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蔟蔟新英摘露光":一簇簇新鲜的茶芽带着晨露的光泽被采摘下来,
"小江园里火煎尝":在小江园里生火煎炒后品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吴地的僧人不必夸口鸦山的茶好,
"蜀叟休夸鸟觜香":蜀地的老翁也别炫耀鸟觜茶的香气。
# 叟:一作客。
"合座半瓯轻泛绿":满座的人端起半杯茶,只见茶汤轻轻泛着绿色,
# 合:一作入。
"开缄数片浅含黄":打开茶包,几片茶叶微微带着淡黄色。
"鹿门病客不归去":我这鹿门的病客迟迟不归去,
"酒渴更知春味长":酒后口渴时,更能体会这春茶的滋味悠长。
晚唐诗人
郑谷(851?~910?),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僖宗时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郑谷与张乔、周繇等合称“咸通十哲”,还被诗僧齐己称为“一字师”。他的诗作,多投赠唱和、写景咏物之作,然屡遭丧乱,能将个人忧愤与时代哀愁融铸其中,声调悲凉。其诗笔调清新,思致婉转,时有警句。《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往往于风调之中独饶思致”,堪为“晚唐之巨擘”。代表作品有《淮上与友人别》《席上贻歌者》《雪中偶题》《鹧鸪》等。著有《云台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茶诗。诗歌描绘了峡江茶园采摘新茶、煎茶品尝的情景,通过对比“鸦山好”“鸟觜香”等其他名茶,赞美了峡中小江园茶的独特风味,流露对茶的喜爱,表达了对茶事雅趣的追求与超脱世俗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用典:“鹿门病客不归去”化用东汉隐士庞德公的典故:庞德公是东汉末年著名隐士,与诸葛亮、庞统等贤士交好,但他淡泊名利,不愿出仕为官。荆州刺史刘表多次邀请他入仕,他始终拒绝,最终携妻儿隐居于襄阳鹿门山,耕读自乐,采药修道,过着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后世常以“鹿门”代指隐居之地,此处诗人化用此典,用“鹿门病客”自比庞德公,表达归隐避世、不慕荣利的高洁志趣。对比:“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是用对比的手法,强调眼前峡中茶的滋味远超“鸦山”“鸟觜”这些知名茶品,表现出诗人对峡中茶的高度认可和喜爱。
3. 分段赏析
首联“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两句是描写采茶、煎茶的情景。“蔟蔟”写出新茶芽簇拥生长的样子,充满生机;“露光”点明采茶的时间在清晨,茶叶带着露水的光泽,显得格外新鲜。第二句交代了地点是“小江园”,动作是“火煎尝”,从采摘到煎制再到品尝,一连串的动作勾勒出峡中尝茶的闲适场景,让读者仿佛能看到清晨茶园里忙碌而惬意的画面。颔联“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两句是通过对比突出峡中茶的绝妙。“吴僧”“蜀叟”分别指代不同地方的人,“鸦山”“鸟觜”是各地有名的茶叶。“漫说”“休夸”两个词,看似否定了其他名茶的好,实则是用对比的手法,强调眼前峡中茶的滋味远超这些知名茶品,表现出诗人对峡中茶的高度认可和喜爱。颈联“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两句是描写茶的色泽。“合座半瓯”写出在座的人都捧着半杯茶的情景,“轻泛绿”描绘出茶汤轻轻荡漾着绿色的样子,清新淡雅;“开缄数片”是打开茶包看到茶叶的状态,“浅含黄”则写出干茶那淡淡的黄色,温润柔和。一绿一黄,从茶汤到干茶,细致地展现了峡中茶的色泽之美,画面感十足。尾联“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两句是抒发诗人的感受。“鹿门病客”化用东汉隐士庞德公的典故,后世常以“鹿门”代指隐居之地,“鹿门病客”则暗含诗人自比庞德公,表达归隐避世、不慕荣利的高洁志趣。“不归去”点明了他因喜爱这里的茶而不愿离开的心情。“酒渴更知春味长”尤为巧妙,酒后口渴时品尝这茶,更能体会到春茶那悠长的滋味。“春味”既指春茶的味道,也暗含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将品茶的感受与心境结合,表达出诗人对峡中茶的沉醉和对这种生活的留恋。
下一篇:唐·罗邺《落第书怀寄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