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上流泉垄下分":田垄上面的泉水向田垄下面分流,
# 垄上流泉垄下分:一作“陇上泉流陇下分”。
"断肠呜咽不堪闻":像人断肠般的呜咽声让人不忍心听闻。
"嫦娥一入月中去":嫦娥一旦进入月中之后,
"巫峡千秋空白云":巫峡千百年来只剩下空荡的白云。
唐代诗人
(生卒年不详)行六。郡望博陵(今河北安平)。吴﹑楚间人。久客扬州诗与张祜齐名,喜于青楼倡肆间题诗。誉之则狎客盈门,毁之则车马扫迹。倡妓无不畏其嘲谑。娶扬州总校女雍氏为妻,夫妇甚睦。崔涯恃才傲物,呼妻父为雍老。雍久之而不能堪,仗剑呼女出,逼令出家为尼。崔涯不得已,为赋诗以诀。其后江浦离人,莫不讽吟此诗以惜别。又有《侠士诗》,亦盛传于人口。后官至汜水令。《全唐诗》卷五○五录其诗八首,卷八七○又录诗四首,《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二九补一句。事迹见《云溪友议》卷中《辞雍氏》﹑《唐诗纪事》卷五二﹑《唐才子传校笺》卷六《张祜传》附等。(吴汝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属于送别题材。整首诗营造出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佳人深深的眷恋以及分别时的痛苦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垄上流泉垄下分”,诗人以泉水分流来比喻自己与佳人的分离。泉水分流,从此各自东西,不复相聚,这一比喻生动且形象地描绘出诗人与佳人分别的场景,使情感表达更为具体,强化了离别的悲伤氛围。用典:“嫦娥一入月中去,巫峡千秋空白云”,运用嫦娥奔月和巫山神女的典故。嫦娥奔月后独居月宫,一去不返,暗示佳人的离去如同嫦娥般难以再回;巫山神女传说中与楚王短暂相遇后消失,只留下巫峡上空的白云,这里借指与佳人分别后,空余无尽的思念。通过用典,委婉地表达出诗人对佳人离去的无奈和对这段感情消逝的哀伤。虚实相生:“垄上流泉垄下分,断肠呜咽不堪闻”,实写泉水分流与泉声呜咽;“嫦娥一入月中去,巫峡千秋空白云”,运用嫦娥奔月和巫峡神女的典故,构建出想象的情境。虚实相生,将诗人与佳人分别后的痛苦、无奈多层次地展现出来。
3. 分段赏析
首句“垄上泉流垄下分”,以垄泉分流的自然意象起笔,比喻夫妻分离,营造出苍茫的离别意境,为全诗奠定悲情基调。第二句“断肠呜咽不堪闻”,直抒胸臆,“断肠”“呜咽”二词强烈地抒发了夫妻离别之苦,让人不忍听闻。第三句“嫦娥一入月中去”,化用嫦娥奔月的典故,暗喻妻子离去,如同嫦娥进入月中,难以再回。末句“巫峡千秋空白云”,借巫峡千年空有白云的景象,将短暂的离别延展为永恒的遗憾,进一步深化了分离后难以重逢的怅惘之情。
# 崔生之妻雍氏者,乃扬州总效之女也,仪质闲雅,夫妇甚睦。雍族以崔郎甚有诗名,资赡每厚。崔生常于饮食之处,略无惮敬之颜,但呼妻父“雍老”而已。雍久之而不能容,勃然仗剑,呼女而出崔秀才,“其河朔之人,唯袭弓马,养女合嫁军门,徒慕士流之德。小女违公,不可别醮,便令出家。汝若不从,吾当挥剑。”立令涯妻剃发为尼。涯方悲泣悔过,雍亦不听分疏。亲戚挥恸,别易会难,涯不得已,裁诗留赠。至今江浦离愁,莫不吟讽是诗而惜别也。诗曰:“陇上流泉陇下分……”
唐范摅《云溪友议》
上一篇:唐·姚合《春日即事》
下一篇:唐·张祜《读老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