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í
zhōu
miào
lín
tái

朝代:唐作者:韦表微浏览量:1
èr
sān
xiàng
nǎi
guāi
shèng
dào
mái
rén
xīn
kāi
shàng
wén
xià
yǒu
dìng
āi
jiē
lín
shú
wèi
lái
zāi
zhōu
suī
gāng
kǒng
shí
shèng
shī
shū
shān
yuè
dìng
quàn
shàn
chéng
è
jiān
xié
nǎi
zhèng
jiē
lín
zhāo
mìng
shèng
shí
dài
xíng
wèi
zūn
gǒu
huò
guāi
shēn
qióng
dào
cún
zhāo
chí
kǒng
mén
jiē
lín
shú
zhī
rén
yùn
shù
cán
zhì
shí
fǒu
chǔ
guó
qīn
guǎng
广
qín
fēng
chǐ
qiáng
rèn
è
quē
jiē
lín
yǒu
yōu
zhǐ
shì
zhì
lín
shì
luàn
jūn
chū
fēi
shí
鹿
tóng
qún
kǒng
shèng
lín
xiáng
jiē
lín
tiān
suǒ
wáng
shèng
rén
zuò
rán
hòu
wáng
dào
míng
wáng
dào
míng
rán
hòu
ruì
yīng
zhì
líng
kuàng
gǎn
tōng
míng
shù
yīn
dào
sàng
mín
wǎng
yōu
guī
shì
wén
wáng
yǒu
wèi
zhī
shèng
chéng
tāng
zhī
shén
rén
xián
fèng
míng
zhōu
líng
chí
dào
suǒ
shǔ
yóu
shì
zhòng
wèi
zhī
shèng
shù
wén
zhī
xiàn
zhāng
xiū
lín
xiàn
shí
wáng
shì
zhǔ
jìn
tiān
zhī
zūn
cún
wèi
hào
zhōu
gōng
zhī
suǒ
fēng
yòng
dài
zhī
yuè
fēng
diǎn
ér
wèi
zhòng
tiān
zòng
zhī
shēng
zhōng
zhōu
gōng
zhī
bāng
zhì
wén
zhī
dào
guān
fèi
xīng
zhī
yùn
zhī
zuò
zhě
zài
wèi
shēng
mín
quán
xíng
shǎng
shì
tiān
jiāng
sàng
mín
ér
wèi
sàng
wén
nǎi
zhuì
jué
shēn
jiù
zhāng
biàn
wén
yuē
wéi
diǎn
xiàn
lǎn
cháng
zhī
guī
jìng
zhèng
sān
gāng
zhī
guǐ
zhé
wáng
zhī
dào
yōu
ér
míng
shèng
shì
zài
tiān
jiā
ruì
guāng
zhào
jué
gōng
zhōu
jìng
āi
ér
yǒu
yóu
guān
zhī
gài
chūn
qiū
wéi
wáng
zhī
guó
wéi
wáng
suǒ
zài
suǒ
rén
wéi
zhōu
háng
quán
bāo
biǎn
wéi
gāo
chéng
héng
liú
zhī
tiān
xià
zhī
shàng
liè
guó
zhī
xià
péi
chén
zhī
zhù
dào
xìn
tiān
xià
ér
xìn
zhì
zhě
zhù
dāng
shí
ér
zhù
hòu
dài
xiàng
shǐ
使
zhòng
yǒu
téng
xuē
zhī
sān
jiā
zhī
zhòng
xīng
wáng
pèi
zhēng
mín
lín
chū
jiāo
suǒ
è
rén
zāi
lín
xiàn
kǒng
zhī
dào
zhāng
lín
zhōu
shì
zhī
luàn
shèng
rén
zhī
shēng
shí
huà
xíng
jiāng
hàn
shí
dào
mèng
líng
ruì
zhī
chū
shí
míng
jiàn
jiāo
miào
shí
shēn
cán
tiān
shì
shèng
rén
néng
shùn
shí
rén
néng
fǎn
shí
shèng
líng
ruì
néng
yīn
shí
yìng
gǎn
néng
fǎn
shí
líng
bèi
è
chén
cài
huò
lín
yǐng
xiǎng
zhī
yìng
zhù
chūn
qiū
zhuàn
yuē
yǒu
gào
zhě
yuē
yǒu
jūn
ér
jiǎo
zhě
kǒng
yuē
shú
wèi
lái
zāi
shú
wèi
lái
zāi
zhī
gài
shā
zhī
ér
gǎn
yǒu
shì
rén
zhī
yuán
nián
dōng
shí
yuè
biǎo
wēi
huá
zhī
cóng
shì
shǐ
使
yùn
yáng
tíng
cān
fǎng
访
jīng
huò
lín
zhī
jiù
rǎng
qiě
yuē
hòu
zhī
rén
zhù
tái
jīng
jué
gǎn
xiān
shèng
zhī
lín
chū
ér
fēi
shí
pái
huái
dào
zhōu
nǎi
zuò
míng
yuē

