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冤魄化为禽":千年前的冤魂化为了这只子规鸟,
"永逐悲风叫远林":永远追逐着悲风在远方的树林啼叫。
"愁血滴花春艳死":它的愁血滴落在春花上,仿佛让春天的艳丽为之失色,
"月明飘浪冷光沉":在明月照耀下,它飞过波浪,清冷的月光都好像为之沉落。
"凝成紫塞风前泪":它的啼声在北方边塞的风中凝聚成泪,
"惊破红楼梦里心":也惊破了红楼中女子的美梦。
"肠断楚词归不得":我像写楚辞的人那样愁肠寸断,却无法归乡,
"剑门迢递蜀江深":剑门遥远,蜀江水深,归途迢迢。
北宋宰相、书法家
蔡京(1047~1126),北宋宰相、书法家。字元长,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熙宁三年进士,历起居郎、中书舍人,知开封府,先后4次任相,4次罢相。主政期间,在宋徽宗支持下,蔡京施行了一系列增加财政收入的政策,但其财政措施过度消耗民力,激化了社会矛盾。北宋末年,金兵围攻开封,朝廷追究其祸国之罪,被太学生称为“六贼之首”。宋钦宗继位后,其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蔡京工书法,字势豪健,自成一格。《宫使贴》《节夫贴》等均为佳作。
1. 分段赏析
首联“千年冤魄化为禽,永逐悲风叫远林”,开篇点明子规鸟的来历,相传它是古蜀王杜宇冤魂所化,“千年冤魄”强调其冤屈历经漫长岁月,“化为禽”直接道出化为子规鸟的结局。“永逐悲风叫远林”描绘子规鸟永远追逐着悲风,在遥远的山林中啼叫,“永逐”“悲风”“远林”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且无尽头的氛围,奠定全诗哀怨的情感基调,也暗示着冤屈始终无法消散。颔联“愁血滴花春艳死,月明飘浪冷光沉”,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渲染子规的悲戚。“愁血滴花”化用子规啼血的典故,想象子规的血泪滴落在春花上,致使春天艳丽的花朵都为之失色,仿佛被哀愁浸染而“死”去,极言其哀怨之深。“月明飘浪冷光沉”描绘在明月照耀下,子规啼叫于江上,月光洒在波浪上,那清冷的光辉仿佛都因子规的哀愁而沉落,借景抒情,通过凄冷的月夜江景,进一步烘托出子规的哀伤与凄凉。颈联“凝成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紫塞”指北方边塞,“凝成紫塞风前泪”表示子规的啼鸣在塞外风中凝结成泪,传达出塞外征人的思乡与哀怨之情。“红楼”常代指闺阁,“惊破红楼梦里心”意思是子规的啼叫惊破了红楼中女子的美梦,勾起她们的相思与愁绪。此联从塞外到闺中,拓展了子规哀怨情感的辐射范围,表明子规的啼鸣能触动不同处境之人的内心,引发深沉的哀怨。尾联“肠断楚词归不得,剑门迢递蜀江深”,“肠断楚词”暗示诗人如同屈原作楚辞般饱含愁肠,借楚辞的哀怨来形容自己内心的痛苦。“归不得”直接点明诗人漂泊在外,归乡不得的无奈与哀伤。“剑门迢递蜀江深”以剑门的遥远、蜀江的深邃,形象地描绘出归乡路途的艰难险阻,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羁旅愁思与对故乡的深切眷恋,将全诗的哀怨、思乡之情推向高潮,余韵悠长。
上一篇:唐·白居易《欢喜二偈》
下一篇:唐·沈亚之《山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