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远嫁泣西风":昭君远嫁塞外,在凄凉的秋风中悲伤的哭泣,
# 明妃:王昭君 。
"玉箸双垂出汉宫":泪流成行,看起来像是白玉筷子挂在脸上。
# 玉箸:玉制的筷子。
"何事将军封万户":为何被封高官厚禄的大将军不上战场保卫边疆,
"却令红粉为和戎":却让纤弱女子到塞外和亲充当和平的牺牲品呢?
唐代诗人
胡曾(?~?),唐代诗人。号秋田,邵阳(今属湖南)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后入蜀,为路岩、高骈诸人幕僚。其诗托古讽今,意存劝戒,通俗明快,以咏史诗见长。他依据儒家正统思想评述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所作《咏史诗》3卷,收150首,皆七绝,常被后来讲史小说所引用。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史的七言绝句,表达了对昭君出塞的同情与惋惜蕴含着诗人对这种决策的不满,认为这是一种浪费人才、让女子承担本不该由她们承担的国家责任的愚蠢做法。暗讽唐朝当时在边疆政策或对待女性地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咏叹历史人物昭君的遭遇,来影射现实社会中类似的不合理现象。
2. 分段赏析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此句描绘了王昭君远嫁匈奴时的悲痛场景。“明妃”即王昭君,点明人物。“远嫁”直接道出其命运的转折,远离故土。“泣西风”将人物置于西风之中哭泣,以景衬情,西风的萧瑟更增添了悲伤的氛围。“玉箸双垂”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昭君落下的眼泪比作玉制的筷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泪流满面的悲痛模样,“出汉宫”则点明了事件发生的地点,她从汉宫离开,踏上远嫁之路,此句为全诗奠定了哀伤的基调,表达出对昭君远嫁这一不幸遭遇的同情。“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这两句是诗人发出的质问与感慨。“何事”一词带有强烈的质疑语气,“将军封万户”指像卫青、霍去病等将军因战功卓著被封为万户侯,他们凭借军事上的成就获得极高的荣耀与地位。“却令红粉为和戎”,“红粉”在这里指代王昭君这样的弱女子,“和戎”即与匈奴议和。诗人对这种让弱女子承担国家求和使命,而将军们却能轻易因战功封侯的现象表示不满与愤慨,借古讽今,批判了当时朝廷不合理的人才任用制度以及外交策略,反映出诗人对昭君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