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ōng
shān
shí
zhì
shí
shǒu
·
·
jīn
tán

朝代:唐作者:卢鸿一浏览量:1
jīn
tán
zhě
gài
shuǐ
jié
shí
xiān
guāng
hán
jīn
yán
lín
niǎo
yǒu
zhù
fāng
yīn
jiàn
kōng
dòng
dào
shèng
ér
shì
shēng
chán
hài
wèi
xiá
yóu
zhī
yuē
shuǐ
shí
jīn
guāng
yàn
yíng
huáng
huáng
quán
yìng
yān
niǎo
lín
hóng
zhuó
zhuó
cuì
yīn
yīn
cuì
xiāng
xiān
jīn
tán
shuāng
tiān
dòng
yān
jǐng
hán
yǒu
yōu
rén
hào
míng
jué
bǐng
huàn
níng
jié
yōu
yōu
qiān
cháng
miè

译文

金碧潭所在之处,潭水澄澈如洗,山石明净似金,粼粼波光中倒映着岩间奇花与林间藤萝,更添幽深景致。这方天地如明镜般映照虚空,道法精妙正在于此。只是世俗之人困于利益纠葛,无暇来此游赏。词说:潭水碧绿如玉,山石闪耀金光,波光粼粼跃动,水流激荡回响。泉边奇花映水,雾中藤萝垂临,红花灼灼似火,翠叶阴阴如帷。翠色鲜妍点染金碧潭,霜天清冷涵纳烟云景。有位隐士独爱这幽绝地,神采焕发如光华凝聚,千古高洁品格永存不灭。

逐句剖析

"金碧潭者":金碧潭所在之处,

"盖水洁石鲜":潭水澄澈如洗,

"光涵金碧":山石明净似金,

"岩葩林茑":粼粼波光中倒映着岩间奇花与林间藤萝,

"有助芳阴":更添幽深景致。

"鉴空洞虚":这方天地如明镜般映照虚空,

"道斯胜矣":道法精妙正在于此。

"而世生缠乎利害":只是世俗之人困于利益纠葛,

"则未暇游之":无暇来此游赏。

"词曰":词说:

"水碧色兮石金光":潭水碧绿如玉,

"滟熠熠兮濙湟湟":山石闪耀金光,波光粼粼跃动,水流激荡回响。

"泉葩映兮烟茑临":泉边奇花映水,雾中藤萝垂临,

"红灼灼":红花灼灼似火,

"翠阴阴":翠叶阴阴如帷。

"翠相鲜兮金碧潭":翠色鲜妍点染金碧潭,

"霜天洞兮烟景涵":霜天清冷涵纳烟云景。

"有幽人兮好冥绝":有位隐士独爱这幽绝地,

"炳其焕兮凝其洁":神采焕发如光华凝聚,

"悠悠千古兮长不灭":千古高洁品格永存不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嵩山十志十首·金碧潭》是唐代诗人卢鸿一创作的山水词。此词以金碧潭的奇幻景观为载体,通过瑰丽的意象与明艳的辞藻,构建出光影交织的山水画卷。全篇分三个层次展开:首段以“水碧”“石金”的强烈色彩对比,勾勒潭水澄澈与山石璀璨的视觉冲击;次段聚焦“泉葩”“烟茑”等动态意象,用“红灼灼”“翠阴阴”的叠词渲染草木繁盛、光雾氤氲的生机;末段则由景入情,塑造“幽人”超然物外的隐者形象,以“炳焕凝洁”的品格升华,赋予自然景观以永恒的精神意蕴。传递出对纯净人格与自然之道相融的理想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书画家、诗人

