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蚕薄絮鸳鸯绮":八层蚕丝织就的薄纱裙,绣着鸳鸯的绮缎,
"半夜佳期并枕眠":半夜与爱人相依同眠,好梦正酣。
"钟动红娘唤归去":可报时的钟声敲响,丫鬟红娘来催我回去,
"对人匀泪拾金钿":我只能含着泪,对着镜子拾起掉落的金簪。
"李夫人病已经秋":李夫人患病已过一秋,
"汉武看来不举头":汉武帝来看她时都不再抬头。
"得所浓华销歇尽":昔日荣华消散,
# 得所:一作修嫭。
"楚魂湘血一生休":她这一生就像楚国的屈原、湘水的娥皇女英一样,充满了哀愁。
"谢家池馆花笼月":谢家的池馆被月光笼罩,
"萧寺房廊竹飐风":萧寺的房廊间竹子在风中摇曳。
"夜半酒醒凭槛立":半夜从酒醉中醒来,我靠着栏杆站立,
"所思多在别离中":心里所想的,大多是离别的愁绪。
"隋师战舰欲亡陈":隋朝的战舰来势汹汹,陈朝即将灭亡,
"国破应难保此身":国破之后我恐怕也难以保全自己。
"诀别徐郎泪如雨":诀别徐郎时我泪如雨下,
"镜鸾分后属何人":镜中的鸾鸟分离后,我又该何去何从。
"七夕琼筵随事陈":七夕的宴席上摆满了美味佳肴,
# 随:一作往。
"兼花连蒂共伤神":花蒂相连本是美好之景,却让人更加伤神。
# 兼花连蒂:一作蓼花莲叶。
"蜀王殿里三更月":蜀王殿里三更的月亮冷冷清清,
"不见骊山私语人":再也看不到当年骊山私语的唐明皇和杨贵妃了。
"夜寒春病不胜怀":夜里寒冷,春天又带着病,我满心惆怅,
"玉瘦花啼万事乖":身体消瘦,花儿也仿佛在啼哭,事事都不顺心。
"薄幸檀郎断芳信":薄情的郎君断了音信,
"惊嗟犹梦合欢鞋":我惊嗟不已,还在梦中见到他穿的合欢鞋。
"呜咽离声管吹秋":离别的哭声伴随着秋风中的管乐呜咽响起,
"妾身今日为君休":我今日决定与你恩断义绝。
"齐奴不说平生事":齐奴不再提及过去的种种,
"忍看花枝谢玉楼":我又怎么忍心看着花枝在玉楼中凋谢呢。
"青丝一绺堕云鬟":一缕青丝垂落在云鬓之间,
"金剪刀鸣不忍看":金剪刀裁剪时发出声响,我实在不忍心看。
"持谢君王寄幽怨":我想把这幽怨之情告诉君王,
"可能从此住人间":可我还能不能从此留在人间呢。
"陈宫兴废事难期":陈朝的宫殿兴衰难以预料,
"三阁空余绿草基":三阁如今只剩下长满绿草的废墟。
"狎客沦亡丽华死":那些狎客都已沦亡,丽华也已死去,
"他年江令独来时":多年后江总独自前来凭吊。
"晨肇重来路已迷":我再次来到这里,却发现路已迷失,
"碧桃花谢武陵溪":碧桃花在武陵溪边凋谢。
"仙山目断无寻处":我极目远望仙山却再也找不到它的踪迹,
"流水潺湲日渐西":只有流水潺潺,太阳渐渐西沉。
"少卿降北子卿还":苏武投降了匈奴,李陵回到了汉朝,
"朔野离觞惨别颜":在北方荒野饯别时,两人泪流满面。
"却到茂陵唯一恸":回到茂陵后,我悲痛欲绝,
"节毛零落鬓毛斑":节旄脱落,两鬓斑白。
"梦里分明入汉宫":梦里我分明走进了汉宫,
"觉来灯背锦屏空":可醒来后,只见灯背锦屏,一片空寂。
"紫台月落关山晓":紫台的月亮落下,关山迎来黎明,
"肠断君恩信画工":我肝肠寸断,原来君王的恩情就像画工笔下的虚假画像一样不可信。
晚唐诗人
王涣(859~901),唐代诗人。字文吉,太原(今属山西)人。大顺二年登进士第,历任秘书省校书郎、节度使推官、长安县尉、右拾遗、右补阙等职。王涣长于笺奏,尤擅诗文,诗情婉丽,所作《惆怅诗十二首》以七言绝句吟咏古代佳人才子。辛文房称其诗“哀伤媚妩”。著有《燕南笔稿》《西府笔稿》《从知笔稿》。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闺怨感慨诗,描绘了唐代社会中女子在爱情、命运面前的种种遭遇,以及历史兴亡过程中人物(如李夫人、陈后主宠妃等)的悲惨结局,营造出一种哀怨、惆怅、凄凉,时光流转、世事无常的沧桑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女子不幸命运的同情,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感慨。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谢家池馆花笼月,萧寺房廊竹飐风”以“谢家池馆”(代指园林)、“花笼月”(朦胧花影)、“萧寺竹廊”“竹飐风”组合,营造清幽孤寂之境。