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cóng
chù
lái

朝代:唐作者:白行简浏览量:2
shí
chūn
shēng
chù
xiān
cóng
lái
mén
qián
bào
liǔ
lǐng
àn
jīng
méi
tòu
xuě
hán
guāng
sàn
xiāo
bīng
shuǐ
jìng
kāi
xiǎo
yíng
jiāo
zhú
dǒu
biāo
huí
shū
kōng
zhōng
biàn
xīn
shēng
hòu
cuī
piān
yīng
shì
hòu
yáng
tái

译文

要想发现春之生,首要的迹象是从树木中寻找。春天偷偷附在柳树上,暗暗使梅花受到惊吓,加速凋零。雪、冰渐渐散去,河水露出阵容。清晨在郊外骑马,夜晚追着北斗星回家。空气变得清新,雨后大自然发出新声。此时最适合欣赏音乐的地方,应是占测天象变化的处所。

逐句剖析

"欲识春生处":要想发现春之生,

"先从木德来":首要的迹象是从树木中寻找。

# 德:节候的旺气。

"入门潜报柳":春天偷偷附在柳树上,

"度岭暗惊梅":暗暗使梅花受到惊吓,加速凋零。

"透雪寒光散":雪、冰渐渐散去,

"消冰水镜开":河水露出阵容。

"晓迎郊骑发":清晨在郊外骑马,

# 郊骑:游春的车马。

"夜逐斗杓回":夜晚追着北斗星回家。

# 斗杓:北斗星的柄。

"淑气空中变":空气变得清新,

"新声雨后催":雨后大自然发出新声。

"偏宜资律吕":此时最适合欣赏音乐的地方,

# 律吕:指应律的节候。

"应是候阳台":应是占测天象变化的处所。

# 候阳台:占测天象变化的处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从何处来》是唐代诗人白行简创作的五言排律。此诗以“春从何处来”这一疑问开篇,引发读者思考。诗人给出答案,春从“木德”而来,巧妙赋予春天神秘而自然的起源。诗中,“入门潜报柳,度岭暗惊梅”,春悄然而至,柳树萌新、梅花惊绽,细腻描绘出春带来的变化。“透雪寒光散,消冰水镜开”,生动展现出春的生机驱散冬寒,冰雪消融的景象,给人以清新之感。“晓迎郊骑发,夜逐斗杓回”,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体现春的动态流转,仿佛春在日夜交替间穿梭。尾联“偏宜资律吕,应是候阳台”,指出春适合配合音律,迎接美好的时节,增添了诗歌的文化韵味。全诗以细腻笔触描绘春天的到来,从自然景象变化入手,展现春的气息与活力。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春天的蓬勃生机与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文学家

白行简(776~826),唐代文学家。字知退,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白居易之弟,元和初进士,授校书郎,历任左拾遗、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等职。白行简善辞赋,其辞赋精密,文士皆师法之。其尤长于传奇小说,所撰《李娃传》为唐代传奇代表作,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鲜明。《全唐文》载其赋18篇,《全唐诗》录其诗7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属于咏物题材。诗人围绕“春从何处来”这一问题,通过对春天到来后自然景象和人们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从木德探寻春天生发之处,到柳树、梅花被春天唤醒,再到积雪消融、冰面解冻,以及人们清晨郊外出行、夜晚追逐星斗,最后提到春天的气息适宜配合乐律、迎接仙境,全方位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

2. 分段赏析

“欲识春生处,先从木德来。”此句点明主旨,想要知晓春天从何处生发,需先从五行中的木德探寻。“欲”“识”二字体现探寻主动性,“木德”赋予春天五行属性,增添文化内涵,暗示春天与生机、成长联系,为全诗奠定探寻基调。“入门潜报柳,度岭暗惊梅。”“潜”字生动展现春天悄然到来,如使者向柳树报信;“暗”字写出春天让梅花悄然绽放,侧面烘托春之到来不易察觉却充满力量,赋予春天灵动气息。“透雪寒光散,消冰水镜开。”描绘春天力量强大,穿透积雪、融化坚冰,使水面如镜展开。直观展现春天带来的温暖与生机,画面感十足。“晓迎郊骑发,夜逐斗杓回。”从时间空间拓展,清晨迎接郊外骑马人,夜晚追逐星斗运转。体现春天昼夜不息展现活力,贯穿人们生活与时空流转,增添悠远意境。“淑气空中变,新声雨后催。”“淑气”强调春天温和气息在空中变化,“新声”赋予春天声音,仿佛春雨后催生新旋律。从听觉感觉角度丰富春天形象,给人清新之感。“偏宜资律吕,应是候阳台。”“律吕”是古代乐律统称,“阳台”有仙境之意。此句表示春天气息适宜配合乐律,迎接仙境时刻,增添春天神秘浪漫色彩,升华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下一篇:唐·皮日休《太湖诗。练渎(吴王所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