译文

天地闭塞,日月星三象乖戾。圣道埋藏抑郁,人心愚昧未开。上无周文王、周武王那样的贤君,下有鲁定公、鲁哀公那样的庸主。叹息啊麒麟,你为谁而来。周室虽然纲纪崩坏,孔子实则继承圣统。《诗》《书》已经删定,礼乐制度得以大定。劝勉善行、惩戒恶行,奸邪之徒方才端正。叹息啊麒麟,你能彰显天命符瑞。圣人若与时势相合,教化通行而地位尊崇。若与时势相悖,身遭困厄而道统犹存。光明的鲁国城邑,曾是孔子栖居之地。叹息啊麒麟,谁能知晓你的仁德。气运衰微、命数将尽,德行高尚却时运不济。楚国疆域渐渐扩大,秦国封土日益扩张。孔子的学说如高墙困厄,在阙里艰难前行。叹息啊麒麟,你无处可栖止。世道太平则麒麟现,世道混乱则如獐兔。出世不合时宜,只能与麋鹿为伍。孔子不自诩为圣人,麒麟不自显为祥瑞。叹息啊麒麟,上天为何遗弃这世道。圣人出现。然后王道得以彰显。王道彰显。然后祥瑞之兆降临。神灵的赐福与人事感应相通。这道理暗合天命定数。从前殷商王道衰败。百姓无所归依。于是周文王以有君位的圣人之身。继承商汤的德行。神人皆得安定。所以凤凰在岐山鸣叫(以示祥瑞)。到了周代德行衰落。大道无所归附。于是孔子以无君位的圣人之身。传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礼法。典章制度得以修明。所以麒麟在鲁国出现。当时周王室失去权威。礼法荡然无存。天子的尊号。空有其名。鲁国是周公的封国。沿用四代的礼乐制度。前代的风尚与典章。蕴蓄而未发扬。孔子以天赋的德行。生于鲁国之中。居住在周公的邦国。志向在于文武之道。观察天下兴衰的气运。知道传承大道的责任在自己身上。虽无君位来庇护百姓。无权力来掌管刑罚与奖赏。上天似乎要让百姓陷入危亡。却并未消亡文明教化。于是孔子接续断绝的道统。重申旧有的典章。变革礼仪形式。简约为典章法则。总揽五常作为借鉴。匡正三纲的规范。帝王之道。由幽暗重新变得光明。崇高的德行与伟大的功业。于此得以存续。上天赐予吉祥瑞兆。彰显他的功绩。这是周敬王、鲁哀公等。这些在位者无法拥有的。由此看来。《春秋》是推行王道的工具。鲁国是寄托王道的所在。在这寄托王道之处。方能举起(推行)王道的工具。以仁义为舟船。以褒贬为船桨。乘越横流的波浪。拯救天下溺水的百姓。上无诸侯列国的辅佐。下无卿大夫的帮助。所以大道不被天下人信服。却被智者信服。礼法未在当时彰显。却在后代彰显。假使孔子拥有滕国、薛国那样的土地。得到三家大夫那样的部众。振兴王道恩泽。广施于百姓。那么麒麟会出现在他的郊野。得其所哉。又怎会被猎人所害。所以麒麟不出现。孔子之道就无法彰显。麒麟不死去。周室的混乱就无法达到极点。啊。圣人出生。若逢其时。教化就能通行于江汉流域。若生不逢时。大道就会屈服于权臣。祥瑞的出现。若逢其时。就会被敬献给郊庙。若生不逢时。就会遭遇残害。圣人能顺应时势救济世人。却不能违背时势自我彰显。祥瑞能因时势感应降临。却不能违背时势自我灵验。孔子在陈蔡遭遇困厄。麒麟在大野被捕获。(圣人与祥瑞的命运)如影随形。其应验十分显著。《春秋传》记载。有人报告说。有一只长着一只角的獐。孔子说。它为谁而来呢。它为谁而来呢。孔子难道真的不知道吗。只是(麒麟被)猎杀而不敢据为己有。所以用疑问的方式警示世人啊。元和五年冬十一月。我(韦表微)以滑州从事的身份。出使郓阳。停车探访古迹。经过麒麟被捕获的旧地。有人说。后人在此筑台。以标记这条道路。感慨先圣生不逢时。致使麒麟出现却不合时宜。我在道路上徘徊。于是作铭如下。

