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guó
zhāng
zhǔ
簿

朝代:唐作者:包融浏览量:1
àn
lǎn
chū
jiě
yīng
bié
chù
yáo
jiàn
zhōu
zhōng
rén
shí
shí
huí
zuò
bēi
fāng
suì
wǎn
huā
luò
qīng
xuān
shù
chūn
mèng
suí
xīn
yōu
yáng
zhú
jūn

译文

湖岸边缆绳刚刚解开,黄莺在离别之处啼叫。远远看见船中的人,时不时回头望一眼。坐着悲叹美好的岁月将尽,青轩外的树上花朵飘落。春梦随着我的心,悠扬地追逐着你离去。

逐句剖析

"湖岸缆初解":湖岸边缆绳刚刚解开,

"莺啼别离处":黄莺在离别之处啼叫。

"遥见舟中人":远远看见船中的人,

"时时一回顾":时不时回头望一眼。

"坐悲芳岁晚":坐着悲叹美好的岁月将尽,

"花落青轩树":青轩外的树上花朵飘落。

"春梦随我心":春梦随着我的心,

"悠扬逐君去":悠扬地追逐着你离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国子张主簿》是唐代诗人包融创作的一首五言送别诗,收录于其现存八首诗中。前四句以“湖岸缆初解”开篇,通过莺啼、舟影、回顾等意象层层递进,描绘了送别友人张主簿的场景;后四句转入虚写,由送别场景转向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并以春梦为喻,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具象化,形成由外而内的情感升华。全诗句句含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自然意象转换,完成了从具象离别到抽象思念的情感跃迁,真切地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作为“吴中四士”之一,唐代诗人包融的创作深深浸润于江南文化之中。其诗作往往展现出水乡独有的细腻情感,字里行间充满灵动的智慧与意趣。在《送国子张主簿》一诗里,包融以送别国子监主簿张某为背景,巧妙地将江南秀丽的自然景致融入其中,抒写了唐人特有的离别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送别的五言古诗。诗歌通过描写湖岸送别时的场景和春光将尽的景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和离别伤感。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遥见舟中人,时时一回顾”两句是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前一句写诗人长久地伫立在岸边,远远地望向舟中的友人,目光始终追随着船只;后一句写舟中的友人也时不时地回头望向岸边的诗人。以细微动作传递深厚情谊,将离别的不舍展现得淋漓尽致。虚实相生:前四句聚焦现实场景,写送别情景和人物动作的细节刻画,后四句转入心理意象,借暮春花落的景象,抒发友人离别之后内心的伤感。通过虚实交织拓展情感层次,丰富了诗歌意境。对比:“莺啼别离处”黄莺欢快的啼叫声充满生机与活力,显示出春之生机;“花落青轩树”是暮春时节,花朵纷纷从青色轩阁旁的树上落下的衰败之景,显示出春之凋零,二者对比,强化了春天逝去、美好时光消逝的悲伤心理。反衬:“莺啼别离处”黄莺欢快的啼叫声充满生机与活力,显示出春之生机;“花落青轩树”是暮春时节,花朵纷纷从青色轩阁旁的树上落下的衰败之景。以春之生机的莺啼反衬的衰败之景的落花,强化了春天逝去、美好时光消逝的悲伤心理。烘托:“莺啼别离处”黄莺欢快的啼叫声充满生机与活力,然而在此情此景下,却借黄莺啼鸣烘托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愁绪,让离别的伤感愈发浓烈。

3. 分段赏析

“湖岸缆初解,莺啼别离处”两句点明送别场景。“湖岸”明确地点,说明诗人与友人是在湖边送别,友人即将乘船远行。“缆初解”细致描绘出船即将启程,缆绳刚刚解开的瞬间,暗示离别时刻的到来。“莺啼”既表明时间为春季,又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黄莺欢快的啼叫声本应充满生机与活力,然而在此情此景下,却更加重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愁绪,形成鲜明的情感反差,让离别的伤感愈发浓烈。“遥见舟中人,时时一回顾”两句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展现出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与不舍之情。前一句写诗人长久地伫立在岸边,远远地望向舟中的友人,目光始终追随着船只;后一句写舟中的友人也时不时地回头望向岸边的诗人。这种眼神的交流,实则是心灵的呼唤,双方都对彼此的离去充满不舍。诗人“遥望”与友人“回顾”这两个动作,分别从两人的角度出发,生动地表现出他们之间友谊的深厚,将离别的不舍展现得淋漓尽致。“坐悲芳岁晚,花落青轩树”两句从送别场景转向别后时刻的心理意象。“坐”在这里意为“因为、由于”。暮春时节,花朵纷纷从青色轩阁旁的树上落下,这一衰败之景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悲伤。表面上看,诗人是在为春天的逝去、美好时光的消逝而悲伤,实际上是借景抒情,借暮春花落的景象,抒发友人离别之后,自己内心的伤感。朋友的离去如同春天的离去一般,无法挽留,让诗人倍感孤独与失落,曾经相聚的欢乐时光一去不复返,而此次离别,又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春梦随我心,悠扬逐君去”两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暮春时节夜深人静之时,友人频繁地出现在诗人的梦境之中。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由此可见友人在诗人心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友人已然离去,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诗人只能借助梦境来传达对友人的思念。梦境中,诗人的心仿佛化作春梦,悠悠扬扬、飘飘荡荡地追逐着友人而去。这份浓浓的情谊中,饱含着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不舍,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因离别而产生的无奈相思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钟云:写得妙(“莺啼”句下)!钟云:说所送之人“回顾”,情便深(“时时”句下)。钟云:幻(“春梦”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送平澹然判官》

下一篇:唐·贾岛《春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