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bēi
yuǎn
wàng

朝代:唐作者:储嗣宗浏览量:1
xián
mén
héng
táng
hóng
shù
jīng
shuāng
wàng
qiū
cǎo
rén
gēng
yáng
yān
shè
fēi
xià
liáng
wéi
yǒu
tián
jiā
shì
xiāng

译文

闲置的门旁横卧着古老的池塘,红叶的树木已被寒霜惊动。独自站立远望秋天的草地,农夫在夕阳下耕作田地。孤烟从狭小的农舍袅袅升起,白鹭翩然飞落在渔梁堤坝。唯有农家耕作的场景,这般亲切,恍若回到了故乡。

逐句剖析

"闲门横古塘":闲置的门旁横卧着古老的池塘,

"红树已惊霜":红叶的树木已被寒霜惊动。

"独立望秋草":独自站立远望秋天的草地,

"野人耕夕阳":农夫在夕阳下耕作田地。

"孤烟起蜗舍":孤烟从狭小的农舍袅袅升起,

"飞鹭下渔梁":白鹭翩然飞落在渔梁堤坝。

"唯有田家事":唯有农家耕作的场景,

# 唯:一作惟。

"依依似故乡":这般亲切,恍若回到了故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陂远望》是唐代诗人储嗣宗创作的田园诗作。此诗前两联以白描手法勾勒秋日乡野图景:首联写闲静门庭与覆霜红树相映,点出深秋时令;颔联刻画诗人独立远眺秋草之态,与野老暮归耕作之景形成动静对照。后两联聚焦田园细节:颈联以孤烟袅袅的村舍与飞鹭翩落的渔梁构成空间纵深,尾联直抒对田家生活的眷恋,隐现对故乡的追慕。全诗以疏淡笔触铺展秋野、农事、村居等意象,通过红树惊霜的明艳与孤鹭渔梁的萧疏形成色彩张力,又在“望”的视角中完成由景入情的升华。其艺术特色在于以简淡语言构建多维田园空间,将农耕场景与自然风物交织,于静穆意境中透露出对淳朴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储嗣宗(795?~?),唐代诗人。润州延陵(今江苏常州市金坛区)人。储光羲曾孙,大中十三年登进士第,曾任校书郎。储嗣宗与顾非熊、顾陶等人友善,推崇王维的诗,所作亦多写山水景致。辛文房称之“苦思梦索,所谓逐句留心,每字著意,悠然皆尘外之想”。著有《储嗣宗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闲门横古塘​​”此句以静态视角勾勒乡居环境。“闲门”暗示主人远离尘嚣的闲适心境,“横”字赋予古塘悠然舒展的形态,与门庭的静谧形成空间呼应。古塘的沧桑感与闲门的幽寂相融,既点明诗人所处环境的清幽,又暗含对质朴田园生活的初步感知。“红树已惊霜​​”“红树”与“惊霜”构成色彩与情感的双重张力。经霜的树叶愈显浓艳,以“惊”字拟人化,既写秋意骤临的自然现象,又暗含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此句以明丽色彩打破前句的灰调,却在绚烂中隐现萧瑟,为后文思乡之情埋下伏笔。“独立望秋草​​”“独立”凸显诗人的孤寂姿态,“望”字统领全诗视角。秋草的枯黄与蔓延暗示季节的深沉,诗人凝望的不仅是自然景物,更是漂泊生涯中难以排遣的怅惘。此句以极简笔墨勾画出“望”的主体与客体,为后文田园场景的铺陈奠定沉郁基调。“野人耕夕阳​​”“野人”与“耕夕阳”构成动态农事图景。农人暮归的剪影与落日余晖交织,既展现田园劳作的艰辛,又赋予画面以温暖的生命力。“耕”字的笃定与“夕阳”的流逝形成对照,暗含诗人对质朴农耕生活的向往,亦反衬自身宦游的漂泊无依。“孤烟起蜗舍​​”“孤烟”与“蜗舍”以小见大,摹写乡村生活的寂寥与简朴。炊烟袅袅的孤寂感与蜗牛壳般狭小的屋舍相映,既暗示农家的清贫,又透露出田园生活的宁静自足。此句通过细节捕捉,将视线从辽阔原野转向具体人居,深化了田园场景的层次感。“飞鹭下渔梁​​”“飞鹭”的灵动与“渔梁”的稳固形成动静平衡。白鹭翩然降落渔梁的瞬间,既打破前句的静态,又以鸟类的归栖暗示黄昏时分的降临。此句以色彩(鹭白)与动作(飞下)的鲜活,为全诗增添一抹轻盈,亦暗含对自然规律的静观。“唯有田家事​​”“唯有”二字陡转,将前文所有景物收束于“田家事”的范畴。此句点明诗人情感落脚点:唯有农耕生活的质朴纯粹,能慰藉其异乡漂泊的孤寂。通过否定性表达(“唯有”)强化肯定性判断,凸显田园对游子的精神召唤。“依依似故乡​​”尾句以“依依”收束全篇,将田园劳作升华为精神原乡。“似故乡”并非简单的相似性判断,而是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情感投射——在异乡的秋景中,农耕场景的熟悉感与温暖感,已然成为故乡的替代性符号。此句以克制笔法传递深沉眷恋,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十字句法难得此自然(“独立”二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会心处不必在远(“独立”句下)。

清张豫章《历代诗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曹邺《读李斯传》

下一篇:唐·汪遵《延平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