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阳关路":不认得边塞的道路,
#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教煌市西南古董滩附近,因位于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后来也用来泛指远方边关
"新从定远侯":刚刚跟从像班超那样的将军出征。
# 定远侯:东汉班超的封号。班超早年家贫,为官府抄书,曾经投笔感叹:“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来投笔从戎,奉使西域,在三十一年间,使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和汉朝保持贡属或和平关系,极大削弱了匈奴在西域的势力,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封定远侯。
"黄云断春色":边疆裹挟着沙尘的黄云遮断了春天的景色,
"画角起边愁":军中画角的声音唤起了边将的忧愁。
# 起:一作“越”。,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画角。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角:军用管乐器。
"瀚海经年到":瀚海要走一年多才到,
# 到:一作“别”。,瀚海:唐朝设立瀚海都督府,唐朝管理回纥诸族的羁縻都督府在今蒙古国境内。
"交河出塞流":交河水远远地流出塞外。
# 交河:最早是西域“车师前国”的都城,因河水分流绕城下,故称交河。唐朝安西都护府最早设在交河故城,位于今吐鲁番市以西。14世纪窝阔台的后裔等经过多年的残酷战争,先后攻破高昌、交河。由于窝阔台后裔受中东伊斯兰教影响皈依伊斯兰教,他们在攻克交河后强迫当地居民放弃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兰教。
"须令外国使":您要让那些外国的臣使,
"知饮月氏头":知道当年匈奴用月氏王头骨饮酒的暴行。
# 月氏头:冒顿即位为单于后,于公元前174年前后,派右贤王领兵西征,再次击败月氏,杀月氏王,以其头骨制成饮器,迫使月氏西迁。月氏,亦作“月支”,古族名,曾于西域建月氏国。其族先游牧于敦煌,祁连间。汉文帝时遭匈奴攻击,西迁塞种故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西迁的月氏人称大月氏,少数没有西迁的人入南山(今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知:一作“只”。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友人平澹然跟随定远侯初次奔赴阳关塞外的情景,营造出塞外雄浑苍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以及对其在边塞建立功勋、扬大唐国威的期望。
2. 写作手法
用典:“新从定远侯”,“定远侯”指东汉班超,他曾出使西域,为平定边疆立下赫赫战功。此处借班超的典故,暗示友人如同追随班超一般,踏上为国立功的征程,表达诗人对友人志向的肯定与赞美,丰富了诗歌内涵,使诗歌更具历史厚重感。借景抒情:“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描绘了黄色的云隔断春色,画角声在边塞响起,引发愁绪。“黄云”营造出塞外雄浑、苍凉的氛围,“画角”声增添了愁苦之感。诗人借这些塞外之景,传达出对友人即将前往艰苦边塞的担忧与牵挂之情,景中含情,情因景生。直抒胸臆:“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氏头”,直接表达出希望友人能让外国使者见识到大唐的威严,像打败月氏那样建立功勋。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鲜明地展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激励与期望,情感真挚且强烈,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3. 分段赏析
“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两句点明友人此次行程。“不识”表明阳关路对友人而言陌生遥远,暗示旅途未知与艰辛;“新从定远侯”则点出友人追随定远侯出征,如同东汉班超般踏上为国立功之路,既交代背景,又体现友人志向,为全诗奠定慷慨基调。“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是描绘塞外景象。“黄云”阻断春色,营造出雄浑苍凉氛围,与内地春日的明媚形成强烈反差;“画角”声起,在空旷的塞外显得格外凄厉,引发边愁。诗人借景抒情,将对友人即将身处艰苦塞外的担忧与牵挂融入其中,情景交融,感染力强。“瀚海经年到,交河出塞流”写友人路途遥远。“瀚海”点明目的地之偏远,需经年才能到达,极言路途漫长;“交河出塞流”描绘交河奔腾出塞的景象,从侧面烘托出友人征程的不易,进一步强化了边塞的荒寒之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友人此次出行的艰辛。“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氏头”直抒胸臆。诗人直接表达希望友人能在边塞建功立业,使外国使者见识大唐威严,如同击败月氏般扬我国威。此句将对友人的激励与期望推向高潮,展现出豪迈气概与爱国情怀,也体现出唐代文人对建功塞外的向往与自信。
4. 作品点评
该诗生动描绘了送友人平澹然出塞的场景。开篇至中间六句,细致入微地勾勒出友人出塞路途的艰辛,以及边塞之地的荒僻与苦寒。在遥远的塞外,环境恶劣,征途充满艰难险阻。而诗的结尾部分,着重强调了平澹然判官肩负的守边重任,从中彰显出平判官豁达磊落的胸怀与壮志豪情。整首诗的风格雄浑悲壮,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使诗中的场景与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生动鲜活,极具感染力。
# 壮怀磊落,尾联略见振作。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
# 玉遮曰:“黄云”二句悲壮,不堪再读。
明李攀龙《唐诗选》
# 用意用字,俊逸不凡。
明徐用吾《唐诗分类绳尺》
# 二四意象深露,自然入妙,所以为佳。若刻之使深,逼之使露,则有伤根动窟之病,纵有佳句精彩,薄而气象浅矣。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徐充曰:三、四“断”字、“起”字工甚。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匀。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此首气不逮“绝域”一首,而丁与相埒。
清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
# 落句即退之“先断腰膂”之意。
清焦袁熹《此木轩五言律七言律读本》
# 收亦最重,此极神旺。顾云:筹边意雄浑。
清吴煊、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
# 三、四自然警亮,盛音如是。此及下章皆酬应正声,见公苍浑一斑矣。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 摩诘诗佳句甚夥,如“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皆超然绝俗,出人意表。
清彭端淑《雪夜诗谈》
下一篇:唐·包融《送国子张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