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肌玉骨清无汗":冰一样的肌肤玉一样的骨清爽洁净没有一点汗,
# 冰肌玉骨:这是形容花蕊夫人长得十分清秀,肌肤雪白。冰肌:肌肤洁白如冰雪,《庄子·逍遥游》有神人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水殿风来暗香暖":水上的殿阁晚来的风清幽的香气到处弥漫。
# 暖:一作满。,水殿:建在摩诃池上的宫殿。
"帘开明月独窥人":绣花的帘子透出一点缝月光进来偷偷把人看,
# 独窥人: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好像在偷看里面的人。独:一作月。,帘开明月:一作“绣帘一点”。
"欹枕钗横云鬓乱":斜侧的枕头横插的钗如云的鬓发多么蓬乱。
# 欹枕:靠在枕头上。
"起来琼户寂无声":起得床来将玉饰的门户无声地打开,
# 琼户寂无声:这句是说:打开窗户,万籁俱寂。“琼户”是对窗户的美称,琼:一作“庭”。寂:一作“启”。
"时见疏星渡河汉":不时看到稀疏的星儿渡过天上河汉。
# 河汉:银河。
"屈指西风几时来":屈指细数秋风要在哪一天吹来,
# 屈指西风几时来:屈指算算时间,看现任离秋天有多远。
"只恐流年暗中换":怕只怕啊似水的年华晴中流转。
# 流年:流逝之岁月;年华。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君
孟昶(919~965),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君。字保元,原名仁赞,称帝后改名为孟昶,出生于太原(今山西),祖籍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高祖孟知祥第三子。明德元年,孟昶被任命为东川使节,后孟知祥遇疾,立其为太子。明德元年七月,孟知祥病逝,孟昶即位为帝。降宋后,封秦国公。卒后追封楚王,谥恭孝。孟昶喜好文学和艺术,常与词人唱和,对花间派发展有贡献,作品如《避暑摩诃池上作》《玉楼春·与花蕊夫人夜起》《颁令箴》。与此同时,对躲避战乱入蜀及蜀中的画家也较为眷顾,故其在位时蜀中画坛名家辈出。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情词。借美人冰肌玉骨、水殿暗香、疏星河汉等景象,含蓄写出作者与花蕊夫人的缠绵之情,以及身为君主面临危机时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与复杂心绪。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片“水殿风来暗香暖”借水殿微风、暗香精美的环境,烘托佳人的温婉闲适;“帘开明月独窥人”以明月窥人这一拟人化之景,暗含佳人的柔美风韵。下片“琼户寂无声”“疏星渡河汉”借空寂门户、疏星渡河的静谧之景,抒发词人对寂静中时光流逝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上阕:“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两句从感觉与嗅觉切入,勾勒出夏夜水殿中清凉静谧的氛围。“冰肌玉骨”以细腻笔触描摹美人晶莹剔透的肌肤与轻盈优雅的体态,“清无汗”既点明环境的凉爽宜人,消解了燥热之感,又暗喻美人的超凡脱俗。而“水殿风来暗香满”中的“暗香”,并非水殿四周夜间闭合的荷花之香,实则巧妙暗示美人“冰肌”所散发的幽幽体香。词人运用暗示手法,不着痕迹地烘托出其与花蕊夫人相处时欢情融洽的场景,在清凉氛围中营造出哀绝的“凄艳”美感。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句全然摒弃视觉描写,或许是因“大热”而撤去灯烛,使得整个场景充满朦胧神秘感,也为后文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同时也契合词人在欢愉中暗藏忧虑的复杂心境。“绣帘一点月窥人,倚枕钗横云鬓乱”两句转为视觉描写,聚焦于花蕊夫人睡熟后的娇慵姿态。“一点月”透过绣帘缝隙,仿若好奇的目光般“窥人”,词人在此将月亮人格化,赋予其生动的情感与好奇心,不仅生动展现出花蕊夫人横陈之美的迷人魅力,连无情之月都不禁为之倾倒,更巧妙地暗示出此前二人恩爱时的无限风光,同时也为“倚枕”的姿态作出了形象注脚。