逐句剖析

"二仪既闭":天地闭塞,

# 闭:一作“辟”。,二仪:天、地。

"三象乃乖":日月星三象乖戾。

# 乖:一作“垂”。,三象:日、月、星。

"圣道埋郁":圣道埋藏抑郁,

# 埋:一作“堙”。

"人心不开":人心愚昧未开。

"上无文武":上无周文王、周武王那样的贤君,

# 文武:周文王、武王,代指圣君。

"下有定哀":下有鲁定公、鲁哀公那样的庸主。

# 定哀:指鲁国最后两位君主定公、哀公。

"吁嗟麟兮":叹息啊麒麟,

"孰为来哉":你为谁而来。

"周虽不纲":周室虽然纲纪崩坏,

"孔实嗣圣":孔子实则继承圣统。

"诗书既删":《诗》《书》已经删定,

# 既:一作“载”。,诗书:《诗经》《尚书》。据说孔子曾删诗书,定礼乐。

"礼乐大定":礼乐制度得以大定。

"劝善惩恶":劝勉善行、惩戒恶行,

"奸邪乃正":奸邪之徒方才端正。

"吁嗟麟兮":叹息啊麒麟,

"克昭符命":你能彰显天命符瑞。

# 昭:显扬。

"圣与时合":圣人若与时势相合,

"代行位尊":教化通行而地位尊崇。

"苟或乖戾":若与时势相悖,

"身穷道存":身遭困厄而道统犹存。

"于昭鲁邑":光明的鲁国城邑,

# 鲁邑:鲁国之城邑。

"栖迟孔门":曾是孔子栖居之地。

# 栖迟:游息,滞留。

"吁嗟麟兮":叹息啊麒麟,

"孰知其仁":谁能知晓你的仁德。

# 仁:一作“昏”。

"运极数残":气运衰微、命数将尽,

# 残:一作“没”。,数:命数。

"德至时否":德行高尚却时运不济。

"楚国寖广":楚国疆域渐渐扩大,

# 寖广:渐多。

"秦封益侈":秦国封土日益扩张。

# 侈:广大。,秦封:秦国疆土。

"墙仞迫厄":孔子的学说如高墙困厄,

"崎岖阙里":在阙里艰难前行。

# 阙里:孔子居地。

"吁嗟麟兮":叹息啊麒麟,

"靡有攸止":你无处可栖止。

"世治则麟":世道太平则麒麟现,

"世乱则麇":世道混乱则如獐兔。

# 麇:即獐。

"出非其时":出世不合时宜,

"麋鹿同群":只能与麋鹿为伍。

"孔不自圣":孔子不自诩为圣人,

"麟不自祥":麒麟不自显为祥瑞。

# 祥:一作“神”。

"吁嗟麟兮":叹息啊麒麟,

"天何所亡":上天为何遗弃这世道。

# 天何所亡:一作“夫复何云”。

"夫圣人作":圣人出现。

"然后王道明":然后王道得以彰显。

"王道明":王道彰显。

"然后瑞应至":然后祥瑞之兆降临。

"灵贶感通":神灵的赐福与人事感应相通。

"理合冥数":这道理暗合天命定数。

"昔殷道剥丧":从前殷商王道衰败。

"民罔攸归":百姓无所归依。

"于是文王以有位之圣":于是周文王以有君位的圣人之身。

"嗣成汤之德":继承商汤的德行。

"神人咸乂":神人皆得安定。

"故凤鸣于岐":所以凤凰在岐山鸣叫(以示祥瑞)。

"洎周德凌迟":到了周代德行衰落。

"道靡所属":大道无所归附。

"由是仲尼以无位之圣":于是孔子以无君位的圣人之身。

"述文武之法":传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礼法。

"宪章聿修":典章制度得以修明。

"故麟见于鲁":所以麒麟在鲁国出现。

"于时王室无主":当时周王室失去权威。

"礼法尽去":礼法荡然无存。

"天子之尊":天子的尊号。

"存乎位号":空有其名。

