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成旅逸":没有机心便觉旅途闲逸,
"中夜上江楼":半夜独自登上江边水楼。
"云尽月如练":云散后月亮如白绸铺展,
"水凉风似秋":水凉透风里泛起秋意幽。
"凫声闻梦泽":野鸭啼鸣惊破云梦泽的寂静,
"黛色上昭丘":青黑色暮霭悄然爬上昭丘。
# 昭丘:亦作“昭邱”。春秋楚昭王墓。在湖北省当阳县东南。《文选·王粲》:“北弥陶牧,西接昭丘。”李善注引《荆州图记》:“当阳东南七十里,有楚昭王墓,登楼则见,所谓昭丘。”南朝齐谢朓《赠西府同僚》诗:“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清吴伟业《永和宫词》:“昭邱松檟北风哀,南内春深拥夜来。”,黛色:青黑色。五代鹿虔扆《虞美人》词:“九疑黛色屏斜掩,枕上眉心歛。”
"不远人情在":虽知人间情谊未曾远去,
"良宵恨独游":怎奈良夜独游徒增怅惘愁。
# 良宵:长夜;深夜。唐李峤《饯骆四》诗之二:“甲第驱车入,良宵秉烛游。”
唐代文学家
欧阳詹(757~802),唐代文学家。字行周,泉州晋江(今福建)人。贞元八年进士,授国子监四门助教。贞元十五年,上书宰相郑余庆,不得进用,全力参与韩愈的古文运动,迁四门博士。欧阳詹工诗善文。其诗多干谒、酬赠之作,长于叙事抒情,葛立方称其诗“皆缘情不薄”。韩愈称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代表作品有《吊九江碑材文》《暗室箴》《闻邻舍唱凉州有所思》《乐津店北陂》等。著有《欧阳行周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荆南夏夜水楼怀昭丘直上人云梦李莘》是中唐诗人欧阳詹创作的五言律诗,属于登楼怀人题材。全诗以夏夜登楼为背景,首联点明随心行旅的心境与登楼时间地点,颔联、颈联描绘云尽月明、水凉风清、凫声入耳、黛色染丘的夜景,营造澄澈宁静氛围,尾联抒发虽有人情温暖却独游良宵的遗憾,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知音难觅、孤独行旅的淡淡哀愁。
2. 分段赏析
“无机成旅逸,中夜上江楼”两句是叙事开篇。“无机”意为没有世俗机心,表明诗人摆脱了世俗纷扰,得以享受旅途的安逸,奠定了轻松闲适的基调。“中夜”点明时间,深夜时分诗人登上江楼,“上江楼”的动作引发后文所见所感,为全诗展开场景描写做铺垫。“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两句是写景名句。“云尽”描绘出夏夜天空澄澈,云雾消散的景象,为月光铺展营造出广阔空间。“月如练”运用比喻,将明月比作白色的绸缎,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月光的皎洁、柔和与绵长。“水凉”写出江水带来的凉意,“风似秋”则进一步通过触觉感受,以秋风作比,突出夏夜江风的清凉,仿佛已到秋季,从视觉和触觉两个角度,营造出清冷幽静的氛围。“凫声闻梦泽,黛色上昭丘”两句继续写景,拓展意境。“凫声”以听觉描写,野鸭的叫声从梦泽传来,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层次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广阔的云梦泽畔。“黛色”本指青黑色,这里用来形容昭丘在夜色中的山色,“上”字赋予山色动态感,仿佛黛色正缓缓爬上昭丘,从听觉和视觉两个维度,勾勒出一幅悠远、静谧的山水画卷。“不远人情在,良宵恨独游”两句直抒胸臆。“不远人情在”表明友人虽距离不远,但此刻却不在身边,诗人心中记挂着他们,饱含思念之情。“良宵恨独游”直接点明在这美好的夜晚,诗人因独自游览而心生遗憾,将孤独寂寞之感抒发得淋漓尽致,情感真挚自然,使整首诗在景语之后,以情语作结,余韵悠长。
上一篇:唐·杜甫《奉待严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