月光、花影、竹风等自然意象叠加,与“夜半酒醒凭槛立”的人物动作相衬,将独处怀远的怅惘融入景物,以静谧之景写动荡之情,物我交融见相思之深。象征:“紫台月落关山晓”中,“紫台”代指汉宫,象征宫廷禁锢;“月落”“关山晓”以时光流转喻红颜凋零,暗指王昭君远嫁塞外的命运。“肠断君恩信画工”以“画工”(毛延寿)象征君恩薄情与命运捉弄,将个人悲剧升华为对封建皇权的控诉,以具体意象承载对红颜薄命的深层慨叹。用典:“钟动红娘唤归去”巧用《西厢记》红娘传情典故,原指红娘促成张生与崔莺莺幽会,作者化用其“唤归去”场景,暗写恋人离别之仓促;“李夫人病已经秋”用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病逝典故,原典中李夫人病重拒见武帝以保遗容,作者借此叹美人迟暮、恩宠易逝;“隋师战舰欲亡陈”借隋灭陈史实,以陈朝覆灭喻国破家亡,“诀别徐郎”化用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破镜故事,表乱世中爱情难全;“晨肇重来路已迷”用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仙典故,以“路迷”“桃谢”喻美好不再、追寻无果,寄寓怅惘。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八蚕薄絮鸳鸯绮,半夜佳期并枕眠。钟动红娘唤归去,对人匀泪拾金钿。”首句描绘出华丽的丝织品,暗示女子身份或所处环境的优渥。“半夜佳期并枕眠”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男女主人公共度良宵。“钟动红娘唤归去”情节突变,美好的时光被打断,女子不得不离开。“对人匀泪拾金钿”细致地刻画了女子离别时的痛苦,她含着泪整理首饰,表现出对这段相聚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担忧。第二首“李夫人病已经秋,汉武看来不举头。得所浓华销歇尽,楚魂湘血一生休。”典故运用:以李夫人与汉武帝的故事为背景,李夫人病重,汉武帝不再关注她。“得所浓华销歇尽”说明曾经的恩宠和荣华富贵都已消逝。“楚魂湘血一生休”暗示李夫人一生的悲剧结局,如同舜帝的娥皇、女英二妃一样,最终香消玉殒,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第三首“谢家池馆花笼月,萧寺房廊竹飐风。夜半酒醒凭槛立,所思多在别离中。”描绘了谢家的池馆被月光笼罩,萧寺的房廊在风中摇曳的清幽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夜半酒醒凭槛立,所思多在别离中”,主人公在半夜酒醒后,独自倚靠栏杆,心中充满了对离别的思念,将孤独寂寞的情感融入到景色之中。第四首“隋师战舰欲亡陈,国破应难保此身。诀别徐郎泪如雨,镜鸾分后属何人。”:以隋朝灭陈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暗示女子所处的动荡时代。“国破应难保此身”体现了女子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担忧。“诀别徐郎泪如雨,镜鸾分后属何人”,女子与爱人诀别时泪流满面,担心镜子中的鸳鸯再也无法团聚,表达了对爱情和未来的绝望。第五首“七夕琼筵随事陈,兼花连蒂共伤神。蜀王殿里三更月,不见骊山私语人。”七夕本是浪漫的节日,摆下琼筵,但男女主人公却“共伤神”,形成鲜明的对比。“蜀王殿里三更月,不见骊山私语人”,借用蜀王和杨贵妃的典故,暗示爱情的虚幻和短暂,增添了哀伤的氛围。第六首“夜寒春病不胜怀,玉瘦花啼万事乖。薄幸檀郎断芳信,惊嗟犹梦合欢鞋。”“夜寒春病不胜怀,玉瘦花啼”描绘出女子身体和内心的痛苦,如同瘦弱的玉和啼哭的花。“万事乖”则表达了一切都不顺利的境遇。“薄幸檀郎断芳信,惊嗟犹梦合欢鞋”,男子断了音信,女子在梦中还期待着与他相聚,表现出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男子的失望。第七首“呜咽离声管吹秋,妾身今日为君休。齐奴不说平生事,忍看花枝谢玉楼。”