“钗横鬓乱”短短四字,以凝练且蕴藉的语言,将一场恩爱场景描绘得旖旎香艳,却又不失文雅洁净,尽显词人驾驭绮丽之语的深厚功力。此句表面是刻画美人妩媚睡态,实则深刻流露出词人对眼前爱人的深切爱恋与不舍,同时也隐隐暗含着即将与爱人分离的凄惶哀伤之情,将欢愉与悲戚两种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下阕:“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两句紧承上阕,描绘出一幅孤独寂寥的画面。花蕊夫人对即将降临的国家变故浑然不觉,依然恬然酣睡,而孟昶却因深知国家危在旦夕,内心忧虑重重,难以入眠。他悄然起身,在起身过程中,“琼户启无声”这一细微动作,生动展现出他对花蕊夫人的爱怜呵护之情,生怕惊扰爱人的美好梦境,其中蕴含着生离死别前无可奈何的“丈夫”气概,独自默默承担即将到来的痛苦,只希望能让爱人多享受片刻的安稳宁静。当他走出殿门,恰巧看见一颗流星划过银河,依据《尔雅・释天》记载“彗星为欃枪”,古人认为彗星出现预示着“兵丧乱”甚至“破国乱君”。这一景象自然引发孟昶对即将沿江西上、来势汹汹的宋军的深切担忧,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内心的忧虑紧密勾连,使情感的抒发更加自然且富有张力。“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两句则直抒胸臆,将词人内心深处的感慨与担忧尽情抒发出来。“西风”在古代文化中常作为肃杀、战争的象征意象,此处借指大宋铁骑的猛烈攻势。“几时来”三个字,简短而有力,体现出孟昶内心对宋军到来时间的忐忑不安与深深无奈,他已然清晰意识到国家灭亡这一天必然会来临,只是不确定具体何时,这种未知的恐惧更增添了他内心的煎熬。而“只恐流年暗中换”中的“流年”,并非简单地指代时光的流逝,更深层次地代指他的国号,这一句暗示着西蜀即将被大宋所取代,自己的统治也即将走向终结。特别是想到此刻尚在梦中的花蕊夫人,一旦她从美梦中惊醒,便不得不直面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这种巨大的物是人非转变,令词人发出如此沉痛哀伤的哀叹。此句深刻地表达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无力感,以及对爱人未来悲惨遭遇的深切担忧,将面临死别前的痛苦、对爱人深沉的眷恋、面对现实的无奈凄凉等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悲怆与绝望。
4. 作品点评
此词写得极凄美、极含蓄、极富层次,既流露真挚情感,展现完整人性,又表达典型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孟昶作此词次年正月即国亡被俘,作为面临灭顶之灾的君主,面对即将分离的爱妃,因爱而隐瞒真相,强压内心痛苦,装作快乐的样子与她极尽缠绵。他深知相处时日无多,内心交织着命运与感情的双重痛苦,而这种痛苦只能独自承受,致使词的情感呈现出明显的矛盾反差:上阕与爱妃相处时,缠绵缱绻,甚至可谓在死亡阴影下的追欢;下阕离开爱妃独自沉思时,词境陡然转入面对死亡的凄惶与无奈。
# 水香吹鬓,明月窥帘,幽静而兼绮丽,可谓良夜千金矣。而掐指西风,有赵孟视荫之感,知偏霸之不长也。
清俞陛云《五代词选释》
# 东坡作长短句《洞仙歌》,所谓“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者,公自叙云:“予幼时见一老人,能言孟蜀主时事云:‘蜀主尝与花蕊夫人夜起,纳凉于摩诃池上,作《洞仙歌令》。’老人能歌之。予但记其首两句,乃为足。之。”……予友陈兴祖德昭云:“顷见一诗话,亦题云‘李季成作’,乃全载孟蜀主一诗……云:‘东城少年遇美人,喜《洞仙歌》,又邂逅处景色暗相似,故檃括稍协律以赠之也。’”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
# 蜀主孟昶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玉楼春》……按苏子瞻《洞仙歌》本檃括此同,然未免反有点金之憾。
清朱彝尊、汪森《词综》
上一篇:唐·孙鲂《牡丹落后有作》
下一篇:唐·冯延巳《寿山曲》