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dài
yá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shū
fāng
yòu
rén
lái
zhòng
zhèn
hái
shì
cái
cháng
guài
piān
zhōng
dài
zhī
jīng
jié
nián
huí
jiǎo
yīng
yuǎn
xià
jīng
mén
cuī
shēn
lǎo
shí
wēi
huì
miàn
shēng
jīn
bào
xiàng
shuí
kāi

译文

在这异乡又高兴地迎来了老朋友,这重要的地方正需要像您这样能济世的人才。常常奇怪那些偏将副官们整天都在等待,却不知道您的旌节相隔一年才回来。想要辞别这巴地的边境,此时莺啼声声相和,远远地离开这军门,催行的船只已经在催促。自己年老又逢时局危急,更渴望与您见面,我这一生的抱负又能向谁倾诉呢?

逐句剖析

"殊方又喜故人来":在这异乡又高兴地迎来了老朋友,

# 殊方又喜故人来:《列子》:“殊方偏国。”

"重镇还须济世才":这重要的地方正需要像您这样能济世的人才。

"常怪偏裨终日待":常常奇怪那些偏将副官们整天都在等待,

# 常怪偏裨终日待:《汉书·冯奉世传》:韩昌为偏裨(裨,pí,副、小),到陇西。《后汉·袁绍传》:“偏裨列校,勤不见纪。”

"不知旌节隔年回":却不知道您的旌节相隔一年才回来。

# 不知旌节隔年回:《唐·职官志》:天宝中,缘边御戎之地,置八节度使,受命之日,赐之旌节。时武为剑南节度使也。《周礼》:“道路用旌节。”注:“析羽为旌,以彰其节。”终日待而隔年方回,怪其回之迟也。武入朝在宝应元年秋,其回成都在广德二年春,除前后相见时,中间止隔一年耳。唐凌敬诗:“已复长望隔年人。”

"欲辞巴徼啼莺合":想要辞别这巴地的边境,此时莺啼声声相和,

# 欲辞巴徼啼莺合:巴徼(徼,jiào,边界),巴在边徼也。

"远下荆门去鹢催":远远地离开这军门,催行的船只已经在催促。

# 远下荆门去鹢催:《子虚赋》:“浮文鹢(鹢,yì,指船)。”赵曰:船首画鹢,以惊水怪。《淮南子》:“龙舟首。”《方言注》:“鹢,鸟名。今江东贵人船前作青雀,是其像。”

"身老时危思会面":自己年老又逢时局危急,更渴望与您见面,

# 身老时危思会面:古诗:“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一生襟抱向谁开":我这一生的抱负又能向谁倾诉呢?

# 襟:一作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奉待严大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通过对严武的赞美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展现了杜甫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全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风格沉郁,体现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作品不仅表达了对严武的敬意,也反映了杜甫晚年漂泊的生活状态和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奉待严大夫》是杜甫在广德二年(764年)创作的。当时杜甫53岁,漂泊西南,生活困苦。严武(严大夫)是杜甫的挚友,曾多次帮助杜甫。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严武重来镇蜀的期待和喜悦之情。这首诗反映了杜甫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抱向谁开”,直接抒发了自己在年老且时局危急的情况下,渴望与严武见面,以及一生抱负无人可诉的苦闷,情感真挚而强烈。借景抒情:“欲辞巴徼啼莺合,远下旌门去鹢催”,通过描写巴地边境莺啼的景象和催行的船只,借景表达了自己即将离开此地的不舍和对严武到来的期待等复杂心情。

2. 分段赏析

首联“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开篇点明在异乡迎来故人的喜悦之情,同时强调蜀地这样的重镇需要严武这样的济世之才,既表达了友情,又对严武的才能给予高度评价。颔联“常怪偏裨终日待,不知旌节隔年回”,写自己之前一直不理解偏裨们为何终日等待,原来是严武时隔一年才回来,从侧面体现出严武在蜀地的重要地位以及大家对他的期盼。颈联“欲辞巴徼啼莺合,远下旌门去鹢催”,描写自己即将离开巴地,此时莺啼声起,催行的船只也在催促,借景烘托出自己复杂的心情,既有对离开的不舍,又有对严武到来的期待。尾联“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一作怀)抱向谁开”,直接抒发感慨,自己年老且时局危急,渴望与严武见面,因为自己一生的抱负难以施展,只有严武这样的知己或许能理解,将自己的怀才不遇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表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吴融《自讽》

下一篇:唐·欧阳詹《荆南夏夜水楼怀昭丘直上人云梦李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