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舅吏淮泗":六舅在淮泗之地为官,
# 淮泗:淮河、泗水。古泗水发源于今山东泗水县,西南流经曲阜、鱼台、江苏徐州,至洪泽湖畔龙集附近入淮。,伯舅:母亲的哥哥。
"卓鲁方喟然":连卓茂、鲁恭都会感叹其政绩。
# 方:将。,卓鲁:指东汉卓茂、鲁恭。卓茂任密县令,教化大行,道不拾遗;鲁恭任中牟县令,专行德化,不任刑罚。事见《后汉书》本传。
"悠哉自不竞":多么悠然自得不与人争竞,
# 竞:争,谓伯舅不争名逐利。
"退耕东皋田":退隐耕种东皋的田地。
# 皋:泽边高地。
"条桑腊月下":腊月里修剪桑枝,
# 条桑:修剪桑枝。
"种杏春风前":在春风到来之前种植杏树。
"酌醴赋归去":斟酒赋诗抒发归隐情怀,
# 酌醴赋归去:用陶潜事。
"共知陶令贤":众人都知(他如)陶令般贤德。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歌介绍了六舅曾在淮泗为官,政绩可与卓茂、鲁恭媲美,却恬淡不争,选择退耕东皋田园;描绘了他腊月修剪桑枝、春风前栽种杏树的田园劳作场景;体现了六舅不慕荣华、向往隐逸的高洁品格,营造了宁静闲适的田园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六舅归隐选择的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伯舅吏淮泗,卓鲁方喟然”巧用东汉卓茂、鲁恭的典故。卓茂、鲁恭均为东汉良吏,以教化德治闻名;诗中用此典故暗赞六舅为官淮泗时政绩显著,可与古代贤吏比肩。“酌醴赋归去,共知陶令贤”巧用陶渊明的典故。陶渊明曾任彭泽令,后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诗中用此典故,将六舅归隐之举与陶渊明相比,赞其不慕仕途、甘于隐逸的贤德。
3. 分段赏析
首联:“伯舅吏淮泗,卓鲁方喟然”。此联开篇点出六舅的为官经历,以东汉贤吏卓茂、鲁恭“喟然”赞叹的侧面描写,不着痕迹地烘托出六舅在淮泗任职时政绩突出,为后文写其归隐做铺垫,暗含对其能力的肯定。颔联:“悠哉自不竞,退耕东皋田”。承接首联,转而写六舅的处世态度。“悠哉”尽显其恬淡心境,“不竞”点明他不与世俗争名逐利的品格,“退耕东皋田”则直接交代其归隐的选择,展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颈联:“条桑腊月下,种杏春风前”。此联聚焦田园劳作场景,“腊月下”“春风前”点明时令,“条桑”“种杏”描绘具体农事,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归隐生活的闲适与规律,字里行间透着对自然时序的顺应与热爱。尾联:“酌醴赋归去,共知陶令贤”。以六舅饮酒赋诗、效仿陶渊明归隐作结,“酌醴”“赋归去”再现归隐后的自在情态,将六舅与“陶令”并提,既点出归隐的文化意涵,又明确表达了对其贤德品格的认同与赞美。
上一篇:唐·雍裕之《江上闻猿》
下一篇:唐·顾况《杂曲歌辞·桃花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