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óng
xuān
zhōu
zhǎng
shǐ
zhāo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ěr
zuǒ
xuān
zhōu
jùn
shǒu
guān
qīng
qiě
xián
cháng
kuā
yún
yuè
hǎo
yāo
jìng
tíng
shān
luò
dòng
tíng
sān
jiāng
yóu
wèi
huán
xiāng
jiàn
tàn
sǔn
zhū
yán

译文

你在宣州辅佐政务,为官清廉并且生活安闲。常夸赞宣州的云彩和月色之美,邀请我去游览敬亭山。洞庭湖边的树叶已经落了五次,我在三江一带漂泊游历至今未回。彼此思念却无法见面,只能无奈叹息,愁得容颜都衰老了。

逐句剖析

"尔佐宣州郡":你在宣州辅佐政务,

"守官清且闲":为官清廉并且生活安闲。

"常夸云月好":常夸赞宣州的云彩和月色之美,

"邀我敬亭山":邀请我去游览敬亭山。

"五落洞庭叶":洞庭湖边的树叶已经落了五次,

"三江游未还":我在三江一带漂泊游历至今未回。

"相思不可见":彼此思念却无法见面,

"叹息损朱颜":只能无奈叹息,愁得容颜都衰老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收录于其诗集。诗中以行旅为背景,通过对从弟李昭在宣州任职的描述,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感与对亲情的深切思念。诗的开篇点明从弟“守官清且闲”,并以“云月好”“敬亭山”的邀约展现兄弟情谊;颔联“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以洞庭落叶、三江漂泊的意象,暗喻诗人长期羁旅的漂泊生涯;尾联“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则直抒胸臆,将无法相聚的怅惘与时光流逝的无奈诉诸笔端。全诗语言质朴却意境开阔,既延续了李白浪漫主义风格中对自然意象的巧妙运用,又通过工整的对仗(如“五落”对“三江”)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实景游历与虚写思念),展现了其豪放诗风下细腻的情感表达。此诗虽未入选《唐诗三百首》等主流选本,但作为李白寄赠诗的代表之作,仍以真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诗人对亲情与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行旅题材的诗。诗中描绘了李白晚年漂泊江南的羁旅生涯,通过“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的壮阔意象,展现了诗人长期辗转于洞庭湖、三江等地的漂泊经历。诗的开篇点明从弟李昭在宣州任职的闲适生活(“守官清且闲”),并以“云月好”“敬亭山”的邀约暗喻兄弟情谊;颔联以自然景象隐喻人生沉浮,颈联“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思念与无法相聚的怅惘。全诗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漂泊的孤独感与对亲情的珍视熔铸于简练的语言中,既延续了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豪放,又体现了其晚年诗作中深沉的人生感慨。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借洞庭落叶、三江之景,抒发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与羁旅愁思。直抒胸臆:“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从弟的思念以及因不能相见而产生的无奈与惆怅。虚实结合:“守官清且闲,云月苦相攀。炼丹费火石,采药穷山川”中,从弟守官的闲适是实写,而云月相邀等有一定的想象成分,为虚写,二者结合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3. 分段赏析

首联“尔佐宣州郡,守官清且闲”从弟李昭在宣州担任长史,诗人以“清且闲”三字概括其为官状态,既点明对方的官职与生活环境,又暗含对其清廉自守的赞赏。此句为后文的兄弟邀约与情感抒发埋下伏笔。颔联“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诗人借从弟之口,以“云月好”“敬亭山”的自然意象传递邀约,既描绘了宣城山水之美,又隐喻兄弟间的深厚情谊。敬亭山作为谢朓旧游之地,更暗含李白对隐逸理想的向往。颈联“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五落洞庭叶”化用《楚辞》“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象,以五次落叶暗示漂泊之久;“三江游未还”则直言行踪不定。两句通过时空跨度的对比,将个人漂泊与亲情牵挂交织,形成阔大而苍凉的意境。尾联“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诗人直抒胸臆,以“相思不可见”点明无法相聚的无奈,“叹息损朱颜”则以容颜憔悴的细节强化时光流逝与情感煎熬。此句收束全诗,将漂泊的孤独感与对亲情的珍视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陈羽《九月十日即事》

下一篇:唐·白行简《春从何处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