“呜咽离声管吹秋”营造出凄凉的离别氛围,“妾身今日为君休”表明女子决意与爱人分离。“齐奴不说平生事,忍看花枝谢玉楼”,用花枝凋零比喻自己的青春和爱情消逝,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爱人的埋怨。第八首“青丝一绺堕云鬟,金剪刀鸣不忍看。持谢君王寄幽怨,可能从此住人间。”“青丝一绺堕云鬟,金剪刀鸣不忍看”,细致地描绘了女子剪发的情景,剪发象征着与过去的割舍,但又“不忍看”,体现出内心的挣扎。“持谢君王寄幽怨,可能从此住人间”,女子向君王倾诉幽怨,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不知道是否还能继续留在人间。第九首“陈宫兴废事难期,三阁空馀绿草基。狎客沦亡丽华死,他年江令独来时。”以陈朝的兴衰为背景,曾经繁华的陈宫如今只剩下荒草,“狎客沦亡丽华死”描绘了陈后主及其宠妃的悲惨结局。“他年江令独来时”,江总独自回到曾经的地方,面对物是人非的景象,感慨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第十首“晨肇重来路已迷,碧桃花谢武陵溪。仙山目断无寻处,流水潺湲日渐西。”“晨肇重来路已迷”暗示主人公再次寻找曾经的美好却迷失了方向,“碧桃花谢武陵溪”用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寻觅无果的失落。时光流逝之感:“仙山目断无寻处,流水潺湲日渐西”,看着流水西去,仙山无踪,感叹时光的流逝和理想的破灭。第十一首“少卿降北子卿还,朔野离觞惨别颜。却到茂陵唯一恸,节毛零落鬓毛斑。”以苏武牧羊的历史故事为背景,“少卿降北子卿还”形成鲜明对比,“朔野离觞惨别颜”描绘了离别的悲惨场景。“却到茂陵唯一恸,节毛零落鬓毛斑”,苏武回到汉朝后,面对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叹自己一生的坎坷和岁月的沧桑。第十二首“梦里分明入汉宫,觉来灯背锦屏空。紫台月落关山晓,肠断君恩信画工。”“梦里分明入汉宫,觉来灯背锦屏空”,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现出女子对宫廷生活的向往和现实的无奈。“紫台月落关山晓,肠断君恩信画工”,女子因画工的欺骗而失去君王的宠爱,表达了对爱情的绝望和对命运的不满。
4. 作品点评
这组《惆怅诗》对《红楼梦》的诗词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曹雪芹借鉴了以女性视角进行叙事的传统,把《五美吟》设计成承载林黛玉诗学观念的重要载体。并且,作为唐代文人针对《莺莺传》创作的诗歌回应,这组诗里的第一首借助“红娘”这一形象,展现了当时文人阶层对爱情故事的道德评判。
# “梦里分明入汉宫,觉来灯背锦屏空……”、“李夫人病已经秋,武帝来看不举头……”剪裁之妙,可谓佳绝。
明杨慎《升庵诗话》
# 杨慎列为能品。周珽曰:此篇全用明妃事。谓君心一惑于奸险,即美能倾国,便教远置,纵梦不忘君,而身处异域,徒自断肠,无补也。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才调集》载王之涣《惆怅词》,容斋因之。无论其诗气格迥异,而之涣开元时人,乃预咏霍小玉、崔莺莺事,岂非千古笑柄?按《惆怅词》乃王涣所作。
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
# 曹唐《小游仙》、王涣《惆怅词》,至为凡陋。
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 此二首(按另一首为“陈宫兴废事难期”)较为含蓄,便有馀味。
清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此题唐人作者甚多,白居易两首外,王涣此诗又别出一奇。
刘永济《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上一篇:唐·杜牧《春尽途中》
下一篇:唐·罗隐《旧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