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
·
táo
huā

朝代:唐作者:顾况浏览量:1
wèi
gōng
rén
fèng
lóu
suí
jiā
tiān
fàn
lóng
zhōu
jūn
wáng
zuì
chūn
mián
yàn
jué
táo
huā
zhú
shuǐ
liú

译文

魏武帝的宫女在凤楼中翩翩起舞,隋炀帝乘坐着豪华龙舟巡游江湖。君王沉醉于夜夜宴饮,春日贪睡迟迟不起,全然不知窗外的桃花已随流水悄然远去。

逐句剖析

"魏帝宫人舞凤楼":魏武帝的宫女在凤楼中翩翩起舞,

# 魏帝宫人舞凤楼:用曹操铜雀台事。

"隋家天子泛龙舟":隋炀帝乘坐着豪华龙舟巡游江湖。

# 隋家天子:指隋炀帝。

"君王夜醉春眠晏":君王沉醉于夜夜宴饮,春日贪睡迟迟不起,

# 晏:晚起。

"不觉桃花逐水流":全然不知窗外的桃花已随流水悄然远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杂曲歌辞·桃花曲》是唐代诗人顾况创作的乐府诗。全诗四句共二十八言。此诗巧妙地将“魏帝宫人”“隋家天子”的宫廷往事与“桃花逐水”的自然景象作对比,暗讽宫廷奢靡终将随自然流转而消逝。其“君王夜醉春眠晏”等句,借助意象叠加,寄寓了盛衰无常的哲理思考。作为中唐诗人,顾况的作品向来以讽喻特色著称,《杂曲歌辞·桃花曲》亦收录于电子课本网等典籍之中。从文化意义来看,这首诗与历代桃花题材作品一同,构筑起文人艺术里的“桃花意象”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顾况(727?~806?),唐代诗人。字逋翁,又号悲翁,祖籍云阳(今江苏丹阳),迁家海盐(今属浙江)衡山。早年曾读书山林。至德进士及第,曾官著作佐郎,因嘲诮权贵,被贬饶州司户参军。后隐居茅山,自号华阳真逸。顾况的诗,题材广泛,注意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形式多样,尤长于歌行。其诗风不拘一格,语言平易,不避俚俗。代表作品有《露青竹杖歌》《李供奉弹箜篌歌》。著有《华阳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君王夜醉春眠晏”中“夜醉”而“春眠晏”,突出其醉生梦死、荒废政务的昏庸形象。后句“不觉桃花逐水流”以自然景象隐喻时光流逝与历史变迁:君王沉迷享乐之际,窗外桃花已随流水悄然消逝。婉表达对王朝兴衰的慨叹。用典:“魏帝宫人舞凤楼,隋家天子泛龙舟。”中引用了魏文帝曹丕与铜雀台典故,历史上,曹操曾建铜雀台,命宫人在台上歌舞,《三国志》《邺中记》均有记载,铜雀台后成为帝王奢靡享乐的象征。“龙舟”典故与隋炀帝紧密相关。诗中借“隋家天子泛龙舟”这一典故,生动呈现出隋炀帝南巡时乘龙舟浩浩荡荡的奢靡场景。两个典故巧妙嵌入诗句,以魏帝、隋帝时期宫廷截然不同却同样奢华的场景。传递出对历史兴衰、世事无常的深沉喟叹。意象组合:诗中“不觉桃花逐水流”句,“桃花”与“逐水流”的组合,将自然景象与历史兴衰的抽象感慨融为一体,既承接了前两句“舞凤楼”“泛龙舟”的奢靡意象,又以自然意象的“轻”对比历史教训的“重”,让“帝王昏聩导致覆灭”的讽刺意味在意象叠加中更显含蓄而深刻。

2. 分段赏析

“魏帝宫人舞凤楼,隋家天子泛龙舟”两句以历史典故起笔,描绘宫廷场景。“魏帝”与“隋家天子”分别指代曹魏与隋朝的帝王,诗人将不同朝代帝王的奢靡行为并置,“舞凤楼”展现魏帝宫中宫女于华丽楼阁起舞的景象,“泛龙舟”则刻画隋家天子在水上乘舟游乐的场景。两个意象并列,简洁而直观地勾勒出帝王宫廷生活的奢华与放纵,为后文的讽喻埋下伏笔。“君王夜醉春眠晏”一句聚焦于帝王的日常生活细节,“夜醉”生动地描绘出君王沉迷宴饮、夜夜笙歌的状态,“春眠晏”则进一步强调其因醉酒而春日酣睡至迟的慵懒与懈怠。这一句通过“醉”与“晏”两个字,将帝王贪图享乐、荒废政务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暗含对统治者昏聩行为的批判。“不觉桃花逐水流”一句以景结情,表面写春景中桃花随水漂流的自然现象,实则寓意深刻。“不觉”二字,既指君王沉醉于享乐,无暇留意时光流逝,也暗示其对国家命运、朝代兴衰缺乏清醒认知。桃花象征着美好与繁华,而水流则代表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无常,桃花逐水而去,隐喻着帝王奢靡生活的短暂易逝,以及历史兴衰更迭的必然性,使诗歌的意境更为深远,发人深省。

3. 作品点评

作为桃花题材的文本,该诗与唐寅《桃花庵歌》、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等作品共同构建了中国文人艺术中的桃花意象群。诗中“流水”意象与桃花相互映衬,既继承了《诗经》“桃之夭夭”的比兴传统,又开创了自然景物与历史反思相融合的新范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奉送六舅归陆浑》

下一篇:唐·苏拯《狡兔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