"鲁周公之所封":鲁国是周公的封国。

"用四代之礼乐":沿用四代的礼乐制度。

"遗风故典":前代的风尚与典章。

"郁而未发":蕴蓄而未发扬。

"仲尼以天纵之德":孔子以天赋的德行。

"生乎其中":生于鲁国之中。

"居周公之邦":居住在周公的邦国。

"志文武之道":志向在于文武之道。

"观废兴之运":观察天下兴衰的气运。

"知作者在己":知道传承大道的责任在自己身上。

"位不得以庇生民":虽无君位来庇护百姓。

"权不得以司刑赏":无权力来掌管刑罚与奖赏。

"是天将丧斯民也":上天似乎要让百姓陷入危亡。

"而未丧斯文也":却并未消亡文明教化。

"乃缀绝绪":于是孔子接续断绝的道统。

"申旧章":重申旧有的典章。

"变其礼文":变革礼仪形式。

"约为典宪":简约为典章法则。

"揽五常之龟镜":总揽五常作为借鉴。

"正三纲之轨辙":匡正三纲的规范。

"帝王之道":帝王之道。

"幽而复明":由幽暗重新变得光明。

"盛德大业":崇高的德行与伟大的功业。

"于是乎在":于此得以存续。

"天锡嘉瑞":上天赐予吉祥瑞兆。

"光照厥功":彰显他的功绩。

"故周敬鲁哀":这是周敬王、鲁哀公等。

"不得而有也":这些在位者无法拥有的。

"由此观之":由此看来。

"盖春秋为王法之器":《春秋》是推行王道的工具。

"鲁国为王法所寄":鲁国是寄托王道的所在。

"在其所寄":在这寄托王道之处。

"以举其器":方能举起(推行)王道的工具。

"鼓仁义为舟航":以仁义为舟船。

"权褒贬为篙楫":以褒贬为船桨。

"乘横流之波":乘越横流的波浪。

"济天下之溺":拯救天下溺水的百姓。

"上无列国之辅":上无诸侯列国的辅佐。

"下无陪臣之助":下无卿大夫的帮助。

"故道不信于天下":所以大道不被天下人信服。

"而信于智者":却被智者信服。

"法不著于当时":礼法未在当时彰显。

"而著于后代":却在后代彰显。

"向使仲尼有滕薛之土":假使孔子拥有滕国、薛国那样的土地。

"得三家之众":得到三家大夫那样的部众。

"兴我王泽":振兴王道恩泽。

"霈及蒸民":广施于百姓。

"则麟出其郊":那么麒麟会出现在他的郊野。

"得其所矣":得其所哉。

"岂复厄于虞人哉":又怎会被猎人所害。

"故麟不见":所以麒麟不出现。

"则孔子之道不彰":孔子之道就无法彰显。

"麟不死":麒麟不死去。

"则周室之乱不极":周室的混乱就无法达到极点。

"于戏":啊。

"圣人之生也":圣人出生。

"得其时":若逢其时。

"则化行乎江汉":教化就能通行于江汉流域。

"不得其时":若生不逢时。

"则道屈于季孟":大道就会屈服于权臣。

"灵瑞之出也":祥瑞的出现。

"得其时":若逢其时。

"则名荐于郊庙":就会被敬献给郊庙。

"不得其时":若生不逢时。

"则身罹于残天":就会遭遇残害。

"是圣人能顺时以济人":圣人能顺应时势救济世人。

"不能反时以自圣":却不能违背时势自我彰显。

"灵瑞能因时以应感":祥瑞能因时势感应降临。

"不能反时以自灵":却不能违背时势自我灵验。

"被厄于陈蔡":孔子在陈蔡遭遇困厄。

"获麟于大野":麒麟在大野被捕获。

"影响之应":(圣人与祥瑞的命运)如影随形。

"其符著矣":其应验十分显著。

"春秋传曰":《春秋传》记载。

"有以告者曰":有人报告说。

