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菖蒲老":南方的菖蒲已经成熟,
"知君忆钓船":知道您回忆起故乡的钓船。
"离京近残暑":离开京城时接近残暑时节,
"归路有新蝉":归乡的路途上会有新蝉鸣叫。
"岘首白云起":岘首山上白云悠悠升起,
"洞庭秋月悬":洞庭湖上秋月高高悬挂。
"若教吟兴足":如果回乡让您吟诗的兴致充足,
"西笑是何年":再次西行不知是哪一年。
晚唐诗人
王贞白(?~?),唐代诗人。字有道,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乾宁进士,七年后授职校书郎。王贞白的诗颇多佳作,诗多重炼字,善用典,以写景而论,其诗笔致清婉,清俊自得,总体给人以平淡闲适之感。登第授职间,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其所作边塞诗,多写征戍之情,深切动人;描写疆场景色,有声有色,苍凉壮阔。其诗中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广为流传。代表作品有《雨后登庾楼》《从军行》。
1. 分段赏析
首联:点明友人南归的原因。“南国菖蒲老”,描绘了南方菖蒲成熟的景象,菖蒲的生长变化触动了友人的思乡之情,“知君忆钓船”,直接表明友人因菖蒲而回忆起故乡的钓船,进而决定南归。这两句为全诗奠定了思乡与送别的基调,简洁地交代了事件缘起,引发读者对友人归乡之旅的关注。颔联:实写友人离京时的季节和途中的景象。“离京近残暑”,说明友人离开京城时,残暑尚未完全消退,点明时间。“归路有新蝉”,则进一步描述友人归途中会听到新蝉的鸣叫。新蝉的鸣声不仅点明时令为夏末秋初,更增添了旅途的氛围,在残暑与蝉鸣中,烘托出一种淡淡的离别愁绪,让读者感受到友人归途中的情景,也体现出诗人对友人行程的关注。颈联:运用想象,描绘友人归途中的两处景色。“岘首白云起”,想象友人路过岘首山时,看到白云悠悠升起,岘首山在历史文化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此处的白云增添了画面的悠远意境。“洞庭秋月悬”,当友人到达洞庭湖时,会见到秋月高悬在天空。这两句诗描绘出两幅优美的画面,意境开阔,通过想象友人归途的美景,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美好祝愿,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友人归乡路途的遥远与丰富经历,使诗歌的意境更为丰富。尾联:以一种推测和感慨作结。“若教吟兴足”,诗人猜测如果友人在归乡途中吟兴大发,尽情享受归乡的美好,沉醉于家乡的景色与生活。“西笑是何年”,则表达出不知友人何时还会西来。此句流露出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牵挂与不舍,在送别之情中增添了一份对友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的感慨,使送别之情更为深沉。
上一篇:唐·张继《安公房问法》
下一篇:唐·李绅《庆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