卢鸿一(?~740?),唐代书画家、诗人。一名鸿,字浩然,一作颢然,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开元初隐于嵩山,玄宗遣使备礼诏征他,不至。开元五年再征,始至东都洛阳,谒见玄宗,拜谏议大夫,辞不就职,放归嵩山,赐以隐居之服,官营草堂。卢鸿一善诸体书法,兼工山水树石。其大篆、小篆、楷书、隶书被大加称赞。他的绘画作品主要反映其清闲自得的隐居生活。其亦博学能诗,《全唐诗》存其骚体组诗《嵩山十志》10首,该组诗描绘的十处景观各有特色,共同塑造出作者居所的嵩山景观。另有诗作《倒景台》《樾馆》《金碧潭》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水碧色兮石金光”一句是对金碧潭景色的总体描写。诗人以“水碧色”直写潭水,碧绿的颜色展现出潭水的清澈纯净,仿佛能一眼望到水底。“石金光”则描绘潭中石头在光照下闪烁着金色光芒,一个“金”字不仅写出石头的色泽,更给人一种珍贵、华丽之感。水之碧与石之金,色彩对比鲜明,在开篇便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且充满奇幻色彩的画面,让读者瞬间被金碧潭独特的景致所吸引,为全诗奠定了绮丽的基调。​“滟熠熠兮濙湟湟”继续承接上句对潭水的描写。“滟熠熠”生动展现出潭水在光照下波光粼粼、闪烁不定的动态之美,仿佛无数细碎的光芒在水面跳跃,凸显出水面的灵动活泼。“濙湟湟”则进一步强调水光明净的状态,描绘出潭水清澈透明,没有丝毫杂质,给人一种纯净、澄澈的视觉感受。诗人连用两个叠词,强化了读者对潭水独特光影效果的印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看到那波光闪烁、清澈明亮的潭水。​“泉葩映兮烟茑临”开始从潭水转移到周边景物。“泉葩映”指泉水边的花朵相互映照,一个“映”字写出花朵在泉边的姿态,它们彼此映衬,色彩缤纷,为画面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元素。“烟茑临”描绘出烟雾缭绕中,茑萝依傍着生长的情景。“烟”营造出一种朦胧、缥缈的氛围,使整个画面更具意境美,而“茑”这种植物的出现,又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灵动,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清幽而富有生机的自然之美。​“红灼灼,翠阴阴”是对上句景物更细致的色彩描写。“红灼灼”生动地描绘出花朵鲜艳如火的色泽,“灼灼”二字将花朵盛开时的艳丽、灿烂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看到那火红的花瓣在阳光下闪耀。“翠阴阴”则写出绿树成荫的景象,“阴阴”强调了绿色的浓郁和枝叶的繁茂,给人一种清凉、宁静之感。红与翠两种对比强烈的色彩,一明一暗,一暖一冷,相互映衬,不仅让画面色彩更加丰富,也凸显出自然景色的多样性与和谐美。​“翠相鲜兮金碧潭”再次回到对金碧潭整体的描写。“翠相鲜”承接上文对绿色景物的描写,强调绿色的鲜明、清新,与前文“翠阴阴”相呼应,进一步突出了潭水周边环境绿意盎然的特点。“金碧潭”点明诗中所描绘的主体,此时在诗人笔下,碧绿的潭水、周边鲜明的绿色植物以及潭石散发的金色光芒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色彩绚烂、熠熠生辉的“金碧”之景,使金碧潭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霜天洞兮烟景涵”此句点明了时节与环境氛围。“霜天”表明此时是秋季,给人一种清冷、萧瑟之感,为整个画面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秋意。“洞”字可理解为潭水如洞般深邃,也可理解为潭水反射出的景象如洞穴般空旷深远。“烟景涵”描绘出烟雾弥漫,笼罩着整个景色,使潭水、周边景物都沉浸在一片朦胧之中。诗人通过对秋季霜天、烟雾等元素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空灵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感。​“有幽人兮好冥绝”句中“幽人”指隐士,是诗人理想中人物的化身。“好冥绝”表明这位幽人喜爱远离尘世,追求一种幽深、高远、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在此处通过对幽人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将之前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升华到了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层面,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炳其焕兮凝其洁”进一步刻画幽人的品质。“炳其焕”写出幽人身上如同金碧潭景色般闪耀着光彩,这种光彩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是其内在精神的体现,象征着幽人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华。“凝其洁”则强调幽人内心的纯净高洁,如同清澈的潭水一般,没有丝毫的世俗杂质。诗人以幽人自比,通过对幽人品质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质的坚守和对世俗纷扰的摒弃。​“悠悠千古兮长不灭”此句将时间维度引入诗歌。“悠悠千古”展现出时间的漫长与无尽,强调这种对高远境界的追求、对高洁品质的坚守,如同这千古的时间一样,永恒不变。“长不灭”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永恒性,诗人认为无论是金碧潭的美景,还是幽人所代表的精神境界,都具有永恒的价值,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从而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思考与回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唐怡《咏破扇》

下一篇:唐·王贞白《芍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