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
yóu
liáo
zuò

朝代:唐作者:骆宾王浏览量:1
zàn
píng
xiāo
chén
lèi
yán
xún
wài
qíng
zhì
xīn
shén
yōu
qīng
xià
xiāng
mǎn
tián
qiū
mài
qīng
jiǎ
cāng
làng
shàng
jiāng
zhuó
chǔ
chén
yīng

译文

暂时抛开尘世的劳累,想要去探寻超然物外的情感。达到闲适之境后内心更加沉静,精神幽静身体自然轻松。夏日浦塘荷花香气弥漫,田野秋天麦子气息清新。难道一定要到沧浪之水上去,像屈原那样清洗帽缨。

逐句剖析

"暂屏嚣尘累":暂时抛开尘世的劳累,

# 嚣尘:嘈杂而肮脏。指人世间。,屏:摒弃,离开。

"言寻物外情":想要去探寻超然物外的情感。

# 物外:世外。

"致逸心逾默":达到闲适之境后内心更加沉静,

# 默:沉静。

"神幽体自轻":精神幽静身体自然轻松。

# 幽:幽静。

"浦夏荷香满":夏日浦塘荷花香气弥漫,

"田秋麦气清":田野秋天麦子气息清新。

"讵假沧浪上":难道一定要到沧浪之水上去,

# 沧浪:《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讵:岂。

"将濯楚臣缨":像屈原那样清洗帽缨。

# 楚臣:指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夏日游目聊作》是唐代骆宾王所作的一首律诗。诗歌围绕夏日出游的所见所感展开,写诗人暂时放下尘世中的烦扰,走出日常的纷杂,去寻觅那份超然物外的心境。诗人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眼前的景物之中,让读者感受到出游时的那份闲适自在。全诗的语言不事雕琢,自然流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夏日出游所见景色的真切喜爱,以及内心的悠然平和,是一首展现夏日出游情景的清新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一

骆宾王(619?~684后),唐代文学家。字观光,又称洛临海,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骆宾王的诗以七言歌行见长,多感慨悲愤之词。其五言律诗也时有佳作,托物兴怀。他又善骈文,名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锋芒毕露,慷慨激昂,语言晓畅,感情充沛,气势俊逸。代表作品有《帝京篇》《畴昔篇》《在狱咏蝉》等。著有《骆宾王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暂屏嚣尘累,言寻物外情”,“嚣尘累”指的是尘世中的喧嚣与烦扰,可能是日常的琐事、人际的纷扰或是内心的焦虑。“暂屏”二字,既显露出诗人对这些劳累的暂时摆脱,也暗含着这种摆脱或许只是短暂的,更突出了此刻想要抽离的迫切。“言寻”则带着一种主动追寻的意味,“物外情”并非具体的事物,而是超越世俗之外的精神寄托。这两句开篇便清晰地交代了诗人行动的缘由,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对世俗生活的暂时疏离,以及对一种更纯粹、更宁静的精神状态的向往,为全诗奠定了追寻闲适的基调。​“致逸心逾默,神幽体自轻”,“致逸”是达到闲适之境的过程,当诗人暂时脱离了“嚣尘累”,身心逐渐融入宁静的环境中,内心的变化便显现出来。“心逾默”不是死寂的沉默,而是一种褪去浮躁后的沉静,仿佛外界的声响都被隔绝,只剩下内心的平和。“神幽”描绘的是精神层面的深邃与安宁,如同潜入幽静的深潭,远离了表面的纷扰。“体自轻”则是身体上的感受,不再有之前的沉重与疲惫,仿佛卸下了无形的重担,脚步也变得轻快。这两句通过内心与身体的双重变化,细致地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获得的松弛,让读者能体会到那种从喧嚣到宁静的转变。​“浦夏荷香满,田秋麦气清”,“浦夏”点明了地点与季节,夏日的水边,荷花盛开,“香满”二字写出了香气的浓郁,仿佛能透过文字闻到那沁人心脾的荷香,让人联想到荷叶田田、荷花绽放的景象。“田秋”则转向田间,虽说是秋日,却与夏日的荷塘形成了和谐的画面,可能是眼前的麦田在夏日里已显露出秋日的清朗气息。“麦气清”描绘的是麦田散发的清新气息,没有荷香的浓烈,却带着谷物的质朴与纯净。这两句从嗅觉入手,将荷塘与田间的景象串联起来,不仅展现了夏日自然的生机,也让两种不同的香气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图景,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馈赠。​“讵假沧浪上,将濯楚臣缨”,“讵假”是“难道需要借助”的意思,带着一种反问的语气,显露出诗人的笃定。这里化用了沧浪之水的典故,古时楚臣用沧浪之水洗涤帽缨,象征着保持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诗人在此处却说无需借助沧浪之水,自己也能如楚臣般保持内心的纯净。这并非否定典故的意义,而是表明他在当下的宁静中,已经找到了洗涤心灵的方式,那份超脱不依赖于外界的环境,而是源于内心的通透。这两句既呼应了开头的“寻物外情”,也让诗人的精神追求有了更具体的体现,展现出一种不被外物所累的从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殷尧藩《生公讲台》

下一篇:唐·郑谷《所知从事近藩偶有怀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