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伴春还":飞舞的雪花伴随着春天一同归来,
"春庭晓自闲":春天的庭院在清晨时分显得格外宁静安闲。
"虚心应任道":春庭仿佛怀着谦逊虚怀的心境顺应着自然之道,
# 任道:顺其自然。
"遇赏遂成山":接纳着飞雪,而飞雪不断积聚,受到赏识最终形成了一座小山。
"峰小形全秀":山峰虽小但形态十分秀美,
"岩虚势莫攀":山岩看似虚空,那山势却让人难以攀登。
"以幽能皎洁":因为地处幽僻所以能够皎洁纯净,
"谓近可循环":说它近在眼前却又仿佛有着自身的循环规律。
"孤影临冰镜":小山孤独的影子映照在如冰一般的环境中,
# 冰镜:雪水结成的平光的冰面。,孤影:指积雪而成的小山。
"寒光对玉颜":寒冷的光芒与它如玉般的容颜相对。
# 玉颜:如玉的容颜。喻小雪山。
"不随迟日尽":它不会随着春日暖阳的照耀而完全消融殆尽,
"留顾岁华间":而是希望能长久地留存在这美好的岁月年华之间。
# 岁华:年华,时光。
1. 写作手法
拟人:在“飞雪伴春还,春庭晓自闲”中,“伴”“还”“闲”三字赋予飞雪、春庭以人的行为和情感。“伴”让飞雪有了陪伴春天归来的伙伴形象;“还”仿佛飞雪与春天一同回归;“闲”将春庭拟人化,展现出破晓时分庭院宁静安闲的状态,使景物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双关:“闲”字既指破晓时分庭院人烟稀少、场地空阔的本义,又与“虚心”呼应,赋予春庭谦逊、虚怀若谷的人格色彩,一字双关,在表意上实现多重关联,使诗歌语言更加精妙。
2. 分段赏析
开篇“飞雪伴春还,春庭晓自闲”便破题,“飞雪”紧扣“积雪”,“春庭”的描绘营造出静谧的氛围。“伴”“还”二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飞雪以灵动之感,仿佛飞雪是与春天相伴归来的伙伴;“闲”字更是精妙,既呼应“晓”字,点明清晨时分庭院中人烟稀少、场地空阔,为积雪成山提供了空间,是“闲”的本义呈现;又与后文的“虚心”相呼应,使春庭仿佛具有了人的谦逊、虚怀若谷的品格,一字双关,巧妙地将景与情、物与人相融合。“虚心应任道,遇赏遂成山”进一步生动地展现了积雪逐渐堆积成山的过程,“虚心”好似春庭以开放的姿态接纳飞雪,而“遇赏”则形象地表现出飞雪不断积累终成小山的动态。中间六句,诗人分别从不同方面对积雪所成的小山进行静态描摹。“峰小形全秀,岩虚势莫攀”从形状和山势入手,虽山峰小巧却形态秀美,山岩看似虚空却难以攀登;“以幽能皎洁,谓近可循环”描绘其色彩与特质,因幽僻而显得皎洁纯净,仿佛有着自身的循环规律;“孤影临冰境,寒光对玉颜”则从光影角度,写出小山在冰境中的孤影以及寒光映照下如玉般的容颜,前实后虚,层次丰富,富有变化。最后“不随迟日尽,留顾岁华间”,诗人以希望这座冰清玉洁的雪山能长久留存于岁月之间作结,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留恋,更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追求美好与永恒的人生态度。
# (四联)上句雪积,下句山小,此以文句入诗法。
清毛奇龄《唐人试帖》
# 中二联写雪山酷肖,且不脱“小”字。五联冰镜玉颜,关合亦雅。第四联以文句入诗,妙带韵致,可为法式。
清朱琰《唐试律笺》
# 通篇意兴萧疏,方家举止,但前六句于“积雪”二字,太觉疏阔。
清马孝升
上一篇:唐·卢照邻《元日述怀》
下一篇:唐·韩愈《雉带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