"有麇而一角者何":有一只长着一只角的獐。

"孔子曰":孔子说。

"孰为来哉":它为谁而来呢。

"孰为来哉":它为谁而来呢。

"夫岂不知乎":孔子难道真的不知道吗。

"盖杀之而不敢有":只是(麒麟被)猎杀而不敢据为己有。

"故示人以疑之故也":所以用疑问的方式警示世人啊。

"元和五年冬十一月":元和五年冬十一月。

"表微以滑之从事":我(韦表微)以滑州从事的身份。

"使乎郓阳":出使郓阳。

"停骖访古":停车探访古迹。

"经获麟之旧壤":经过麒麟被捕获的旧地。

"且曰":有人说。

"后之人筑台于此":后人在此筑台。

"以旌厥路":以标记这条道路。

"感先圣之不遇":感慨先圣生不逢时。

"俾麟出而非时":致使麒麟出现却不合时宜。

"徘徊道周":我在道路上徘徊。

"乃作铭曰":于是作铭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池州夫子庙麟台》是中唐诗人韦表微创作的四言诗。此诗开篇以“圣人作”“王道明”“瑞应至”的逻辑,追溯文王承汤德而凤鸣岐地、孔子述文武之道而麟现鲁国的历史关联,继而铺陈周室衰微、礼法崩坏的时代背景,凸显孔子以无位之身缀续道统、删定诗书礼乐、著《春秋》明褒贬的功绩。诗中借“麟出非时”的典故,感慨圣人“顺时济人”却“身穷道存”的命运,既肯定孔子对帝王之道的中兴之功,又悲叹其生不逢时的境遇,将历史思考与个人感怀熔于一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二仪既闭,三象乃乖。圣道埋郁,人心不开。”“二仪”(天地)闭塞,“三象”(日月星)乖戾,喻指春秋乱世天道失序。“圣道埋郁”承上启下,既指孔子之道未被当世认可,亦暗喻士人理想受挫的普遍困境,为全篇奠定苍凉基调。“上无文武,下有定哀。吁嗟麟兮,孰为来哉。”直言周王室无文王、武王之贤君,下有鲁定公、鲁哀公之庸主,麒麟为何在此乱世降临?“吁嗟”二字破空而起,以质问语气抒发对圣人不遇的痛惜,情感直抵人心。“周虽不纲,孔实嗣圣。诗书既删,礼乐大定。”转笔肯定孔子功绩:周室纲常崩坏,孔子却继承圣统,删定诗书、厘定礼乐。四字短句如金石之音,以“嗣圣”“大定”等词,凸显孔子对文化传承的决定性贡献,与乱世形成鲜明对比。“圣与时合,化行位尊。苟或乖戾,身穷道存。”再次申述“时势”对圣人的制约:若时运契合,圣人可位尊而化行天下;若生不逢时,则身困而道统犹存。“身穷道存”四字凝练,既是对孔子一生的概括,亦隐含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怀。“世治则麟,世乱则麇。出非其时,麋鹿同群。”以“麟”与“麇(獐)”“麋鹿”的对比,揭示祥瑞与乱世的冲突:治世麟现,乱世则麟与凡兽无异。“出非其时”直击主题,将麒麟的悲剧命运与孔子的遭际融为一体,形成象征闭环。“孔不自圣,麟不自祥。吁嗟麟兮,天何所亡。”收束全篇,强调孔子之圣、麒麟之祥非自矜自显,而是天命所归。末句“天何所亡”以反问作结,似质问天命为何遗弃圣人,又似感慨天道难测,余韵悠长,将怀古之思升华为对永恒命题的叩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简《嘉禾合颖》

下一篇:唐·鲍溶《苦哉远征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