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ú

朝代:唐作者:王贞白浏览量:1
dào
yuàn
zhú
fán
jiào
lüè
míng
qín
zhuó
jiǔ
kàn
shū
jiē
shí
lái
shuāng
fèng
qiě
yào
cháng
gān
竿
diào
jǐn
tuò
cái
guān
tiān
sǎn
xiū
zhuàn
chēng
qīng
yǒu
shí
sān
tiān
shì
xiàng
láng
gān
jié
xià
shū

译文

道院里的竹子太过繁茂,让人稍作修整清洗,一边弹琴饮酒,一边观赏那竹影摇曳、枝叶纷披的姿态。并不期望竹子结出果实引来凤凰,只希望用长长的竹竿去钓大鱼。用竹笋的外壳裁剪成帽子增添散淡闲逸之趣,用竹笋做菜肴称得上清雅素净。有时记起一些超凡之事,就独自在竹节之下书写记录。

逐句剖析

"道院竹繁教略洗":道院里的竹子太过繁茂,让人稍作修整清洗,

"鸣琴酌酒看扶疏":一边弹琴饮酒,一边观赏那竹影摇曳、枝叶纷披的姿态。

"不图结实来双凤":并不期望竹子结出果实引来凤凰,

"且要长竿钓巨鱼":只希望用长长的竹竿去钓大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用竹笋的外壳裁剪成帽子增添散淡闲逸之趣,

"玉芽修馔称清虚":用竹笋做菜肴称得上清雅素净。

"有时记得三天事":有时记起一些超凡之事,

"自向琅玕节下书":就独自在竹节之下书写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洗竹》是唐代王贞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围绕道院中的竹子展开,首联描绘了道院里竹子繁茂的景象,诗人让人略作清洗,自己则在一旁弹琴饮酒,观赏竹影摇曳的姿态,营造出一种闲适惬意的氛围。颔联表明诗人并不期望竹子结出果实引来凤凰这样祥瑞之事,只希望用长竿钓大鱼,体现出一种随性、不拘泥于传统寓意的洒脱。颈联写诗人用竹笋的外壳裁剪成帽子增添闲逸之趣,用竹笋做菜肴,展现出生活的清雅素净。尾联描写诗人独自在竹节之下书写记录,进一步体现了其超脱尘世的心境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全诗通过对洗竹及与竹相关活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高雅闲适的生活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王贞白(?~?),唐代诗人。字有道,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乾宁进士,七年后授职校书郎。王贞白的诗颇多佳作,诗多重炼字,善用典,以写景而论,其诗笔致清婉,清俊自得,总体给人以平淡闲适之感。登第授职间,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其所作边塞诗,多写征戍之情,深切动人;描写疆场景色,有声有色,苍凉壮阔。其诗中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广为流传。代表作品有《雨后登庾楼》《从军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道院竹繁教略洗,鸣琴酌酒看扶疏”,点明地点为道院,因竹子过于繁茂所以稍加修剪,之后诗人悠然地抚琴饮酒,观赏修剪后竹子枝叶扶疏之美,营造出闲适的氛围。颔联“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诗人表明自己对竹子的期望并非如传统般招来象征祥瑞的双凤,而是想用竹子长成的长竿去钓巨鱼,展现出诗人不慕虚荣,追求平淡闲适生活的志趣。颈联“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进一步描述对竹子的利用,用美丽的竹箨裁剪成帽子,增添自己的散逸气质,用鲜嫩的竹芽做成菜肴,与自己清虚的心境相称,从生活细节体现对散逸、清虚生活的追求。尾联“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玕节下书”,“三天”指代道家仙境,诗人想象自己有时记得仙境之事,便在竹子上书写,给诗歌增添了神秘、超凡的色彩,深化了对超凡脱俗生活向往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郑谷《南游》

下一篇:唐·徐夤《骄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