画友人的日常行事与时节感受。“酒醒草檄闻残漏”描绘友人酒醒后起草文书,耳畔传来残夜的更漏声,“残漏”暗示时间已晚,体现出其勤勉公务;“花落移厨送晚春”则写随着春花飘落,移动厨房的器具送别晚春,细腻地展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将公务场景与自然时序变化相融合。颈联“水墨画松清睡眼,云霞仙氅挂吟身”以独特意象展现友人的雅趣。“水墨画松清睡眼”,友人以水墨绘松,松的清雅仿佛能使困倦的双眼清明,凸显其艺术爱好与高雅格调;“云霞仙氅挂吟身”,将云霞比作仙人的披风披在吟诗的身上,运用奇特想象,生动地描绘出友人吟诗时超凡脱俗、仿若仙人的潇洒姿态。尾联“霜台伏首思归切,莫把渔竿逐逸人”抒发劝诫与牵挂之情。“霜台伏首思归切”点明友人在御史台任职,低头沉思,归家之情十分迫切;“莫把渔竿逐逸人”则是劝诫友人不要为了隐逸生活,拿起渔竿追随隐逸之人,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前途的关切,希望他能坚守仕途,暗含对友人的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骆宾王《夏日游目聊作》

下一篇:唐·岑参《林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