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一嶂白云间":临江的一座山峰直入白云之间,
"红绿层层锦绣班":山上红绿相间,如层层锦绣般绚烂。
"不作巴南天外意":若不把这里当作巴南偏远之地去想,
"何殊昭应望骊山":这望山的情景,和在昭应望骊山有啥区别。
# 昭应: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在其境内。
中唐时期文学家
白行简(776~826),唐代文学家。字知退,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白居易之弟,元和初进士,授校书郎,历任左拾遗、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等职。白行简善辞赋,其辞赋精密,文士皆师法之。其尤长于传奇小说,所撰《李娃传》为唐代传奇代表作,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鲜明。《全唐文》载其赋18篇,《全唐诗》录其诗7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寄赠诗。描绘了临江矗立、云雾缭绕间红绿相间如锦绣的郡南山景色,借将巴南山与长安骊山对比,表达出随兄长谪居忠州时,于异地赏景却念及往昔、与友人共情相通的心境,传递友人间特殊处境下的情感关联。
2. 写作手法
对比:“不作巴南天外意,何殊昭应望骊山”,将身处巴南所望之山景,与在昭应望骊山的情景作对比。巴南之山本是异乡之景,诗人却言若不存“天外意”(把巴南当偏远之地的想法),其与望骊山的感受并无不同,借异地与旧地观景感受的对照,含蓄传递出虽谪居忠州,却能借眼前山景勾连往昔、与友人共情的心境,凸显出特殊处境下的情感关联。
3. 分段赏析
前二句“临江一嶂白云间,红绿层层锦绣班”:首句“临江一嶂白云间”,“临江”点明南山所处位置,紧邻江水,“一嶂”凸显南山孤立耸峙之态,“白云间”则将山峰托于云端,勾勒出南山高远、清幽且仿若超脱尘世的轮廓,给山景蒙上一层美妙的面纱。次句“红绿层层锦绣班”,聚焦山色,“红绿”以鲜明色彩展现山上植被的丰富层次,绿树红花相互映衬;“层层”强化了这种错落之美,“锦绣班”更是以精妙比喻,将自然山景比作人工织就的锦绣,生动呈现出南山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视觉效果,显示诗人对眼前景致的细腻观察与由衷喜爱。后二句“不作巴南天外意,何殊昭应望骊山”:“不作巴南天外意”,通过否定句式,暗示诗人对巴南地貌的陌生感,“巴南天外意”本是世人对偏远巴南的固有印象,诗人直言“不作”,实则是主动消解地域带来的陌生感与隔阂感。“何殊昭应望骊山”紧承上句,以提问形式,将忠州南山与长安昭应县骊山进行地理并置。骊山对唐人而言,是饱含故乡记忆、宫廷往事的标志性景致,诗人借“何殊”二字,把异乡南山与故乡骊山等同,传递出虽身处贬谪之地,却能以豁达心境消解地理距离,借眼前山景唤起对往昔长安生活、对友人白居易共同经历的怀念,在情感上完成了从异乡到故乡的联结,让思念与慰藉融入对照之中。
上一篇:唐·白行简《贡院楼北新栽小松》
下一篇:唐·白行简《滤水罗赋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